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理财算得精
2014-05-30
凤凰资讯报 2014年6期
香港特首梁振英日前解释2014年《施政报告》时表示,特区政府将延续过去的理财哲学,做到量入为出,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2005年以来,香港已接连8年有财政盈余。公共管理学理论表明,政府天然有花钱“大手大脚”的倾向。但是,香港却有一套独特的理财哲学,把财政资金池越蓄越满。
根据香港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估算,香港2013-2014财政年度将取得120亿元(港币,下同)盈余。以此推算,2014年3月31日香港的财政储备将高达7459亿元。
翻开香港的财政预算案,所有开支项目逐一罗列,最近5年收支统计一目了然,纳税人缴纳的每一分钱怎么花,花在哪里,市民都能在特区政府网站上找到详细数据。透明细致的规划,是香港财政控制支出的法宝之一。
香港严格控制“三公”消费,以公务用车为例,香港公务员和公务用车的比例约为25∶1。从购买、使用到维护,公务用车管理有一套非常严格的法律制度,“公车私用”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
除了编制年度财政预算,香港还进行为期5年的收支中期预测,这样,就更易于把预算项目与政府的中、长期计划结合,项目的投资收益比也看得更清楚。在编制部门预算时,部门服务的目标基本上都予以量化,在此基础上编制的预算自然也就有了较为科学的基础。
执行有时比出台政策更重要。由于香港经济高度开放,随时都准备承受外部冲击,保持一定弹性很有必要,因而預算政策只是“避免赤字”,而非“不列赤字”。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香港财政预算执行得相当严格,长期以来确实做到了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