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2014-05-30朱士军
朱士军
素质教育就是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确立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具体实施手段。最基本的内涵是“全民、全面和全体”三方面。
第一,素质教育的全民性旨在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不能只依靠少数“精英”来实现,而是要通过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来实现。素质教育的全民性保证了每个国民的创造力都能得到培养和提高,这对我们这样一个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来说,无疑是开发了最宝贵的智慧资源。
第二,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是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创新能力不是某种与个性相脱离和孤立的东西,它是个人整体和谐发展的结果和标志,创新力强的人总是能以创新的态度和方式对待生活的一切问题。
第三,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强调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进行素质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创造性教育活动,让课堂成为一种和谐的教育学习环境,每个学生都能够自主地学习,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潜能。
素质教育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讲得十分明确:“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按照这一总体目标,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可以说是分层次的。
第一层次,一定要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任何一项不合格都不行;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素质教育要将德育放在一个突出的首要的位置,德育的灵魂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都要得到保证。
第二层次,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发展智育,要在保证德育和体育的前提下,使学生成为有文化有知识有能力的合格人才。尤其要强调能力的培养。如果光有知识,没有实际本领,那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书呆子”。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重文凭更重水平,重学历更重能力”是人才的必然趋势。
第三层次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达到知识、能力、思维的有机统一。这是当代社会优秀人才的必备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创新教育的目标强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造能力,目的是培养创造型人才。因此,素质教育包括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提升素质教育。
1.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导下,才能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2.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具有几个明显的特征,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这种创新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地去解决对他们来说还是新的问题,使他们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运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
3.创新技能的培养
它要求培养学生的行为技巧与动手能力。创新技能主要包括创新主体的信息加工能力、一般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和熟练掌握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总结与表达,和表现能力等。其中创新技能的培养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学校的教育中,要加强以基本技能为中心的科学能力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4.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创新过程不仅是智力活动的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在智力与创新情感双重因素作用下,人們的创新才能才可能获得综合效应。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最紧迫的任务。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办好基础教育的关键。
1.加强德育工作,整体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一是,德育教育要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每个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发现道德因素,掌握德育教育的方法,融德育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按照思想道德准则做人、做事、做学问。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建立健全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制度。三是德育教育要和道德实践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各种道德实践活动的教育引导,不断改进德育教育工作方式,采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增强德育教育的时代感、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德育教育更加生动活泼。
2.推进学校教学改革
从教材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要彻底根除“应试”教育模式,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模式,要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起来,把教师的释疑解惑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结合起来,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把握现代教育思想的脉络。要逐步形成一个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高效运行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3.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
要充分利用社会大环境,努力营造校园小环境,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创造愉悦身心,富有诗情画意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造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目的。因此,需要明确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之关系,并且要在基础教育实施和管理过程中找到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及模式,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