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说谎行为的诱因及其矫正策略

2014-05-30郝晓明

学周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谎言惩罚信任

郝晓明

处理学生说谎问题既是教育方法问题,又是教育理念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中学生说谎行为产生的诱因,关注那些可能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说谎行为,及时矫正,保证学生更好地成长。

一、中学生说谎行为诱因分析

中学生说谎的诱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家庭教养、教师教育、学生自身等三方面。

(一)家庭的教养方式

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苛刻,惯用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认为孩子犯了错误不加以惩罚,孩子会记不住,继续犯错误,甚至可能越来越严重。这些家长以为打骂能让孩子长记性,以后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于是,只要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就必须惩罚。孩子为了不挨打,避免惩罚,在家长不断的打骂之下总结经验,久而久之学会了用说谎来应对,时间长了养成说谎的习惯。

(二)教师的教育方法

1.把学生说谎与品行联系起来。有些教师把学生说谎问题扩大、严重化,把学生说谎与品行联系起来,对爱说谎的学生抱有成见,贴上标签,认为学生现在不诚实,学会弄虚作假,道德品质肯定不好,长大后肯定没出息。还有的教师把学生没有完成作业等行为看做学生品行问题,认为学生懒惰,没有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很少考虑作业是否过多,是否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没有想过他们可能需要的帮助。这些做法威胁到学生的心灵安全,学生为了应对,谎言就成了必然产物。

2.心理预设犯错学生一定会说谎。有些教师太在意学生行为的欺骗性,认为学生做错事后一定会用说谎来掩盖,在教育时,带着预设的情绪与学生沟通,学生从教师气急败坏的神态、语气和话语中能感觉到教师的愤怒和不信任,失去承认错误的勇气,并从心理上和教师自以为是的怀疑进行对抗,应付教师的盘问和审查,这一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说谎的心理体验,滋长了学生说谎和不信任的行为,遇事说谎的念头会根深蒂固。

3.没有为学生改正错误创造机会。有些教师将学生承认错误与犯错误同等对待,学生说了实话,承认了错误,没有为学生创造改正错误的恰当机会,而是继续对学生进行批评、惩罚,如写检查、罚写作业、罚站、罚做值日、请家长等等,施以更多更严重的责罚,令学生望而生畏。为了防止教师批评、生气,为了避免受到惩罚,学生下次犯错误时就会想方设法用谎言来掩盖事实。

(三)学生的自我保护

中学生在成人处于主导地位的环境中成长,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很多问题是他们难以解决的。面对成人居高临下的管教,他们丧失话语权,加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所限,他们不能准确、自如地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在陷于无助的困境时,为了迎合成人的心理,为了保护自己身体、精神不受伤害,为了不在教师心中留下不好的或更不好的印象,为了维护在同学心中的形象,找个借口和理由说谎可以使自己得到暂时的安全保障,说谎就成为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

总之,成人过于简单粗暴地教育方式会使学生为了逃避惩罚,用说谎来保护自己,掩盖存在的问题。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说谎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就会使学生形成说谎的习惯。更为严重的是,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情绪,跟家长、教师作对,甚至做出过分的行为。

二、中学生说谎行为矫正策略

中学生处在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对其说谎行为我们要耐心、细致、正确地诱导,采取恰当的策略进行矫正。

(一)纠正错误的家庭教养方式

家长要注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孩子在未形成说谎习惯之前,如果说了谎,表明他有某种需求难以实现或正面临着挫折需要应对。此时,家长要小心保护孩子尚未成熟的心灵,孩子承认错误时要给予理解、鼓励,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满足他的合理要求,同时要循循善诱,让孩子知道哪些要求不能满足,如何应付面临的挫折等,这样做的效果远比简单的惩罚和打骂要好得多。

(二)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信任

理解和信任是教育的基础。只有充分理解学生,才能真正信任学生;只有信任学生,才能换来学生的诚信。再爱说谎的学生长期面对无比信任自己的教师都不会无动于衷的,所以,教师要理解学生成长的苦恼和困惑,理解他们所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理解他们所处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用自己的信任包容、感化学生,使他们从教师的理解和信任中看到希望,向友善、积极、健康的方向努力,最终获得教育的成功。

(三)对学生说谎行为不抱成见

中学生的说谎行为“是青少年不可避免的误区之一”。学生的谎言多数是无恶意的,有一些甚至是有益的谎言,背后有值得珍视的积极因素,如自尊心、进取心等,一味的训斥、惩罚可能会浇灭学生良知的火种。如果学生仅仅为了躲避惩罚或为了虚荣说了谎言,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他们品质有问题,给他们一个“不道德”的标签,“品质有问题”的结论,伤害其自尊心,而要了解学生说谎的动机,针对不同类型的说谎行为,针对错误本身“对症下药”。

(四)不要轻易揭穿学生的谎言

趋利避害是学生说谎的主要驱动力。揭穿谎言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说谎的危害,继而改正缺点。教师如果不加分析,无所顾忌地揭穿学生这种趋利避害的自我保护,就会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进而使个别学生开始自暴自弃,说谎后不停地圆谎,导致说谎的能力不断提高,以致变成习惯。所以,如果不是非揭穿不可的谎言,不必在谎言的层面和学生较真、较劲,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要急于把学生的谎言在众人面前揭穿,要“扬善于公堂,归过于私室”,以事实说话,通过多渠道发现、捕捉确凿的“证据”,从他们说谎的原因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五)教给学生矫正说谎的方法

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对说谎的学生我们要就事论事,宽容而不姑息,不包庇纵容,也不把问题扩大化,既不让学生觉得说谎没什么,又不要因为责惩过重引起其他负面影响,要明确告诉他们说谎的害处和将要付出的代价,使他们在思想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给他们正确的做法和改正的途径。对于习惯性说谎的学生,要适当谴责或惩罚,帮助他们进行体验和感悟,学会承担责任。

(六)营造有利于教育的小环境

环境是说谎的重要诱因。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说谎行为背后的原因,营造有利于教育的班集体小环境,创造条件给学生留下自我解决问题的空间,因势利导,让其通过参与道德自我体验,心理辅导,同伴感染、启发,在群体中获得感悟、反思与内化,自我修复,引导学生树立诚信的人格防火墙,抵御一切外在不良诱惑。对一些习惯性说谎的学生,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把握他们的心理动向,进而找到说谎的根源,从源头采取措施,长期地引导。

综上所述,说谎行为只是中学生心理需要与现实之间形成的矛盾冲突,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每个学生心灵深处都有想成为一个好学生的愿望,只要我们科学正确地唤醒、引领,就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责编 张亚欣)

猜你喜欢

谎言惩罚信任
创意谎言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表示信任
惩罚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真正的惩罚等
真实的谎言
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