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钢2#1750高炉强动力冶炼技术实践

2014-05-30胥广学张雷忠王聪安铭付廷强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风量

胥广学 张雷忠 王聪 安铭 付廷强

摘 要:2008年以来,为降低铁水成本,济钢高炉逐步增加经济料配比,为解决经济料冶炼对炉况的负面影响,通过采用大风量强动力冶炼核心技术,强力活跃炉缸,保持炉况顺行,改善了高炉生产技术指标。

关键词:风量 经济料 强动力

1.前言

济钢2#1750高炉是中冶南方设计,于2005年4月点火投产,至今已生产近9年时间。高炉炉体全高40200mm, 24个风口,2个铁口,铁口夹角90°,均为“薄壁”炉型高炉。

其炉缸炉体采用当时比较典型的结构:炉缸底部平铺2层石墨质高炉焙烧炭砖,上面立砌一层微孔炭砖。炉缸侧壁至风口区为微孔炭砖。内衬为黄刚玉+复合棕刚玉莫来石砖。采用全冷却壁结构,自炉底到炉喉钢砖共分14段冷却壁,设计水量为4200m3/h。

2.2#1750高炉增加经济料后的炉况特点

2.1炉缸活跃程度差

近年来济钢实施经济料冶炼,对炉况的影响是全面的。入炉品位降低,渣比升高,渣中Al2O3含量升高,合金元素含量增加,入炉碱负荷增加,焦炭强度变差,这些因素使高炉透气、透液性降低,渣铁流动性变差,高炉稳定指数下降,操控难度增加,热制度不稳定,炉缸工作难以活跃。同时由于原燃料质量变化比较频繁,对热制度的操控带来难度,时常会出现低炉温,使得炉缸热储备减少,炉缸工作状态更会变差,活性更显不足。另外由于透气、透液性差,入炉风量小,形成炉缸不活的另一个因素,造成鼓风动能不足,风速不够,难以吹透炉缸,中心形成较大、较顽固的死焦堆。

2.2 炉况稳定性差

很长时间以来,为保持基本顺行,应对经济料,我们基本采用中心加焦的矩阵形式以达到开放中心抑制边缘的效果。但在炉缸不活跃的基本炉况条件下,圆周很难均匀,时有出小气流现象发生,逐步走上边缘矿越来越多,焦炭量越来越少,以图控制气流的调剂思路。边缘压制过死,中心焦量过多,在风量小时死料堆增大,圆周及中心都有堆积现象,最终炉缸实际容量减小,铁水环流增加。同时由于矿批太大,矿层增加对气流的抑制大过焦层厚度增加对气流的引导作用,也就是矿批与其他参数不匹配,入炉风量进一步萎缩,造成炉况运行困难,下料不好,时有塌料发生,有时还会出现悬料。

2.3操作参数的具体表现

2.3.1入炉风量小且不稳定

由于原燃料条件、固有操作习惯、整体理念等各种因素影响,2#1750高炉入炉风量水平低,长期徘徊在3300—3400m3/min左右,炉缸活跃程度差,整体消耗水平高,燃料比水平高。

2.3.2下料差 ,渣铁排放差,整体指标差

2#1750高炉近几年风量持续偏小,炉缸活跃程度差,燃料比偏高,容易受外界条件变化引起炉况波动,高炉缺乏长期稳定性。由于采用中心加焦模式,中心死料堆大,炉缸实际容量减小,铁水环流增加;炉缸侵蚀较严重,经常加钒钛矿护炉,炉缸需要热量增加,需要更高的物理热量来保证渣铁流动性。

图1 2008年来炉芯温度、燃料比、风量2.3.3风口烧坏多,休风、慢风多,休风慢风时间长

3.炉况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长期实践,认真总结,我们认为造成炉况长期波动的原因有:

3.1在操作理念,思路有局限,方法不灵活。盲目追求新概念,抓不住主要矛盾,炉况顺行得不到保证。

3.2经济料冶炼,原燃料条件差,渣铁成分不好,在应对上采取措施不够。近几年济钢采用经济料冶炼,原料品位降低,入炉品位在53%-54%左右,渣比升高(430kg/tfe-450 kg/tfe);渣系Al2O3升高(17%-18%之间),高炉碱负荷升高,Ti等其他有害元素增加;块矿使用量增加,而块矿的冶金性能较差,焦炭的强度也有所降低。这些因素使高炉透气、透液性降低,渣铁流动性变差,高炉稳定指数下降,操控难度增加,风量萎缩,燃料比升高。

3.3操作制度不适应原燃料及炉况变化。采用经济料冶炼后,炉况波动加大,为了稳定炉况,2#炉开始中心加焦的矩阵模式。较大的中心焦量堆起了看似充足的中心气流,同时强制压边以保证边缘的稳定性。这种矩阵中心过于宽大,没有形成真正强有力的中心气流,而边缘又压的过死,中心和边缘两股气流明显失调。因此煤气利用低下,风量难以上加。同时由于矿批太大,矿层增加对气流的抑制作用大过焦层厚度增加对气流的引导作用,也就是矿批与风量不匹配,造成风量提升困难。

4.努力实施强动力冶炼,解决长期存在的根本问题

4.1树立新型理念,不盲目照搬别厂经验,在生产中以风量为第一追求目标

2013年来,分厂提出强动力冶炼的基本思路,切中了问题关键。强动力冶炼的基本特征就是以大风量、高风速来活跃炉缸,改善料柱透气性,提高煤气利用,提高炉况稳定性,带动技术全面进步,指标不断改善。我们根据高炉具体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操作理念,贯彻到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4.2建立新操作思路:小矿批、低料线、高碱度、低炉温、控制压差、疏导气流、长期护炉、定期回调,并依托强有力的考核制度在日常生产中强力执行

4.2.1热制度调整: 在2013年来的生产中,热制度调整的主要内容是实施了低硅冶炼的基本操作。其技术要点是:高碱度,高温度,低【Si】,高Mgo,大风量,高风速。炉温系数逐步降低到0.35—0.40%水平,物理温度保持在1510—1520℃水平,极大地促进了风温使用水平的提高,冷风大閘逐步全关。

4.2.2造渣制度:二元碱度提高到1.24—1.26水平,提高热量储备。同时采取积极措施,保持合适镁铝比,应对高铝渣。提高烧结矿中MgO含量,保持在11.5±0.5水平。增加辅料造渣,保证炉渣中合适的MgO含量。一般镁铝比控制在0.65以上效果就很好。

4.2.3送风制度和装料制度的调整:首先缩小风口面积到0.270㎡左右,提高风速、鼓风动能,为加风创造条件;随着风量和冶强的提升,布料矩阵随之调整:疏导边缘,开放中心。改变过去强力压边的思路,通过退角度、调圈数、改变中心焦比例达到引导中心、疏导边缘气流、提高透气性、提高煤气利用目的;同时提高顶压达到205kp,降低压差,进一步积极加风;缩小矿批,矿批由原来的52—55t,缩小到42--44t左右。 4.2.4压差控制:日常控制压差在175kp以下,努力减少快慢料,减少气流失常的可能。

4.2.5强动力条件下护炉制度:进入2014年,我们在原来思路基础上,提炼创新了低硅高碱高钒钛球护炉新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低硅高碱护炉的整体思路是在推进大风量、高碱度、低炉温操作的基础上,逐步增加海砂钒钛球比例,控制铁水中【Ti】含量在0.14—0.16%主要,控制【Si】+【Ti】含量在0.40—0.55%水平。

其参数调整:推进低炉温高碱度高钒钛比例护炉技术,关键在保证炉缸活跃、风量的稳步提升、炉况的长期稳定。我们经过探讨,对重点参数做出调整:配料碱度1.20—1.22,实际碱度1.18—1.20;渣中Mgo含量控制11.5±0.5;物理温度保持1500—1520℃间;炉温【Si】控制0.30—0.40%水平。实际效果:通过参数的调整,逐步形成低炉温、高碱度、小矿批、低料线、高镁铝比、定期处理炉缸的操作理念,炉况稳定性稳步增强,各项指标稳中有升,炉缸侧壁温度长期保持低水平运行,炉皮温度相对稳定,达到了很好的护炉效果。

4.2.6时时处理炉缸措施(1)提高渣铁物理温度,保证铁水物理热1500℃以上,使炉缸热量逐步提高;(2)提高烧结中MgO的含量来提高炉渣中镁铝比,降低炉渣粘度,改善渣铁流动性;(3)加强炉前出铁管理,增加铁口深度,加快出铁节奏,减少跑泥现象;(4)通过提高富氧率和风温加热炉缸;(5)采取定期投球和不定期热洗和投萤石等方法处理炉缸。

5、效果与下一步方向

通过长期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效果:

5.1风量逐步提升,动能稳步提高。

图2 2012年以来风量、动能变化5.2炉况稳定程度有很大提高,主要指标在入炉品位不断降低情保持稳定。

5.3护炉有新成绩,保证了本质安全。

6.1 炉况顺行是高炉冶炼的基础,强动力冶炼是应对经济料,保证炉况顺行的重要技术思路。

6.2科学调剂矩阵,坚持“开放中心,疏松边缘”的原则,矿批与矩阵调整相结合,配合适合的矿批,会达到理想效果。

6.3 2#炉通过持续处理炉缸,稳步增加风量,炉缸工作状态得到优化,气流分布趋于合理。风速、动能稳步提高,促进了炉况进一步稳定。

圖3 2012年来入炉品味和利用系数

图4 2012年来炉皮H1点和炉芯温度 6、 结语

6.4 护炉工作要立足于生产中护炉,靠顺行护炉,而不能为护炉而护炉。

参考文献:

[1]周传典 高炉炼铁生产技术手册

[2]高炉过程气体动力学

猜你喜欢

风量
某乘用车冷却系统进风量仿真及优化
超超临界660 MW机组二次风量异常下降分析与研究
风量罩测量误差原因及基于静压补偿法的研究
风量罩罩体对通风系统产生的阻力影响及基于CFD模拟的阻力分析
经坊煤业八采区总需风量计算研究
粉尘捕集效率与定风量阀应用研究
1000MW机组一次风量测量装置技术改造
循环流化床机组风量与燃烧控制的技术改进与分析
煤矿主通风机风量的测定方法及优缺点分析
对全空气定风量系统“可调新风比”的探讨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