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 彰显品德课堂魅力
2014-05-30邱爱兵
邱爱兵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品德与社会教育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善于把生活资源引入课堂教学。
关键词: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特点
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着重于品德课程的三个特征:生
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让课程内容生活化。下面从“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及“生活化”的教学资源整合浅略地谈一下个人的教学体会。
一、结合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新课标指出:“思品社会课程的内容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真实的生活、普通的生活、日常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正在进行的生活)首属群体中的生活(在儿童主要生活圈中的生活)。”也就是告诉我们,对于品德课程来说,学生所亲身经历的事与身边的例子就是最好的教材、最好的资源。
如:教学《寸金难买寸光阴》一课时。针对家长普遍反映的冬天学生不能按时起床这一问题,在课始,老师为学生播放了自拍录像《一分钟》:起床时间到了,主人公小明赖床1分钟而错过了公交班车,改为步行上学,导致晚到学校20分钟。看完提问“小明只晚起一分钟,为何迟到20分钟呢?”学生小组讨论后,明白了赖床带来的麻烦,紧接着,教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交流讨论中,学生意识到了哪怕是短短的一分钟,也不应该浪费,至此,学生珍惜时间的概念已初步形成,然后在教师精心组织引导下,学生充分意识到时间的宝贵,懂得不仅要珍惜时间,还要学会合理利用时间。这样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实实在在地联系在了一起,使生活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体验,进行感受、加深思考,得到领悟。
二、围绕课程内容,指导学生感悟生活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既要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事实证明,那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真实、可靠的事例,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达到期望目标。因此,教学中,不能仅局限于教材,而应把教材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找准教材与学生实际的切合点,巧妙地选取学生的事例整合教材,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目标的达成。
如:教学《爱心小天使》一课时,课文中的故事园讲述了小朋友在家关心家人、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我在家访中了解到本班的学生张×也恰恰是这样一个在言语和行动上都是为家庭添欢乐的爱心小天使,因此,我以她为实例(以她生活中的照片代替了故事园中的图片)进行教学,从而增强了故事的可接受性,对学生来说就更具有说服力,让学生更有认同感,易于达到教学目标。又如在教学“墙上的球印”这一课时,在对教材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我有意识地在课前收集学生生活中的有关事例(既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足的一面)制成幻灯片:有学生随手把纸团扔在了校园里,有学生吃了东西不把果皮扔进垃圾桶,有同学随手捡起垃圾,有同学把墙上乱涂的地方清洗干净……这些事例就出现在学生的身边,学生看了之后就组织讨论:“谁是对的,谁是错的?”“以前,我这样做过吗?”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范例就在眼前,以前,班级中做得不好的同学非常惭愧。再也没有比这更具有说服力,更具有可信性,收到了使学生真正有所悟的效果。
三、根据课程特点,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开放教学的时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能做的事就讓他们自己做;能发现的事让他们自己发现;能思考的问题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解放他们的双手,达到“教学做合一”的境界。品德与社会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例如,思品与社会课上学了遵守社会公德,乘公交车时不拥挤,给老弱病残让座。可在现实社会中经常遇到一些人争抢座位,对老弱病残的人是视而不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教育。对于这样一种情况,在课堂之余,我让学生树立自己的是非观念,按自己的是非观念去实践一下。然后,看看人们对你有何评价?从中你有何感想?亲自实践后,学生从人们积极的评价中,自己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获得的知识,建构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
又如教学“我家的亲戚”这一课时,我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模拟生活的情境来演一演:当亲戚来我家的时候、当得知亲戚搬家后、当参加亲戚婚礼的时候、当亲戚生病时又如何去探望……在生生、师生的活动中,学生学会了正确接待、访问亲戚的方法,改变了原来灌输式的教学,让学习成了学生主动学习、体验感悟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自行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为他们今后的人格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总之,教材内容生活化是新课程下品德学科向我们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活动,使之成为品德课堂的主要源泉。让品德课回归生活,使学生在民主、自主的环境中充满兴趣地学习,才能使品德课堂教学彰显魅力,充满生机与活力,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真实的课程。
(作者单位 山西省襄垣县城内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