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开发和利用校外历史课程资源的探索

2014-05-30丁兵

学周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历史资源课堂教学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主动探索新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课程理念在逐步树立起来。而且,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我校地处张掖市甘州区城南郊,是一所比较典型的农村乡镇学校。在历史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校教师强化资源意识,在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一、呈现方式多样,树立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造条件的观念

我校在开发和利用校外历史课程资源的实践中,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选择对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有益的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展现全面而有特色的历史知识,并在历史教学中充分进行了学科渗透,将诗歌、地理、音乐、歌曲、典故等引入课堂,使历史课堂趣味盎然,充满生机。比如,在讲授七年级历史《璀璨的文学艺术》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吟诵大量学过的唐诗、宋词,并组织了诗词朗诵赛,让学生在文学的殿堂里遨游,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如,在讲述《宋金南北对歭——岳飞抗金》时,教师可播放歌曲《精忠报国》。在苍凉的歌声中,学生沸腾了青春热血,激起了“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深深感悟了“何惜百死报家国”的民族精神。再如,在七年级一节历史课中,我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或读过许多历史故事。看谁能讲出秦始皇、曹操、秦桧、刘胡兰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这些问题一提出,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我先后叫了几个学生来回答,但他们的答案都不够准确。这时,我先指出以上人物分别属于哪个时期。在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时,我导入新课:“历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的光耀千秋,像英雄刘胡兰,受到了世世代代人民的崇敬;有的遗臭万年,像奸臣秦桧,长跪地上向人民请罪。”然后,我指导学生看课文《刘胡兰》《秦桧》的插图,进而激励学生:“我们学习了历史,就应懂得怎样做人。我们应当做像刘胡兰那样的人,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气节,将来才能为建设祖国多作贡献。”

二、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开拓了农村学生的视野

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校外课程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并且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它以自身生动鲜明的具体形象,以及学生可以亲自参与等这些特点,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增长知识,锻炼能力,陶冶情操。因此,我校在开发和利用校外历史课程资源时,通过文献资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等多种历史呈现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了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境想象。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角色表演情境,让学生模拟过去历史的片断,不仅能渲染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讲授《北方民族大融合》一课时,学生表演了以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去他们的汉族朋友家做客并结亲的情景剧。三四分钟的表演让学生记住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即改汉姓、说汉话、穿汉服、和漢族通婚等,还得出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最深远的影响是促进了民族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教学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因为语言生动方能感染,语气肯定方能置信,比如在《甲午战争》一课中,为了烘托邓世昌的献身精神,我朗诵了后人纪念邓世昌的诗词。学生听得入神,仿佛亲临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对英雄的献身也唏嘘不已。当我讲述某些败类与敌勾结、出卖民族利益,并且充满仇恨和蔑视时,学生也会对其产生憎恨。以情动情,师生感情达到了共鸣的境地,这时历史教学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如教师引导学生看《秦始皇图》:秦始皇头戴冕流,身着龙袍,踌躇满志,左手执剑,右手评点江山。从装束到表情,可以看出他这位始皇帝的雄心、威严和胆识。图后设计问题是:“对于秦始皇,同学们可能有一些了解。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他在中国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呢?学习本课,大家对他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这一看一讲一问,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上来,并会在求知欲的作用下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历史学习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三、运用多媒体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学生探求的欲望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演示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灿烂的青铜文明》这一课的教学中,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单靠教师用粉笔、书本、黑板肯定是枯燥无味的,因为这一课全部是讲青铜器的铸造过程、用途、种类,而我们手中又没有现成的青铜器。有了多媒体教学,效果就好了很多。我利用Internet互联网搜索到CCTV—1的《寻宝》节目,里面正好有一段鉴定青铜器——鼎的节目。其中,节目主持人很详细地介绍了青铜器在今天的鉴赏、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在节目里一个很不起眼的青铜鼎竟然值八十万人民币。这样就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他们积极思考,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我还展示了商周时期大量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历史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中走入历史、了解历史。这样,学生就能从视觉、听觉等许多方面去感受历史,发现历史,使历史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

四、校外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中国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甘州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遗址,蕴涵丰富历史内容的博物馆、纪念馆以及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这些都能够给学生直观的历史感受,是我们必须开发和利用的历史课程资源。如以大佛寺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以“甘州八景”为代表的自然生态景观保护良好。还有甘泉公园、黑河山庄、东大山风景区等绚丽的自然景观以及汉、蒙、裕固等多彩的民族风情。此外,霍去病西征、张骞出使西域、法显和尚西行、隋炀帝西巡、唐玄奘取经、马可·波罗游历东方等历史长河中的轶闻趣事数不胜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转战河西,浴血奋战,写下了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一页。将课堂教育的范围扩大化,寓教于乐,可使学生在游历中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感悟历史,生成浓浓的历史情感。在充分利用校内历史课程资源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发掘了校外、尤其是学生身边社区的课程资源。我们还广泛地采取社会调查、小组活动等方式,在巩固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加强其动手、动脑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实践证明,历史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打破了传统思维和习惯,扩大了教育视野。因此,我们应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出发,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素材,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强调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样,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便有了源头活水和通畅的渠道。

作者简介:

丁兵,男,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任职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长安乡中心学校。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历史资源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新历史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