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波记事
2014-05-30
韩力
启航了,就不能再回头
总是在家庭麻将日后很晚的深夜,面对电脑,把脑子里三条五饼七小对挪走,再静下心写点东西。这个过程,有点像刚从激流勇进下来,就进了图书馆,很角色转换。如今我坚持每周日陪妈妈打麻将,只要能让她高兴,什么事情都可以配合,尽管周日是我唯一的休息日,但能和家人在一起,对我而言,是一种美不可言的喜悦。
曾经也和很多在北京打拼的外地孩子一样,辛苦一天回到家,只有漆黑的房间,没有为你留着的一盏灯。在创业的最初阶段,除了忍受屡屡碰壁的职场问题,还要面对想念家人的脆弱时刻。为什么要留在这座城市?为什么要放着家乡优越的条件来忍受每天生存的压力和交通的拥挤?这样的问题,想必每一个北漂都问过自己,也给不出什么具体的答案,只是心中关于梦想的声音在那一刻最响亮,它最有担当地扛下所有压力。因为已经比别人幸运地踏上了这条航程,启航了,就不能再回头;游,也要游到目的地。
每天早上念报纸,勤能补拙,我就不信自己不能念好“我们一起去吃自助餐吧”。一遍遍,在家里在路上在可以自言自语没人会介意的地方练习。录音老师告诉我录广告能迅速提高处理文字情绪控制声音表达的能力,所以火速融进电台广告配音界,并以随叫随到从不迟到的美誉受到录音师和业务员的青睐,于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女声几乎全是我,一会儿演“老婆”,一会儿演“妈妈”,一会儿叫卖,一会儿优雅。在为梦想奋斗的航行中,很庆幸知道自己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什么要走,没有因短暂的得到忘乎所以。记得有一个听众,他说他记得我配过的所有广告,真囧啊!
现在家人都在北京,多晚回去都觉得心里很踏实,房间里有爱的味道。每天早上都能喝到妈妈熬制的五谷杂粮粥,还有削好的苹果,虽然有时也想再买一套离单位近的房子享受一下独立的感觉,但一想到妈妈也想每天看见我,就觉得还是一家人在一起最好。做《男左女右》快两年了,几乎每晚都是1点半到2点之间入睡,第二天早上9点到9点半之间起床,然后雷打不动地洗头吹头化淡妆,吃健康丰盛的早餐,10点半走出家门,严格按照时间表启动一天生活。
看到一条消息:“晚睡晚起更精神”。研究人员还拿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举例,说丘吉尔经常凌晨4点睡,很晚才起来。这这这,莫非朋友们说我每天看上去都像吃了鸡血炒人参,是找到理论依据了?其实重点还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生命斗志自然旺盛。
伍洲彤
血型、性格与歌曲
在街角的咖啡店,她突然问我:“你什么血型?”
我有点紧张,虽然没有比问我是什么星座紧张,但还是小心翼翼按套路回答到:“你猜?”“我猜你一定是A型。”
我一惊,没有马上回应,脸上阴阳不定。
她观察着我的表情,最后狠狠的说了一声:“你肯定是A型!”……
和这位朋友分手好几个小时了,她猜我血型时的那种表情仍浮现在脑海中。与此同时,我想起了一些歌——音乐也是有血型的。
既然她猜我是A,那我们就从A型开始。
我身边的人就是A型,她具有A型人的一个显著特点——表面上简简单单,其实《没那么简单》。如果你身边的人是A型,你要注意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因为在简单性格后面往往藏着一个敏感无底的心。
A型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怕付出》。A型血的人会认真观察喜欢的人,但是常常不敢主动接近对方,宁愿默默付出。单相思时深信那就是自己的理想对象,不会一见钟情,一旦交往就会长长久久,坚持到底……
不怕付出,可付出不是怕不怕的问题,而是一种要不要偿还的后果。A型血的人有时会让你受不了,交往越深和你走得越近就越任性,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到你头上,这是她们撒娇的方式,更是她们感知自我的方式,有时候,她们就是一群《疯子》。
千万别误会,A型血的人优点很多,和A型人分手后你们还可以做朋友,这一点就很可贵。其实恋爱中的人往往都是疯子,不管ABCDEFG。当然,相比之下,B型血的人似乎更匪夷所思一些。
好,欢迎进入B型血的音乐世界。
简单而复杂,复杂而飘离,飘离而简单。充满感情,随心所欲。B型血的人很固执,可这不是最可怕的,B型血的人一旦坠入爱河就会做出跟踪狂一般的行径,不会向别人咨询恋爱理论,因为她们自己有自己的做法,不需要什么建议。她们是这个世界上的未来战士,有一首歌可以形容她们,就叫《给未来的自己》。
固执,冲动,喜欢恋爱中的自己,有时莫名其妙地会谈些麻烦的恋爱。在烦恼至极,感觉心里憋闷时会大喊一句“你真的很努力!”向着未来的自己发出声援!哈,这一切听起来B型血的人好强啊,可实际呢?——《还是会寂寞》,而且有时会很深很深,只不过她们往往会用看似轻松的口吻说:这算什么?
B型血的人高高兴兴寂寞去了,而另一个血型的人在她身后点燃一支烟,深吸一口,然后说:我抽的是什么?
欢迎进入O型血的音乐世界。
初戀是O型人美好的回忆,即使已经白头偕老了,仍想重温那单纯青涩的感觉,渴望回到我们的小世界。但这个小世界只能藏在O型人的回忆里,虽然他们往往和恋人约会时显得很兴奋,不过渐渐就会感觉“很麻烦”,最后直到被性左右而变得自私而简单。所以那种“请为我摘下天上星星”的幼稚要求对O型人是禁忌的。有一首歌可以用来形容O型血的人,就叫《日光》。无私的天真在烟云中消失殆尽,梦境的逝去在芦笛中蔓延升起,美好是因为克服美好的恐惧,美好是因为无视美好的逝去。这就是O型人的写照!
我坦白,我是O型人。我喜欢阳光,喜欢晒太阳。我之所以用“坦白”两字,是因为O型人的以下特征是我痛苦而无法接受的,有时我甚至宁愿放弃自己的血型——O型人因为能够和异性自如地交谈,所以总让周围的人误解是在和对方恋爱;反过来,明明是恋人的,看起来却像好朋友。有首歌听起来很O型,就叫《三人游》。感情这条路上,三人游,你必有失。要想三人游,你只能找另一类人:你们在一起,是两个人,也是三个人,因为她们是AB型的人。
欢迎进入AB型血的音乐世界 AB型人穿着讲究、朴素典雅、爱谈论学术性、艺术性的话题。他们在恋爱中总是想的太多,会对恋人做尖锐的理性的比较,可有时,他们又漂浮不定,像一只无线的《风筝》。
我喜欢放风筝,因为我从未把握好过AB型的人,所以只好用这种方式来自欺欺人。要知道你真的很难左右她们,因为她们本身就是左和右,A或B,她们一旦知道某人喜欢自己,那个人就变成彻底的“恐怖分子”,对方越想靠近,自己就越想远离。不过AB型的人最让人着迷的是天生的忧郁气质,即使在感情上和你玩闹,也会让你心疼,就连他们说一句 《好久不见》听起来不像是寒暄而像是在和你缠绵。
你是什么血型的人呢?我们会在哪儿相遇呢?你会不会忽然的出现,在街角的那座咖啡店……?
小雨姐姐连载:为冰心奶奶过生日:请务必修改照片删掉左边两个人
给冰心奶奶过生日
小雨
记得那是在1995年的10月5日,冰心奶奶95岁生日的那天,我在《爱星满天——小读者俱乐部》栏目中发起,为冰心奶奶在电波中庆祝了一次生日。
冰心奶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是我国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冰心奶奶一生爱孩子,她写的《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等等作品,曾经打动了众多小读者的心。在节目开始的时候,我先为大家朗诵了《小桔灯》,之后小听众赵川(现为著名电视节目策划、导演、制片人)打来热线电话说,要为冰心奶奶送上一首歌——《happy birthday to you》,他唱得很真切,我几乎忘了自己的角色,也动情地跟着唱了起来;陈亚治同学为冰心奶奶读了一首诗歌;有一位小听众听说《爱星满天》要为冰心奶奶祝贺生日,特意提前寄来了信,说是担心直播的时候打不进电话,生怕把自己的祝福漏掉了。一个小时的直播节目,热线电话从未间断过,孩子们说呀、唱呀,表达不完对冰心奶奶的爱。
陆旭小朋友提出,《爱星满天》每年都要为冰心奶奶过生日。
冰心奶奶的女儿吴青老师通过热线电话讲述了老寿星的情况,她说“今天有好多客人来看妈妈,都带来了鲜花。她最喜欢红玫瑰了,因为红玫瑰很香,而且带刺,她觉得玫瑰有香味儿,表示要给别人带来美好的生活,有刺表示要有骨气,要有生活的准则。她今天穿上了一件大红的开身毛衣,这是王兆国代表统战部送给她的,也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穿红颜色的衣服。妈妈打扮得很漂亮,精神也不错,一直坐了一个多小时。”
当吴青老师告诉冰心奶奶,《爱星满天》将为她在电波中庆祝生日时,冰心奶奶高兴地寄语小读者:“要集中精力好好学习,多读书,读好书。玩就痛痛快快地玩,学就认认真真地学。”还请吴青代表她感谢每一位为她祝寿的小朋友。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马光复作为特约嘉宾,在直播间讲述了许多冰心奶奶的故事,特别是冰心奶奶教育孩子的故事使小听众非常感动。
冰心奶奶爱孩子们,孩子们也惦记着冰心奶奶,10月10日,我和小听众赵川、雷音以及台领导、记者一行7人代表千千万万小朋友来到了北京医院看望冰心奶奶。
冰心奶奶正在休息,看见大家到来,显得很兴奋。冰心奶奶虽然已经95岁了,可气色很好,我代表小听众们,送上了冰心奶奶最喜欢的红玫瑰花,并汇报了《爱星满天》栏目为冰心奶奶过生日节目的直播情况,我拉着冰心奶奶的手,激动地说:“我代表北京市的少年儿童,祝您早日康复、身体健康!再为我们小朋友写更多更好的文章,我们都盼望能读到您的新作品。”
冰心奶奶眼睛亮亮的,目光中透出温和、慈爱,她连连说:“谢谢你们来看我,谢谢小朋友的祝福!”
两年前,冰心奶奶曾经为《爱星满天》栏目提过字,当我请冰心奶奶为收音机前的小听众说几句话时,冰心奶奶认真地说:“我祝小读者好好学习,天天进步。”我恳切地邀请冰心奶奶病好了到《爱星满天》去做客,她听着笑了,拉着我的手说:“我愿意去!”那神态透露出老人对孩子们的丝丝牵挂。
小赵川赶紧拿出了一盘包装精美的录音磁带,送到冰心奶奶手里:“冰心奶奶,这是我唱的歌,你闷的时候听听吧。”冰心奶奶用双手拿着磁带,慈爱地笑着说:“我听,我听!”
冰心奶奶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和小朋友合过影了,同去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摄影记者李斌,赶紧用相机留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出于对冰心奶奶身体的考虑,大家不得不向老人告辞了,看着大家即将告别,老人双手合十向大家表示感谢,眼睛里流露出依依惜别的目光,似乎挽留大家再多留片刻。望着冰心奶奶那慈祥的面孔、那挽留的目光,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是呀,多想再在冰心奶奶身边多停留一会儿,多想再聆听冰心奶奶那谆谆的教诲啊!我默默地在心里祝福着,愿冰心奶奶早日康复。
可不上
张宏(FM87.6记者)
单田芳的书都装在他肚子里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单先生来北京发展,在北京电台录的第一部书叫《三侠剑》,当时我是编辑。在录音机房外,我一边听有没有错别字,一边享受着单先生动情的演绎。上午录完了两集,我给单先生续水,一进机房我就惊呆了:桌上除了台灯和水杯外,一无所有。我问:“单老师,您的书呢?”单先生答:“书在脑子里呢。”“那总得有个提纲吧?”“用不着,人物都在脑子里装着呢,错不了。”果真如此,单老师一上午录了4集书,中间除了喝水,几乎不带停顿、不带错的。
虽然已是20年前的事了,但提到单先生,这一幕常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2011年伊始,北京文艺广播独家播出了单田芳先生长篇自传体评书《言归正传》。随着评书的热播,越来越多的听众对单先生传奇的一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我们也因此萌生了專访单先生的想法。那次采访我们去了单先生家,足足聊了4个多小时。尽管此前已经查阅了很多资料,但单先生传奇的一生还是让我们惊叹。单先生说,原本他是很厌恶说书这行的,但是命运逼他走上了说书这条路,也成就了今天的他。“文革”中他经历了磨难,是评书在绝望中带给他一丝光亮。单先生说了很多细节,有一个我印象最深。一段时间,单先生的牙龈老是肿胀出血。那时在电台录完书,要把牙龈上的脓疱挤出来,疼痛才能缓解。后来单先生到医院检查,一狠心把牙全拔了,那年他才46岁。换上了假牙,那感觉用他的话说“舌头都没地方放了”。他是说书人,要靠嘴吃饭的,这一下连话都不会说了……然而,单先生并不接受命运的安排。他每天对着镜子练习,一个多星期就找到了感觉。在那样艰难的时期,单先生还成功录制了评书《白眉大侠》。单先生在艺术上的执着追求令我们感动,他超乎常人的毅力更让我们敬佩。
为了更加立体的呈现单老师的一生,我们也希望听到来自他家人的评价。一次采访中,我们偶遇单先生的儿子老铁。原本只想让他说个三言两语,没成想,老铁声情并茂,说着说着就哽咽了,再说,眼泪就下来了。我们也受他感染,直至采访结束,大家眼圈都红红的。
曲艺专题《悲喜评书缘——单田芳的评书人生》是我们制作的第一个关于评书艺术家的专题节目,我们用讲故事的手法记述单老传奇的一生,呈现出评书艺术几代人的薪尽火传、永不止步的探索和追求精神。
作为负责文艺方面报道的记者,制作这样的节目是我们的本职,也是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