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学,需要情境

2014-05-30徐娟娟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智障树叶美术

徐娟娟

【案例背景】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要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一线的美术教师们纷纷尝试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寻求能够满足涂鸦宣泄、观察想象的媒介,在充满个性与激情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然而,现实总有碰壁的时候。智障儿童由于智力低下,感知觉的速度比正常儿童要慢得多,学习认知能力与动手能力较差。在其美术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课堂气氛不活跃,师生之间无互动,一味地依赖教师引导帮扶,“学生为主体”俨然变成“教师为主体”,美术作品表现生硬,甚至出现不愿意参与的状况……诸多的问题,时刻在刺激着培智学校美术教师们的神经。

那么,该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笔者以为,激发美术学习兴趣是第一要务,要以趣导学,以趣激学,引导智障儿童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提高。而情境教学法不失为一条很好的途径。

【案例回放】

笔者曾经执教过培智学校低年级的美术课——《小树叶找妈妈》。从教学导入到绘画制作再到美化总结,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

情境创设一:认识树叶宝宝。

1.课伊始,播放音乐片段《秋风起来了》第一部分,在优美的歌声中,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了。

“秋风起来了,秋风起来了,

小树叶离开了妈妈,飘吧飘向哪里?心里可害怕。”

师:我们欣赏了一首动听的儿歌,里面的主人公是谁?”

生:小树叶。

(出示落叶飘落的两棵树,动画演示落叶飘落的情景)

生:小树叶离开了妈妈。

生:小树叶去找好朋友玩了。

生:躲起来跟妈妈捉迷藏了……

师:小树叶回不了家了,请你帮它找到妈妈好吗?

(揭示课题:小树叶找妈妈)

2.认识树叶外形。

师:要找妈妈,我们得知道小树叶的名字,还要仔细观察它的外形。

(播放PPT,观察各种各样的树叶)

师:树叶宝宝的样子像什么呢?哪一个聪明的小朋友来说一说?

生:像小手。

生:像一把小扇子。

生:像一颗心。

生:像一个月亮。

生:像太阳。

师:那你知道它们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吗?

生:绿色。

生:红色。

生:黄色。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枫叶、银杏叶、梧桐叶……它们有着不同的形状和颜色,都是树妈妈可爱的宝宝。

情境创设二:动手制作树叶贴画。

师:你们看,小树叶们找到妈妈可高兴了。它们现在聚在一起玩呢。

(播放PPT,观看不同的树叶组合作品)

生:蝴蝶、蜻蜓、小花、鱼……

师:它们正想着打扮一下自己的妈妈呢?你们想不想来帮忙呀?

生:我要把树妈妈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师:好的,说说你想把小树叶变成什么?

生:小鱼。

生:小房子。

……

师:是的,先想好要将小树叶变成什么,然后再将需要的树叶摆好造型,最后涂上胶水,便可以将粘贴好的画挂到大树上了!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动手绘画、装饰)

生:小树叶真漂亮!

生:大树妈妈真漂亮!

师:树叶贴画把大树打扮得更漂亮了!

(播放音乐《秋风起来啦》第二段,老师和同学们围着大树歌舞。)

“小树叶沙沙,小树叶沙沙,

好像勇敢地说话,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

【案例反思】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让智障儿童身临其境,体验到了树叶和大树妈妈分离的难受及找到树妈妈的快乐,拉近了儿童与小樹叶之间的情感距离,由此激发了学习兴趣,并迅速融入到树宝宝“打扮树妈妈”的充满情味的任务中。可以说,这样一节充满兴趣、充满美感的美术课,正是得益于情境的巧设。

1.音乐渲染气氛。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但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儿童进行美育的工具,都是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调动儿童积极向上的情感,净化儿童的心灵,培养审美情趣和思想情操。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美术课堂中,欢快、活泼的歌声能迅速调动学生情绪,恬静、优美的旋律能舒缓儿童的心情,营造出一种适于学习、优于学习的良好氛围,尤其是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音乐的选取,更是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画面虚拟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神经系统活动的机能会通过环境丰富的刺激物的不断作用而发展起来,且一个兴奋中心的形成往往会波及其它器官的活动。美术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调动视觉因素及多种变换形式同步合成技术,不仅能突出重要信息,吸引智障儿童对刺激物的注意力,使其在注意的广度范围内尽快接受所需信息,更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生动形象、亲切可感且与知识学习密切相关的虚拟环境。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学习便不再僵硬,而成为智障儿童的一种生活模拟行为,一种自发行为,是顺其自然,不得不发的行为。学习依然是学习,但学习的环境仿佛不在课堂了,而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在千棵万棵树底下,在千片万片树叶精灵中。

3.语言调控情境。在情境中,儿童的学习状态是最积极主动的。而光有声、有色的情境是远远不够的,学习毕竟是学习,少不了知识性、操作性的内容,它需要语言来调控,来指导情境的有效展开。情境性语言拓展情境,指示情境的铺设步骤与细节调整,而知识性、操作性的语言需要教师、学生的互动生成。因此,我们需要的是情境性语言与操作性语言的相辅相成。教师在课堂预设的情境下,应多运用睿智、巧妙的语言来不断提升和激励智障儿童的创作思维,要善于将抽象的创造意图,演绎成智障儿童能理解接受的具体形象的行为信号,调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样,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十分明确,进而十分自信、大胆,就能在想象的空间中、在绘画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到美术学习的乐趣,获得个体发展。这也是智障儿童美术课堂中情境教学最为重要的环节。

总之,用音乐渲染氛围,用画面虚拟环境,用语言调控情境,便能为智障儿童的美术学习创造一个充满美感的、充满知识与创造的时空。在这样的时空中,趣味盎然,化不可能为可能,体验成功,体验美术之魅力!

猜你喜欢

智障树叶美术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树叶的不同称呼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片树叶
为智障儿童撑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