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乘着“预习”的翅膀翱翔高效课堂
2014-05-30吴小丽
吴小丽
自古我们就知道“凡事预则立、无预则废”这个道理,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也会布置学生在上课之前进行预习。但是我们以往布置学生的预习真的对学生第二天的学习有所帮助吗?想想我们都是怎样布置学生预习的,无非是让学生回去把课文读熟、标上自然段、找出生字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等等。第二天呢,我们是怎样落实检查这样的预习作业的呢?教案上我们会写上“检查学生生字词的预习情况”。第二天的教学就是—出示生字,让学生读一读,不会读的老师教一教,全班齐读。经过这样的方式后,学生确实是学会了这些生字词,可是我们的检查又是如何落实的呢?诸如此,渐渐地,学生就不把预习当成一回事,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就等于是没有作业。由于预习作业的无效,老师也不太热衷布置这样的作业。
反思自己的教学确实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学高年级的老师更清楚,高年级的文章篇幅长、内容深,要想在短短的两节课内把生字词解决并把课文理解通透,那是不够的,光是把文章讀一遍就要好长时间呀!这样一来,预习就显得那么重要。那么,如何把预习落到实处?我想了这样以下的方法。
第一,就是把我们平时口头布置的预习作业制作成作业单的形式,把作业可视化,这样的作业单我把它叫作“预习单”。利用预习单布置预习作业的好处是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给他们的预习明确地做出了指引。因而在设计预习单之前,就需要老师对文本进行细致的解读,并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意识地对预习单的作业进行设计。作业的设计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易错、难写的字、词提出来,通过给生字词注音等形式进行自主学习,这些作业需要学生认真地翻阅字典、注上拼音后方可完成,那么学生自然就产生了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其次是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题目,这样的题目不需要学生进行太多的分析,只要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课文,就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出来,最后就是要设计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自品会悟、独立分析的题目,学生可以在这些题目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写出自己的观点的。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把平时的口语表达书于纸上,提高了写作能力。
第二,作业设计出来以后,一定要具体地进行落实。我们把作业发给学生,对学生如何进行作业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要求和指导。如果没有老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对这些作业仍然是不会认真的。学生做了作业后,老师对作业一定要有一个认真的批改过程,最好是对预习的总体情况做一个点评,这样学生就会越来越重视预习作业。我的班级是在六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开始使用预习单的,第一次的作业效果并不理想,我对作业的整体情况在全班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个别认真和极不认真的作业做了个别的点评。学生们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作业是认真的,不敢再掉以轻心。前几次作业都坚持这么做,后来的预习单效果就好得多了。在坚持了两个月后,学生们的预习单就不需要老师费太多的精力去批改、点评。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也知道在预习后上课能很快地跟上老师的节奏。
记得在运用预习单上完《一夜的工作》一文后,我曾写了这样一篇教学随笔—《一夜的工作“不辛苦”》。课堂上,我花了五分钟把本课的所有生字、词语(包括词语解释)全部解决完,接下来就是对文章的品悟。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文章中所体现出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分析得很到位。如从“周总理扶正转椅”这个句子,学生们就体会出他对事情“一丝不苟”的品格,通过“审阅”一词体会出周总理对工作的认真等等。在课文的最后,作者感叹“多么辛劳、多么简朴”。其实文章也是想表达总理的工作是多么辛劳、生活是多么简朴。然而由于有了课前充足的准备,学生感悟出来的不仅仅是这些,因而我送给学生们一句话:“你们比作者还厉害!”整堂课学生们轻松地掌握了课文的重难点,而我则是在一旁把他们总结出来的写在黑板上就可以了。我们提前五分钟结束了整堂课的学习。因而,我真的不辛苦!
我想,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是轻松的,学生是愉快的。这难道不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高效课堂吗?
分析预习单为课堂服务的原因,我想应该有这三个方面。
第一,把以前学生不重视的预习作业通过书面的形式进行布置,渐渐地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真正地让预习为课堂服务了。
第二,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读书时间和空间。特别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课文中大篇幅的文章,在课堂上的时间根本不够他们去细细地品读、领悟,我们把这些时间放在时间充裕的课前,再把读书空间放在安静的家中,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品读文章、领悟文章。
第三,预习作业的精心设计,为第二天的课堂做了铺垫,同时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了全方位的调动。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学生独立阅读,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也避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懒惰思想—反正有好的同学回答的,他们不用思考。在完成作业的时候,他们必须独立思考,因为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他们也能快乐地融入第二天的课堂中去,同时增强了自信、提高了学习兴趣。
所以,让我们一起利用好课前的时间,让学生们充分地做好准备,让他们乘着“预习”的翅膀在我们的高效课堂中翱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