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2014-05-30王黎红
王黎红
摘 要: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及时调整学生的思维结构。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并科学整合提问技巧和提问艺术,才能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主体作用;针对性;提问技巧;提问艺术思维活跃化、多样化导致小学生对于同一事物的看待和理解的角度和高度有可能完全不同,因此,教师不能完全定性地去判断和批评学生的对与错,而是要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认真听取小学生的理解方式,采取积极鼓励的方式进行科学引导。课堂教学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考试和提问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渠道,相对于考试而言,课堂提问的操作性更强、结果反馈更快,这样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和教学进度的灵活性也更强。因此,教师把课堂提问作为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主渠道,也非常重视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在不损害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精巧设问,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向和思维习惯。教师科学的提问技巧,能有效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因此,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做法。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新课改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已经明确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充分落实,加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改变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作为教学重点,允许学生自由发言,活跃课堂氛围,课堂提问能有效集中学生的精力和思维,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被提问的对象,这样学生就必须集中精力,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问对象的普遍性,扩大提问对象的几率,而不能固定地只提问成绩好的那几个学生,这样就会使其他学生都抱有侥幸的心理,而不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因此,教师需要明确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提问的对象需面向所有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做到:一是要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淡化教师的“理性权威”意识,消除教师的“话语霸权”角色。二是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建构意识,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讲方法、讲规律,一课一得。四是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搞“一刀切”,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受到关注,获得成功体验。
二、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和效果
小学生对于语言的把握和理解还不深入,对于语言的琢磨和情感色彩的把握有限,因此,需要教师认真讲解,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使所提问题既不能太难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太容易而让学生有散漫的情绪。另外,教師在提问内容的把握上也很重要,要与教学内容相关,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或者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延伸,但是一定要做好“度”的把握,使课堂提问更有针对性。因此,只有教师做好了对学生能力和知识范畴的把握,以及提问节奏和提问方式方法等的掌握,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三、强化课堂提问技巧和提问艺术
1.课堂提问要新鲜
所谓“新鲜”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可以适当融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或者当下在小学生中比较热门的话题内容,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能将其与课堂内容有效整合,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提高问题的新鲜度,需要教师用心广泛收集,科学地整理融入,加强与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
2.课堂提问要诱导
提问对学生来说是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因此,语文课上的提问应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通过比较启发可以有效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通过课堂设疑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宽度和深度,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要注意循序渐进,并做好铺垫,使学生的理解呈现层次化的发展趋势,逐渐的层层深入,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对教学内容的把握。
3.课堂提问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不一样,所以对问题的理解和回答自然不一样,所以需要教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包容,耐心讲解,注意用语和语气,不能伤害学生的积极性,而是要采取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先肯定学生的答案,再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进行补充回答,这样的方式能有效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汤婷.学“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1(84).
[2]史国良.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J].黑河教育,2007(4).
(作者单位 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小学)
?誗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