浅谈如何开展生活化的高中政治教学
2014-05-30王君刚
王君刚
作为政治学科的教师,在新的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面对新课改,如何开展新课改,如何在新课改的前提下进行我们的政治教学,是每一位政治教师必须面对、必须思考、必须回答的问题。在新课标中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就是要“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这和我们以前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以前我们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而现在新课改中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以生活化为主线,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背景中建立知识结构,并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的自己的生活当中去。
那么,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贯彻“生活化”这一主线,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呢?我认为,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生活化的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结构上进行改革,大胆地去创新,去构建一个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
一、构建“生活化”的导入方式
大家都知道,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开始教学之前的这几分钟里能不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思想随着教师的思想而转动,这就要看我们采取什么样的导入方式了。经过多年的政治教学,我发现在导入时越是和学生生活相关,越是学生熟悉的话题,越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就可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充分地挖掘出生活化的导入方式。例如,在讲授《价值规律》这一节时,我就问:“哪位同学能告诉我,是冬天的西瓜便宜还是夏天的西瓜便宜?”有的学生说,当然是夏天的西瓜便宜了,冬天什么水果都贵。”在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开始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我看大家讨论得挺激烈,心中知道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就总结道:“同学们分析得很对,冬天的西瓜比夏天的贵很多,这是为什么呢?探其原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价值规律。”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关注的重点内容从生活实际转化到课堂的学习内容上,有利于我们顺利地开展教学,学生学习起来也不感觉像以前那样枯燥乏味了。
二、构建“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在以往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是一味地列条条、写框框,安排给学生背这个、背那个。学生学习起来也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这样掌握的知识是死的,学生不能活用,而且他们渐渐地就失去了对政治课的兴趣,在政治课堂上一个个就像被催了眠一样昏昏欲睡。那么如何改變这一尴尬的局面呢?我认为,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要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学生具备的生活经验大胆地引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这就要求我们敢于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的整理,丰富和补充现有教学内容,构建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将呆板的理论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融为一体,学生学习起来就像是在生活中掌握经验,在掌握经验的同时又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生活。例如,在学习《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这一节时,我就以小见大,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让家住在胜芳的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比如,公路上川流不息的大货车压坏了平整的马路,扬起了漫天的风沙;一个个巨大的烟筒喷出大量的烟尘遮天蔽日,使那里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还有,空气中总是弥漫着奇怪的味道等等。这些事实就真实地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学生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这样一下就引起了他们对我国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关注。我们将这些内容加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更能深刻地领悟到资源环境的重要性,比起我们的照本宣科和空洞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也更具有震撼力。
三、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手段
在政治课堂上,以往我们的教学常常是教师一个人在前面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埋头地记。这样一味地灌输、填鸭,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偏离了我们教育的方向。怎么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教学手段生活化。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时事要闻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大环境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去学习政治。我们也可以采用辩论的方式进行教学,由于政治立场不同,观念、观点都不相同,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在课堂上开展辩论,确定甲方、乙方,找学生代表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开始辩论,双方在辩论的过程就要用到自己所学的政治知识,同时也加深了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再有,我们可以借鉴话剧的表演形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诠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例如,在讲《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安排一名学生充当买方,另一名学生充当卖方,双方发生交易上的冲突,找到教师扮演的消协负责人,进行问题的解决。通过多人表演、对话以及肢体动作的加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清晰地明白了在生活中掌握知识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打破政治课堂上沉闷的氛围,为学生学习知识开辟出一块广阔的生活化的新天地。
四、构建“生活化”的课后实践
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在生活中学习,目的是要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所以在政治教学生活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构建生活化的课后实践。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做足工夫,课下的时间布置些作业、练习就结束任务了。其实不然,如果我们不能引导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那么我们教出来的再好的学生也只是一个书呆子。所以我们要在课堂外安排一些可行的社会课后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在讲《市场经济》这一节时,我们可以利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行为,让学生说一说对考试作弊的看法,引导他们对这种投机取巧、不劳而获、不诚实的行为有个正确的观念,并从自身出发做出“考试不作弊”的真诚承诺,指导自己在今后的考试中做到诚实守信。又如在讲完《多种投资方式》之后,我们可以布置一个课后家庭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一下自己家的收支情况,制定出一套实用的理财方案,交给自己的父母并建议他们根据理财方案中的措施实施一段时间,月末时总结家庭的财务状况,看看自己的理财方案是否有效。这种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意识到学到的知识是实用的,是能够为自己的生活提供更好的帮助,从而激发出他们学习政治的动力。
政治课的教学要充满生机和活力,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离不开学生真实的生活,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更离不开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在生活中学习的快乐,清清楚楚地体会到生活化教学的乐趣,明明白白地知道学习好政治知识是多么的重要。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