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2014-05-30金钰
金钰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学也在寻求新的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个备受推崇的新型教学模式。实施“探究式”教学是提高教师自主创新能力和教学能力的要求,是推动新型教学的需要,更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改进的需要。《品德与社会》实施“探究式”教学法,主要以问题导入、合作探究为切入点,精心准备探究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学习性。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法探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71-01 目前在《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性不高,老师对课程的把握不准确。《品德与社会》属于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理论部分的涉及往往是概念、思想教导、生活例子的描述,学生的学习興趣不高。“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品德与社会》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一、《品德与社会》“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
“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探究进行学习,通过探究获得知识、养成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实施探究式教学法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需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探究式教学在《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中的运用,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品质。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主要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依据,通过讲解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根据学生实际生活的故事与经验编写,它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走进多样化的世界,探索和关注社会。在这门课程中实施“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地诉说自己生活中的事情,提出成长中的迷惑,在与同学、老师探讨中了解社会、学习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情感。
二、《品德与社会》“探究式”教学的运用策略
1.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的探索思维
学生主动自觉地思考问题是“探究式”教学得以开展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养成探索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应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们相互讨论,在讨论中发现新的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以“探究式”教学启发学生。
在《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课程《怎样到达目的地》这课中,有“交通连着你我他”这一部分,在讲解此部分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现在交通的发展,体会交通工具对于我们生活的益处。再用“探究式”教学的模式讲解这节课,过程可以这样设计:首先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经常乘坐哪些交通工具。然后问他们:“通过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你们来学校、去朋友家玩是不是方便了?”最后再问学生:“这些交通工具是不是连接了你和学校、朋友”。让同学们积极发言,说出交通工具给他们带来的方便,为他们带来的朋友、趣事。通过有意识地启发学生,让学生去探究、学习,在自己的探究中,更好地体会课程内容,了解社会。
2.营造轻松愉悦的气氛
在长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下,学生养成了一种被动接受、盲目相信老师,不敢提出质疑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丧失了创新能力,课堂也变得只是一个人的演讲。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思维,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是关键的一步。只有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下,学生的思想才能迸发出新的思想,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才可能提高,创新能力才可能得到培养。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观点、想法,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和建议,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思想碰撞的课堂环境。
如在讲解《品德与社会》中的《父母的难处》这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对父母的不满,从这些不满中帮学生理清父母的难处。考虑到学生可能会由于不好意思、怕别人嘲笑而不敢说出自己对父母的不满,所以教师可以首先自己说出小时候对父母的不满,再说说现在对父母的不满,这样就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和他们平等的,老师是懂他们的内心的。这样,师生间的距离明显缩短了,课堂气氛也就轻松起来了,然后学生便会说出自己对父母的不满,老师便会了解学生,从而去帮助学生理解父母。
同时在思想品德课中,老师可以与学生互换角色,分享自己的小故事、小秘密,让学生给予建议,这样既打破了与学生间的等级关系,又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教师不断积极地去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由地探讨、学习,鼓励学生去发现、探索、体会,使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课堂中收获知识、快乐成长。
3.有机地创设探究情景
在教学中,教师在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的前提下,还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提出疑问,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品德与社会》中的《换个角度想一想》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过程:首先问学生几个问题,“如果别人把你的秘密告诉了其他人,你会不会很生气、很难过?”“你觉得你的爷爷奶奶是不是年纪大了,坐公交车时需要有个座位啊?”“当别的同学不和你玩时,你会不会觉得难过、想和别人玩耍啊?”在提出这几个问题后,让同学们先自己想想,和同桌说一说,再让他们在班内发言。然后,在得知大部分同学的答案后,再反问同学几个问题,“你觉得你应该把别人的秘密转告他人吗?”“你是不是应该给其他老人让座?”“当有同学孤单时,你是不是应该主动去帮助,去和他们交流、玩耍啊?”在提出这几个问题后,让同学继续讨论发言,得知他们的答案。最后揭示今天的主题——“换个角度想一想”,向他们讲解,如何换个角度,怎么为他人着想,让同学举出自己的例子,其他同学和老师评价,并给出建议。只有创设合适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踊跃发言,积极参与。
4.建立开放的探究评价机制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在学生交流中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对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性、创新力及生活情感等做出全面地判断,及时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模式,同时关心学生的生活,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品德与社会方面不仅收获知识,也得到成长乐趣、生活体验。
教师只有对学生在课堂探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学习力等进行全面考察,合理地对学生的综合表现做出分析评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探究评价机制的建立应是系统全面的,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整体的评价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对学生的性格、学习、生活等有全面的记录,而且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应是开放的、多元的,能根据学生的性格、知识储备情况等,运用多层次的评价体系,给予学生自由开阔的学习、成长空间,让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
三、结论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帮助学生参与课程、认知社会、懂得道理、付诸行动。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引入,不仅可以形成高效的课堂,而且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中的成长。所以,教师应做课堂的引导者,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思维;积极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使他们勇于发言;还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巧设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主动发现、主动思考中学习知识,提高其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潘洪霞.让创新之花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绽放[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2,(10):51-52.
[2]刘文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策略初探[J].教师,2011,(22):98-98.
[3]扈树生,张学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探究式教学法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6,(1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