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中国之塑造

2014-05-30朱丽静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中庸林语堂人文

摘要:继陈季同与辜鸿铭之后,林语堂是20世纪向西方介绍中国的知识分子群中的又一重要成员。他们三人作为近代“中学西传”的代表人物,史称“福建三杰”,如果说陈季同、辜鸿铭还是站在“天朝大国”的视角试图向西方传递一个“完美”中国的话,那么林语堂则是站在一个相对中立的角度来向西方推介中国的。由于在早年时代深受鲁迅、钱玄同等人的影响,林语堂的中国观存在着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起初的贬斥中国到后来慢慢发掘出中国之优点。20世纪30年代后,林语堂在其著作《吾国吾民》中向西方社会描绘了一幅优缺参半的“人文中国”之图像。

关键词:林语堂人文中国《吾国吾民》

一、中庸之姿态

所谓中庸,是指一种中和、平衡或和谐的状态,一种恰当、适中、不过分的态度。林语堂在其著作《吾国吾民》中说中庸之道“符合于人类的天性”{1},且“中庸之道在中国人心中居于极重要之位置,盖他们自名其国号曰‘中国,有以见之。”此处所说的中庸之姿态,一方面指林语堂在看待和塑造中国形象时所采取的中庸态度;另一方面指林语堂笔下中国人的中庸之姿态。

首先,林语堂在自序中开宗明义地说:“这本书可说是对一般误解中国者之一篇答辩,它将根据较高的理解基点而寻觅较善谅解。”为了消除误解“我堪能直白地直陈一切,因为我心目中的祖国,内省而不疚,无愧于人”。所以,他是为了匡正评价中国的态度,而采取既非美化,又非贬斥的中庸态度。他不单列中国的优点,也不独书其恶劣情状,而是既看到它昔日之壮丽辉煌,也直述它今日之堕落悲惨。林语堂从小受到西方文化的熏染,同时又有着浓郁的爱国情怀。所以,陈平原先生曾说:“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大概没有人比林语堂更西洋化,也没有人比林语堂更东方化。”{2}也正是因为这一特质,林语堂对中国的评价才“能有客观的、局外观察的态度”(《林语堂自传》)。实际上,在《吾国吾民》的字里行间处处都能看出其“中庸”笔触的流转,在进行任何论述时他几乎都能采取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分述利弊。这就与以往西方传教士或思想家笔下的中国形成了鲜明对照。

其次,“中庸”还表现为林语堂笔下中国人的特质。他在书中第四章第三节着重论述了中国人的“中庸之道”。中国人天生的忍耐力、无可无不可之态度、爱好和平之心境与乐天知命的知足感都是其中庸理念的表征。林语堂说:“忍耐为中国人民之一大美德,无人能猜想及有受批驳之虞。实际上它所应受批驳的方面,直可视为恶性了。”他们忍耐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灾祸,极少奋起反抗,毕竟“中国人是全世界最低能的战士,因为他们是理性的民族。他们不嗜战争,因为他们是最有教养、最能自爱的民族。他们痛恨战争……”此外,中国人天生的保守性与后天的冷淡性也是其中庸之性格的表现,中国人向来相信“枪打出头鸟”,也始终秉持“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训诫。由此,林语堂得出“冷淡在中國具有明显‘适生价值”的结论。同时,道家的无为思想也是国人中庸思想的一个重要诱因。

二、闲适之生活

中国人在天性上向往与世无争的恬静生活,他们迷恋自然、自由的人生状态。林语堂在文中说:“因为乡村典型的生活,常被视为最理想的优美生活,农村的理想表现艺术哲学即生活者,如此深植于一般中国人之意识中,应亦为今日民族健康之一大因素。”首先,这种闲适生活体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林语堂说:“中国人在政治舞台,荒诞不经;进了社会,稚态可掬;空闲的时候,方是最纯良的时候。”即中国人的纯良本性在日常闲暇时才能最好的表现出来。中国人不争强好胜、厌恶战争、各顾各的冷淡、不轻易冒险,只消管好自己的事。所以,他们有大把的闲暇时间“嚼蟹,啜茗,尝醇泉,哼京调,放风筝,踢毽子,斗鸡,斗草,斗促织,搓麻雀,猜谜语,种花,浇蔬菜,接果枝,下棋,养鸟,煨人参,沐浴,午睡,玩嬉小孩,饱餐,猜拳,变戏法,看戏……磕头作揖,生儿子,睡觉”。中国人喜爱自然万物和爱玩乐的天性都是其追求闲适生活的表征。其次,闲适体现在其建筑的自然气息中。“‘自然永远是美丽的,而人工的建筑往往反是。”中国的建筑“主要倾向是企求与自然相调和。”中国式的“庙宇殿堂显示宁静清朗的精神”。且中国人认为“最优良的建筑应该是这样,让吾们居住在里面,不会感觉到这一个处所天然景象消灭而人工机巧发端”。中国人的居室和庭院极力“保持着天然的面目”。中国人喜欢庭院,是对宁静闲适的向往,是本性的回归。因此,中国人的建筑无论在着色、材质还是造型上都是向着舒适的自然而建的,并且“中国建筑的最后和最重要的原则永久是保持与自然的调和”。著名的苏州园林就是这一思想的最有力说明。因此,中国人追求的是与自然和谐、清朗安闲而非棱角突出或充满激情的紧张状态。第三,闲适还体现在其对文学艺术美的追求中。中国人对艺术美的追求颇能体现出其闲适趣味来。竹林七贤的潇洒飘逸生活,陶渊明的东篱把酒问菊花,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人善于从万物之中发现美,有一种求“适”的心境,他们认为只有悦目、悦耳之事物才是恰当、适合又合乎自然且让人备觉舒心的。所以说,中国的文艺多半是一种寻找自然与美的艺术,它们牵引着中国人对自然的喜爱、对田野的向往。

三、人文情怀国度内的制度缺失

中国人重德性、重人情、尊重知识阶级,中国的家族体制、学府制度以及政治体制等无一不关涉到中国人的人文理想。林语堂曾在论中国人之德性时说道“中国人最看重‘德性”,而这里的“德性”更多的是指向中华民族的人文性格。中国人的“德性”表现的是中国的“文化品格”,所以,中国人是“惟人主义者”。中国人的圆熟使得他们不可避免地有“冷淡”之特点,他们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然而,他们又最重人情,凡任何事无论是否合乎制度,只要合情合理他们便能够理解包容。所以,“中国人之讲情理的精神与其传统的厌恶极端逻辑式的态度,产生了同等不良的效果,那就是中华民族整个的不相信任何法制纪律,因为法制纪律,即为一种机械,总是不近人情的,而中华民族厌恶一切不近人情的东西。”因此“致使宪法政府之实现为不可能”。“这样养成了缺乏社会纪律之习惯,为中华民族之最大致命伤…是以中国之错误,毋宁说是太讲人情。”所以,中国人宁愿赞成“贤人政府”,而不愿“受治于法治与政治”。这也是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商鞅的“法治”理念在古代中国社会难以生存的一个重要原因。林语堂认为,中国古代的政府“以一个国家为标准,吾们的政治生命最显著的特点为缺乏宪政”。在林语堂的笔下,中国的政府是一种“父母政府”,它只管享有权利,只消照看人民而绝无需向民众报告资产开支之必要。与忽视政府大异其趣的是中国人对家族的重视。中国人的乡属、家族观念十分浓厚。所以,因乡属观念由人民自发形成的“村镇自治体”才是“中国唯一的真实政府”。家族制度是影响每个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最重要的一环,中国人的孝道文化、尊长爱幼的传统几乎都是源自家族体制之中的。林语堂说:“中国人民则像一位大家庭中的媳妇,她有许许多多家庭的本分须行料理。”这说明了家族制度对中国人的规范与制约。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就是家族制度的产物,“中国社会所尊奉的五大人伦,其中四伦是与‘家有关的”,所以,政府对中国社会秩序的规范与保证职能被家族制度代替了。当然,林语堂认为家族制度在维持着社会的秩序与稳定的同时也存在着多种弊端:首先,家族制度是否定个人主义,并限制个人的活动,若父母太过专制则“时常剥夺了青年人的事业心与发明天才”,这一点与中国人性格中的保守性、俏皮等共同导致中国人创新与行动力的缺乏;第二,家族体制内也滋生了“徇私舞弊”与“盗窃”等恶习;第三,“由于过去中国在这个世界上实际是孤零零地生存者,未受剧烈竞争的倾轧,因而国家观念和民族主义,没有积极地发展起来”;第四,虽然承认“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是件不错的事,但也由于家族制度下的尊卑观念、名分差别而产生了特权阶级的存在,特权一旦存在则平等和公平就难以维护了。当然,这也并不代表中国人重视人情和家族制度的发达没有存在价值,至少林语堂认为“这种普遍敬老情操千万倍于世界各处的养老金制度”。

当然,林语堂对中国及中国人的论述绝不仅仅是局限于上述几个方面,但无论如何他认为中国是一个人文气息浓厚的国度,中国人追求艺术美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中国整个的是一个“文学国家”。■

{1}林语堂:《吾国吾民》,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3页。(文中有关此小说的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一一另注。)

{2}陈平原:《林语堂的审美观与东西文化》,《文艺研究》1986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陶常荔.论林语堂的中国形象创造[D].苏州大学 2006年 硕士论文.

[2]王兆生.林语堂论“国民性”[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3]王兆胜.林语堂的中国文化观[J].东岳论丛,2009(7).

[4]李玉娥.林语堂文化观的多源与多元[D].浙江工商大学 2010年硕士论文.

[5]何洵怡.鲁迅与林语堂视觉下的中国人──综论《阿 Q 正传》《祝福》《吾国与吾民》[J].文学评论,2012(5).

[6]杨华.二十世纪美国华人文学中的中国形象[D].山东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7]张军蓉.林语堂之中西文化观的文学抒写——以《京华烟云》和《苏东坡传》为例[D].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2年硕士论文.

[8]朱水涌,严昕.文化转型初期的一种中国想象———论《中国人自画像》《中国人的精神》《吾国吾民》的中国形象塑造[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

[9]刘炎生.向西方宣传中国文化的一部重要著作——评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6).

作 者:朱丽静,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在读硕士硕士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编 辑: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中庸林语堂人文
人文
中庸自明
林语堂:幽默艺术与快乐人生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探访林语堂故里
人文绍兴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1940年林语堂短暂的重庆之行
人文社科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