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家庄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报告

2014-05-30田淑霞王珊珊谢楚楚

学周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时事校园政治

田淑霞 王珊珊 谢楚楚

摘要: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我党重要的后备力量——青年学生为对象,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展开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对于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意义重大。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发展的一支重要的后备力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对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稳定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本项目组全体成员在石家庄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等石家庄市十所高校开展了石家庄高校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在本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11份,回收率为81.1%。在有效问卷中,男女分别占41.1%和58.9%;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所占比例分别是20.3%、70.9%和8.8%;学生党员占17.2%;独生子女占30.7%。参与座谈的学生约100人。根据对调查结果的研究分析,我们提出如下观点。

一、当前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

(一)在校大学生对党和政府工作给予较高评价,对基本政治问题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通过调查发现,86.1%的大学生对“党的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学习,对于“过去一年党和政府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大学生对新一届政府给予较高的期待,对新政府出台的进一步解决民生问题的举措有迫切希望。在被问及对“中共十八大所提出的‘党的作风八项规定在未来实施的看法”问题时,72.1%的学生持肯定态度;“完全不相信”和“有怀疑”的比例共占22.7%;有80.3%的学生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超过70.2%的学生赞同“科学发展观是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学生比例达到80.9%;对“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的认可度也在75.8%以上。

(二)在校大学生普遍关注国内外时事热点,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当前国内形势严峻,须加关注”的学生占68.2%,认为“政局动荡,丧失信心”和“不清楚”的学生共占10.3%;针对2013年召开的两会,有超过一半的学生(69.7%)“完整看过”或“看过一部分”。在问卷列举的十项国内领域社会问题中,学生关注程度最高的三项依次是:就业形势(35.1%)、物价水平(29.2%)、社会保障(28.3%)。在对“国内外事件了解最多”的调查中,排名前三的是:“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黄岩岛、钓鱼岛事件”和“奥巴马在美国大选中获胜”。在被问及“如何看待‘钓鱼岛事件中,民众抵制日货,打砸抢烧行为”时,有70.1%的学生认为“爱国精神可嘉,方法不合理”,持“完全支持”和“完全错误”的学生共占23.7%,“不关注”的学生仅占6.2%。这说明,在校大学生基本政治立场和判断较为成熟,有较强的政治素养,少数学生对政治事件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三)网络生活已成为在校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 但对于现代媒体的使用缺乏正确的指引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了解社会动态渠道”中,排名前三位的是网络、电视广播、纸质媒体,其比例分别为42.7%、26.4%和19.4%。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校园里有超过55%的学生的手机类型为智能型。在问及“使用智能手机的原因”时,用于“上网”的学生人数最多,其比例为65.3%;选择“从众心理”和“炫富心理”因素的所占比例分别为20.2%和19.7%;只有6.8%的学生选择“通讯功能”。在调查问卷中列举的六项“选择智能手机的功能”中,选择“娱乐聊天”功能的所占比例最多,为47.1%,而选择“查资料学习”功能的仅占11.2%。可见,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校园生活的重要因素,但对于网络功能的认识还比较片面,还不能做到正确使用现代媒体。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针对石家庄市高校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所反映的现状与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对策和建议,来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一)拓展传媒渠道,使大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时事,接受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

为了满足大学生了解国内外时事的需求,高校应在继续保障传统的纸质媒体服务的同时,不断完善网络等新兴媒体的时事传播功能,并不断创新渠道,如定期举办“重点时事点评”“一周时事播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在校大学生举办的“校园媒体”来丰富高校的时事传播功能和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及时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引导,提高大学生对政治事件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加强十八大精神的学习,使大学生坚定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心

高校应综合运用党校、社团、班会、课堂等多种途径,采用学校宣传栏、广播站、校园局域网等多种手段,着力推动“十八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灵”的三进活动。高校还应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为指引,鼓励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自立和心理承受能力

高校应以营造更加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为目标,以加大力度整治校风与校园纪律为突破口,以开设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手段,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在以自身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自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为未来步入社会,净化社会风气,更有效地迎接社会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健康地使用网络

网络时代使每一位社会人在客观学习和生活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影响。而大学时代正是每个个体形成系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为了使大学生更好地成为网络时代的公民,国家应通过立法和行政等手段,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力度,打击不良网站,减少其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与此同时,高校也应密切关注学生的网络使用状况,进一步加强校园内部网络建设,完善校园网络体系。此外,高校应当适当增设大学生网络教育课程,教育大学生健康上网,倡导绿色校园网络氛围,增强大学生对网络中不良信息的警惕意识和自我抵制能力。

作者简介:

田淑霞(1976— ),女,河北省晋州市人,现为石家庄学院教师,副教授职称,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马珊珊(1993— ),女,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人,现为石家庄学院历史文化系学生。

解楚楚(1994— ),女,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人,现为石家庄学院历史文化系学生。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时事校园政治
时事半月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时事政策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