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技巧
2014-05-30赵小军
赵小军
内容摘要:应用题是数学这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中的重难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因此学习应用题时教师应教给学生解答的技巧和方法。如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找数量关系等,这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关键之一。小学高年级的分数应用题是这些内容中的一种类型,要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还需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如寻找单位“1”的方法,确定单位“1”是已知量还是未知量,然后根据分数乘法或除法的意义列式解答。这样就能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懂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解答;分数应用题;技巧;单位“1”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高年级阶段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都显得比较难。因此,教师如何教好这部分内容,学生如何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学好小学数学的关键之一。在此,我就自己在教这部分内容时使用的技巧浅谈如下。
一、关键在于找准单位“1”
要正确地解答分数应用题,找准单位“1”的量是解题的关键。如何找单位“1”呢?我归纳了以下几种方法。
1.成倍关系:这种类型的形式一般是:甲是乙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乙的几倍是甲(或乙的几分之几是甲),在这种形式的句子中,通常把“的”字前面的“乙数”看做单位“1”。例如: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上衣价格的是裤子的价格,分别应把“女生人数”和“上衣价格”看作单位“1”。
2.比较关系:这种类型的句子中,通常把被比较的量,即“比”字后面的量看做单位“1”。如:六月份用水比五月份节约了,飞机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快,应分别把“五月份用水”和“汽车的速度”看作单位“1”。
3.固定式:这种类型的句子中,通常是找几个关键字,即“是”“比”“占”“相当于”等字后面的量。如:甲厂人数是乙厂人数的,飞机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快,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第一季度用电相当于全年用电的,应分别把“乙厂人数”“汽车的速度”“总人数”“全年用电”看作单位“1”。
4.其他关系:其他关系的句子,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照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找准单位“1”的量。
二、确定单位“1”的量是已知量还是未知量
解答一道分数应用题,在读题、审题,利用上面的方法找准单位“1”后,要看单位“1”的量是已知量还是未知量。根据已知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未知就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或者方程法。然后再根据题目中的关系,如果是与“多”有关,就用单位“1”加上几分之几。如果是与“少”有关,就用单位“1”减去几分之几,再列式解答。
例1: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多,杨树有多少棵?
分析:从“杨树比柳树多”看出,单位“1”的量是柳树的数,又是已知的60棵,且出现了“多”,所以根据乘法意义,列式计算。
解:60+60×=75(棵)或者60×(1+)=75(棵)
例2:一个县去年植树造林1260公顷,超过原计划,原计划植树造林多少公顷?
分析:从题目中看出原计划应为单位“1”,又是未知,且出现“超过”与“多”有关,所以根据除法意义列式计算。
解:1260÷(1+)=1050(公顷)。或者设原计划选林为X公顷
X+X=1260 解出X=1050
例3: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篮球有多少个?
分析:根据“比”字后面“足球的个数”是单位“1”的量,又是已知的,且出现与“少”有关,所以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式计算。
解:20-20×=16(个)或者20×(1-)=16(个)
例4:花布长42米,比白布少,白布长多少米?
分析:看做单位“1”的量是“比”字后面的“白布的数量”,又是未知的,且又是与“少”有关,所以根据除法意义列式计算。
解:42÷(1-)=168(米)或设白布长X米,X-X=42,解出 X=168。
三、总结归纳
从以上分析的过程可以看出,要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找准单位“1”是解题的关键,同时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也不能忽视。因此,在解题过程中,首先要认真审题,利用上面所述的方法找准单位“1”,再根据单位“1”的量是已知量还是未知量,确定用乘法还是除法解答。如果出现与“多”或“少”有关的几分之几时,就用单位“1”加上或减去几分之几。以下是我总结出的列式格式(仅供参考)。
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
1.简单式:A×。
2.出现与“多、提高、增长”等有关量时:A+A×或者A×(1+)。
3.出現与“少、降低、节约“等有关量时:A-A×或者A×(1- )。
单位“1”的量未知—用除法或方程法。
1.简单式:A÷或者X×=A。
2.出现与“多、提高、增长”等有关时:A÷(1+)或者X+X=A。
3.出现与“少、降低、节约”等有关时:A÷(1-)或者X-X=A。
注:A表示标准量,表示分率。
(以上内容在解答百分数应用题时也同样适用,只不过出现的分率是百分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