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让国学经典回归语文教育

2014-05-30唐璀凤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4年6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国学民族

唐璀凤

《现代汉语词典》对经典诠释为:“权威的著作”;全球经典教育专家王财贵博士认为:“经典是人类社会最有价值、最有用的知识”;北京大学教授王炳照认为,“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是全人类的财富”;中华文化经典(国学经典):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上述名家的界定和启迪,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经典是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永不贬值、千年不朽、世代流传的原创性典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品、文化精华。

一、让国学经典回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中国现实社会需要国学经典

1.崛起中的大国形象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民族在任何时代发展文化,必须重视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近年来,正当许多发达国家努力发展自己文化的时候,我们却忽视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正面临着西方文化巨大冲击的考验。没有自我文化的民族,纵有再大的本事,终究不能参与于世界文明的创建,而永为其他民族所轻贱。

2.立足传统,才能与世界接轨

只有建立起对汉语言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只有充分认识到汉语言文化学习的内在规律,我们才有可能学好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的汉语言文化,也才有可能将这种古老而优秀的文化传向世界。无疑,构建以国学为核心的经典基础教育应该是一条很值得尝试的方式。

3.以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国学大师胡适曾说过:“种下思想,收获行为;种下行为,收获习惯;种下品德,收获命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有机地融入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守本”“固根”之必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必须具备因素之一,是应对文化全球化的重要战略举措。

(二)人人都需要有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在中华文化数千年历史演进中,蕴藏在文化传统中的民族精神曾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仁者”与“智者”,他们既是中国文化的精英,又是文化创新的传人,如“路漫漫其修远”却坚持“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以天地正气挥毫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绝笔的文天;凝十年心血集成八十回《石头记》的曹雪芹……他们或诗,或史,或文,以凝结着深厚文化思想的文字,传达着我们这个优秀民族的文化精神。将他们所创造的精英文化与人文精神更多地融入语文学习中,是培育未成年人的人文性格和文化意识的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学习语文不是仅仅教会学生从技术上去解剖几篇文章的结构、掌握一定量的语言词汇或学习一些表达上的技巧,最重要的还是文化的感染、思想的熏陶、精神的提升,尤其是民族人文精神与人文性格的建构。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更有利于引导青少年确立正确主流价值观,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从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国家未来的順利发展提供雄厚的后备人才资源储备。

二、国学经典的传承依赖语文教育的具体实施

(一)语文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它与国学经典的传承密不可分

新“课标”对于语文课程基本特点也有这样概括: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人文性”要立足于人的完整性建构,立足于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怎样的“人类文化”去滋润和培育他们。

(二)国学经典的传承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语文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传承是必需的。语文教材中积淀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这些传统文化都是我们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食粮。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加强学生传统文化底蕴的培养。

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国学经典教育)即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教育活动。简单地说是对学生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此项教育活动是现行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中华文化,宣传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形式,是传承中华文明,提升人文素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举措。

(三)通过语文教育,让国学经典走进学生心灵

1.语文教材应增加国学经典的内容

我国的传统文化,自古以富含人文精神,关怀人类的精神生命成长而著称于世。那些积淀在大量经典作品中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和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语文教育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传承也促进了语文教育本身的健康发展。

2.教学内容应重视国学经典阅读理解和背诵

从学生语文学习的角度来看,凡是语文能力差、语言贫乏的人,表面上是语言的贫乏,实际上是精神的贫乏,是思想的贫乏,是感情的贫乏,也是文化积淀、文化底蕴的缺乏。所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传统人文精神的养育;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语文教育中极端科学主义的有效匡正。

3.课内倡导理解记忆,课外强调运用

老师开出阅读书目,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些学生喜欢看网络小说,教师也可以加以甄别,选取部分有思考和阅读价值的,有国学影子的作品,推荐作为课外阅读的延伸。当然老师一定要把握住正确的方向,引导学生把历史演义和正史对比着看,把穿凿附会与艺术创新区别对待。

4.贴近学生,让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寓教于乐

鲁迅把民间“美女蛇”的故事写进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把法海的故事写进了《论雷峰塔的倒掉》,郭沫若把牛郎织女的故事写进了《天上的街市》,使牛郎织女等民间故事赋予了更美好的传说。这些名家在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上,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所以,我们不妨在语文教育中,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国学经典呈现的方式丰富多样。

正因为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品,文化精华,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人的关系,能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技术用到造福人类的正道上来,所以我们一定要传承和发展我们的国学经典,大力开展中华文化经典教育。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国学民族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我们的民族
“垂”改成“掉”,好不好?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