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2014-05-30戚霞
戚霞
《数学课程標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习和思维能力、熏陶思想和道德情操的主要阵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提高课堂有效性即在有效时间内通过师生的默契配合形成合力,从而达到取得最佳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变“讲师”为“导师”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相比于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应更注重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实践证明,“填鸭式”、“满堂灌”、“老师教、学生学”等陈旧教学模式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一旦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就能变被动为主动,通过探究性、创造性学习方式参与学习过程,进行体验式学习,获得切身体验的认知效果,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改进教法、注重学生数学的生成,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变“经验型”教师为“反思型”教师
作为教师要善于进行自我反省和总结,及时研究教育对象,反思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效果,注重因材施教,善于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要求的变化,教育技术的发展调整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这是提高课堂时效性的现实途径。我们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相信我们大家都会有进步的。潘小明曾说:教育变革的最终力量可能还是我们这些草根。不能盲目追随潮流,我们应当更加关注数学教育的基本问题。“年年岁岁花相似,年年岁岁花不同”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真实写照,这也是教学研究应该坚持的一种品质。所以,教师的专业成长要积极实践,认真总结,深入反思,不断前进,才能从“经验型”转变为“实践型”。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使自己成为课堂的组织策划者、信心激励者、探究参与者和创新培育者,创设一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张扬个性,自主学习,充分发展的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应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关爱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学习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活动,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便爱听你的课,乐于接受你的观点,相应地对这门课程也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如何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我们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关爱信任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课堂上教师要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所有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只有当教师真正放下架子、摆正位子、走近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的时候,才能架起师生情感的桥梁。学生在宽松和谐氛围下,会更多的是有意注意,集中精力,积极思维。而老师同样会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积极作用,思维会更敏捷,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灵感,促进那些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被轻易化解。
2.创设有效学习情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内驱力。只有学生有了这种强烈的欲望时,才能积极的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很显然,生活成了促使数学教学变得有趣,激发学生兴趣的桥梁纽带。比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学生学习了平方厘米后,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桌面的面积,学生在测量实践中感觉到用1平方厘米去量桌面面积太麻烦、太费时了,学生希望有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从而引导学生对平方分米的学习探索。实践证明,求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体积等课程,都可以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数学”的快乐。在这样的情境下,老师需要放开手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师生间抛掉我讲你听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何不让学生也体验一下解决了问题后的成功喜悦呢?更何况这还能培养他们兴趣和提高数学思维。由此看来,师生间的关系真的应该是“良师益友”,平等、民主、和谐。
3.促进合作交流与竞争,营建良好的生生关系。课堂上不仅要重视师生间的和谐关系,生生之间互动合作关系也十分重要,建立良好的生生关系是促进合作交流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基石。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导致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课堂上不可能要求整齐划一,让不同学生理解上都达到高度统一。但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们共同来解决,借助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相互影响共同完成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以类似科学家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4.广开合作交流渠道,让合作学习更有趣味。小组讨论的合作方式在课堂上最为普遍,应当以“问题为方向,时间为保证”的原则,讨论中有争论、比较、倾听或记录,以便于分析、归纳和汇报。比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首先让学生回答以前学过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教师提出:“那么‘比有没有性质呢?”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首先组内成员分别汇报各自独立思考情况、相互质疑问难、找出问题,共同推导验证,组长做好记录,最后统一意见,整理方案,向全班汇报。几分钟后,有的小组汇报说:“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里的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从而发现了比的性质。合作的同学们会一起分享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在合作研讨时,也要抓住时机适时交流,“苹果交换了,每人还只是一个苹果,思想交流后,每个人将会同时拥有多种思想”。
总之,在知识飞速更新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教育战线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去探究知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