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留守儿童教育 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2014-05-30潘云
潘云
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严重社会问题,它也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关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所以,破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都必须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相互配合,确保“留守儿童”留而不乱、留而得乐、留而好学、留而有德。
一、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具有长期性、持久性,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步入社会前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甚至走向社会后仍然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家长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整个家庭充满和谐关爱的氛围,那么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孝心、诚心、诚信的和谐社会中,一定能健康茁壮成长。
用爱激励孩子。“留守儿童”多数在农村,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照料。在他们的心理上,对孩子的“爱”理解不够全面,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以为这就是爱。其实这是一种不健康、不负责的爱,是一种溺爱。真正的爱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真爱。
二、重点强化学校教育的主体性作用
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它不同于家庭、社会的影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不可替代的而且是不容忽视的优势。要把特别的爱给留守儿童。由于多种原因,留守儿童难免出现一些有悖于教育教学要求的不良现象。教师要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智育、品行、学业的优势和不足,用赏识发掘学生的潜能;用宽容维护学生的自尊;用激励点燃学生向上的动力;用持久的关爱播种幸福的种子。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合作、学会自律,才能使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健康成长。
课堂教学大胆创新。在常规教学过程中除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外,对留守儿童应渗透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意识,帮助他们了解知法、守法的知识技能,使儿童在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又能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使留守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开办心理健康咨询室,开设心理热线,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创造条件让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加强与儿童情感沟通,要求打工父母每周要给孩子打一个电话,每月写一封信,打工父母每月给监护人、班主任打一次电话,打工父母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同时教育学生正视现实,理解父母背井离乡、亲情分离的无奈,放下心理包袱,不自卑、不气馁,努力学习,回报社会。要搞好留守儿童的信息服务活动,为留守儿童开设亲情服务电话、在网上开设视频、开辟留守儿童对话专栏,让留守儿童在现代信息中体会到关怀。
加强对家长或监护人教育子女方法的指导。深入留守儿童所在村寨,对打工回乡父母或监护人开班培训班,进行宣传教育,让他们接受新理念、新方法、新经验,自觉地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父母和监护人要系统学习家教方法,特别是接受新观念,用适合留守儿童特点的方法教育孩子,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性格不同、脾气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
三、积极拓展社会教育的延伸性作用
社会教育组织机构繁多,其教育内容具有广泛性、适应性、及时性与补偿性,其方式方法具有灵活多样性,若善于利用,引导得力,必然会对不同兴趣、爱好、特长的青少年的素质提高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通过社会教育,学生可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增强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可以在社会大课堂,体验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学习社会规范,扩大社会交往,养成现代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的需要,为参加现代化建设做准备。
当地政府要出台各项方便儿童入学的政策,为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地入學提供方便,在城市农民工集中的地方开办农民子弟学校,提供随时转学、就近入学的条件。
完善寄读学校制度。寄读制学校还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住宿由政府提供补助,学校配备专职的生活教师。
建立留守儿童健康保障制度。留守儿童身体健康事关其身心发展,要定期给留守儿童体检、实行看病统筹制度。
提供免费活动场所。各社会教育机构都应为留守儿童提供免费获得场所,如提供免费书屋、免费观看影视片、免费进入电脑室、发放免费游园票、书券,还可为留守儿童进行劳动、生活知识培训,使留守儿童的生活更加多元化。
营造农村留守儿童温暖的成长环境。开展假期亲情之旅活动,让更多的留守儿童通过假期探亲的方法,感受亲情和接受城市的信息,同时了解父母劳动的艰辛。开展留守儿童读书征文活动、组织留守儿童流动书库、进行留守儿童网络短信、演讲、文娱、体育比赛,让留守儿童愉快地生活,让留守儿童感触农家生活,学会家务劳动,学会感恩。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只要学校教育工作得到社会、家庭有力的支持和积极配合,三位一体,形成同心、同步、同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模式,呈现“事事有人关心,处处有人留心,时时有人操心”的大好局面,留守儿童的明天就会更美好、生活就会更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