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教育的生命
2014-05-30张文质
张文质
生命孕育的过程隐藏生命的全部密码,这个过程出现的所有错误都是不可修复的。错误一旦产生,就对生命产生不可修复、不可逆转的伤害,要么导致死亡,要么导致残疾,整个生命进化的进程提早结束。生命的神奇和密码,上帝是精心设计的,所以它是最为危险的,我们不知道这一点。越是设计得精密,越具有人类不可想象的危险性。这意味着,这个孕育过程不可逆,不可修复,不可停止,必须在这样的几个月中完成生命的孕育史。这个进程是天地之间最为神奇的。
生命出生后0~12岁是农耕文化,这个学习过程一定是有规律的,是有生命性的,是动手的,是身体实践的,是整个生命不断通过实践来成长的,就像火箭推进器,一级一级把它推动上去。所以他学习是慢的,不断尝试错的,然后提升自己。农耕时代所有的秘密,都在0~12岁的成长中有相似的对应。一定是身体的亲历,一定是逐渐摸索,一定是所有的学习都要付出代价,然后是缓慢的,渐进的,是自我推动的过程。所以,亲子关系一定是对生命的尊重、疼爱,对生命的耐心、执着,对生命的信念。还有更为重要的是相信生命一定是可以成长的。这是人类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最大的秘密所在。孩子生下来,就一定朝着生命所应该成长的方向发展,这是农耕文明的特点。生命性、孕育性、缓慢性、经历性、自我性、推动性,都体现农耕文明的特点。
在12~24岁人生浪漫主义时期,人身上所有的高贵品质,尤其是想象力、勇气、责任,对未来的梦想,还有对爱情的渴望,最为纯真、最为炽热、最为疯狂、最为危险的情感是在这一段孕育的。这一阶段,文学艺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这个阶段不读文学,不参与艺术,没有亲历艺术人生和审美人生,这个孩子以后就会过着“土豪”般的生活——世俗、目光狭窄、单一,只顾一己之需。这个阶段所需要的,和前一阶段所需要的老师是不一样的。这个阶段所需要的老師是父亲型态的,前一阶段所需要的老师是母亲型态的,母亲型态的老师更多的是从爱的角度出发,父亲型态的则是从勇气与责任的角度出发。我说的是型态,而不是指的就是父亲,就是母亲。所以说,“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这种至纯的情感,只有这个时期能够体现。比如《红楼梦》,不在这个时候读,是读不出少男少女的情怀的。你在这个时候之后读,你就读不出美感和审美,你读出的是世俗的、功利的算计。你一定会爱上宝钗,或者其他人,不会爱上黛玉。这种至纯、至美、至真的感情,是人性之花,在世俗世界是不能存活的,所以当你读到黛玉临死前,说“宝玉,你好……好……”,令人心碎。现在,我们只有矫情,没有纯爱、纯美,没有真心。“应试教育”最可怕的,恰恰是把这样的纯美给扼杀了。
今天,我们更需要对教育保持着一种沉着与淡定,也更需要生命化教育。因为,生命化教育是教育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