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视角下的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建构

2014-05-30朱叶英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朱叶英

摘 要:生本理念作為课堂教学之外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对于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本文从激发认知动力、创设情境教学、增强合作探究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对生本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有效性教学进行研讨。

关键词:生本视角;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可以这样认为,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生为本的模式,把学生作为教育本体,充分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具有无限的学习潜能,把学生作为教学的第一资源,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更多独立、有效的思维时间,开展不断提升学生感悟层次的常规化讨论,实现教师、知识、学生以及家庭、社会的多元、多向、多层次的课堂系统的开放与互动,创造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

一、优化引导,主动参与,激发认知动力

由于学生所学知识有限,教师在推进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尽量选择具体、形象、探究目的和方向明确的教学材料,这样的教学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所以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针对教学实际,在所有的教学资源中选择与学生已有经验、知识联系最密切,具有一定的知识含量的材料推进教学。内容不能过于简单,否则学生就会因为无内容可学而失去学习兴趣,也不能过于复杂,否则学生会因为不理解而放弃学习,需要经过一番努力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才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如在“化学反应原理”中,盐类的水解可采用如下的方法进行教学:根据已有经验,醋酸等酸溶液等一般显酸性,氢氧化钠等碱溶液一般显碱性,氯化钠等盐溶液一般都显中性。事实果真如此吗?请学生利用所提供的试剂,验证这个结论的真伪。

学生实验一

1.用酚酞试液检验Na2CO3溶液的酸碱性;

2.用pH试纸检验NH4Cl溶液的酸碱性;

3.用pH试纸检验NaCl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实验二

1.用pH试纸检验CH3COONa溶液的酸碱性;

2.用pH试纸检验A12(SO4)3溶液的酸碱性;

3.用pH试纸检验KNO3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讨论:由上述实验结果分析,盐溶液不一定都显中性,那么其酸碱性与生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小结:盐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显酸性;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显中性。结合学生的讨论,利用电脑动画模拟CH3COONa、Al2(SO4)3的水解过程,生动形象地说明CH3COONa、Al2(SO4)3的水解原理。

学习过程中的实验操作都是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动手完成的,实验结果一目了然。这样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的学习犹如小孩搭积木,他们将原先搭好的积木推倒,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搭建,之后又产生了新的观点、新的想法,继而推倒前一个,搭建下一个,通过推—搭—推—搭的方式实现认知的进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从最近发展区充分展现教材内容,设计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使处于“问题情境”中的学生有强烈的追本求源的欲望,能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建构知识,促使学生在更高的认知水平上思考,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成就感。

二、深化挖掘,科学整合,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教学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即使是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创设虚拟情境,也应符合生活逻辑,符合物质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教师创设的情境越真实,与生活联系越紧密,挖掘程度越深,学生学到的知识越容易应用于实际生活。知识不能以现成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主动探究、主动获取。

例如:教学氯气的性质,就可借用真实事件创设情境。2004年4月15日,重庆某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露事件,16日凌晨发生局部爆炸,事故迫使数万名群众疏散。教师可以以此为背景,让学生成立应急指挥小组,针对氯气容易造成支气管疾病和呼吸道豁膜充血等的危害,提供事故处理方法,而且让学生假设身处以上情况,寻找自救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把新颖的、实践的、互动的教学理念引进来,使教学更具研讨性、引导性、发现性和趣味性,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已经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化学知识着手,最能培养学生从平常生活中追根溯源,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就在平常的生活之中,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到化学无处不在。同时,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调查采访等形式,把化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或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沟通中增长见识和能力。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会感悟生活,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教师以生活化的事例推进“创造性”的教学,实现从生活到化学的提升,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学科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价值,而且学生能利用这个环境和条件达到创造性思维,带来创新性的成果。

三、分组合作,科学探究,提升操作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探究,是学生用于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学习过程的本质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订计划、研究问题、收集证据、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善于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营造积极向上的探究性学习氛围,探究内容与探究情境的设计上要有独到之处,把学生引向探究的主题,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引起其积极思考,从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并讨论交流。

如在“二氧化硫的性质”的高三复习课中,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小明同学在放学后看见市场上在出售新鲜的荔枝,颜色非常鲜艳,小明也买了一点带回家,结果刚吃完就出现流泪、咳嗽、咽喉疼痛等症状,妈妈带小明去医院检查,结果是二氧化硫中毒。原来小明买的“漂亮荔枝”是经过“美容”后的食品,是不法商贩非法使用硫磺熏制而成。对于市售的荔枝、银耳、桂圆等,你能用实验方法证明这些食品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硫吗?

(已知:SO2+I2+2H2O=H2SO4+2HI)实验仪器及药品:硫磺熏制过的银耳、稀盐酸、淀粉溶液、碘溶液、试管等

小组合作讨论:

第一组:已知在硫磺银耳中存在Na2SO3,如何使之由银耳中进入水中?如何将之转变为SO2?

第二组:如何检验SO2的存在?如何利用碘溶液检验SO2?

第三组:如何检验SO2全部与碘溶液反应?

第四组:如何确定硫磺银耳中SO2的含量?

實验探究:二、三、四组分别取少量一组制取的液体,进行试验得出结论。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做适当补充及点拨,最后小结。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始终处于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中,分组合作,不断探索,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问题越来越清晰,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实验探究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操作、想象能力,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就会自然而然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主动意识就会明显增强,学生的个性特长也会得到充分发展,而且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得到训练和提高。因此,学生只有通过科学实验探究,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杜威的“从做中学”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一切真知都源于实践”。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只有让学生想学、要学、乐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经验认识知识,构建知识,而产生这一结果的前提是学生对此感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选择能引起学生求知欲并服务于教学目标的材料创设情境,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将课堂交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自主讨论、合作探究,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启发,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最终实现生本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朱开炎.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4(5).

[2]刘本固.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3]孙春成.化学反思性教学策略[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2.

[4]林崇德.中学化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