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4-05-30徐国友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4年6期
关键词:理论素养人格创新能力

徐国友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第三次全教会也指出,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教师要具有前瞻性的理论素养,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条件

教师创新教育理论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我认为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其一,具有前瞻性的理论素养。首先要有全面、系统的理论素养。如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基本理论,文章学、阅读学等专业理论。这些不仅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肥沃的土壤”,而且还可以为我们打开“崭新的视野”。其次,要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特别是现代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教育媒體的巨大变化,教育改革引入了新的工具,可以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如投影教学、广播录音教学、多媒体教学,教师就应该善于在教学中加以运用。最后,还应不断摸索合乎校情、学情、教情的理论,这样才能做到因校择教、因材施教、因人用教。有了这些理论素养,我们就可以明确创新教育的指导方针,可以运用创新教育的教学方式,可以高屋建瓴,居高临下,应用科学原理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知、意,实现学生思维的创新和能力的发展。

其二,具有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努力寻求教学过程中一切有创新价值的因素,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力求新的突破。古希腊哲人普鲁塔戈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教师作为点燃学生头脑这一火把的人,应当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摆正教师、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给学生以最大的思维空间,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创新,使学生“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

二、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突出学生主体性,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主观环境

教师在拥有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后,就应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使学生自己主观上就想创新,也敢于创新,从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第一,以教材为例,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在中学阶段,培养创新人格比训练创造技能更为重要。因为我们知道,高中学生还未进入直接创造的黄金时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继承前人的创造成果,在继承学习中培养创造力和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格,实质上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具有进取心、独立性、坚韧性、责任心、求异性等创新品格。一句话,即培养学生日后成为创造型人才所必备的博大的人文精神。中学语文课本中能培养学生上述品格的篇目很多,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渗透这些品格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各种高尚人格力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他们日后发挥创新能力、实现人生价值备下深厚的人格底蕴。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是以语文为载体的学生的人生导师。

第二,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学生形成了学习和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学生做练习,紧扣教材观点,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就养成了叶圣陶所说的那种“不是习惯的习惯”。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首先,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环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 课堂上始终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太放任,也不过于严肃,形成积极、活泼、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 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其次,鼓励质疑,允许有错,培养学生不仅想创新,而且敢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与教材与教师与权威的不同见解。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思生于疑”。疑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是创造发明的起点。为了鼓励创新,让学生敢于创新,允许学生出现学习上的错误。这样做,不仅使他从错误中学习,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后仍敢于发表见解。

最后,探索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培养每个学生创新意识。教学中可设立创新之星,创新能手,创新小组等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只有教学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给学生新的刺激、新的感受,才能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教学方法要多变。要因教材、因学生、因时间、因地点而灵活多变。或讲授法,或讨论法,或练习法,或点拨法,或读书笔记法。

其次,有效充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如幻灯、录像、多媒体等。

此外,构建探索性合作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由激趣—质疑—讨论—合作—创新”五步构成,让学生在探索中学到知识。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进行落实,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造就一代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理论素养人格创新能力
享思想交流盛筵 促理论素养提升
——评《北京大学理论名家大讲堂》(第二辑)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有效提升初中英语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的三个支点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基层党务工作者应具备哪些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