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
2014-05-30陈春静
陈春静
摘 要: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和交流才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进行探究式学习,不但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现在中学新课程的改革,还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的21世纪人才。简述了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模式并提出了一些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基本方法
一、探究性學习模式
所谓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就是指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发现、发明的心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用相应的研究方法来取得知识,然后去处理实际的问题,以便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方法,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式
1.创设情境
所谓的探究性学习,我认为就是老师通过问题创设情境,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资料和体验的空间;要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还要留足“自我学习”的时间;善于使用各种条件,从实际生活出发,把学生带入相同的情境中;使用质疑、探究、讨论额外难题的方式,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体验的过程,从而更好地获取知识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创新能力、情感状态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长效的发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建立情境教学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通过预习检测建立
问题和情境;(2)通过实际问题建立情境;(3)通过过去的知识建立情境;(4)通过数学故事建立问题情境;(5)通过游戏建立问题情境;(6)通过实际操作建立问题情境。
2.自主研究
学生通过问题的指引,进行实际操作,自主研究,积极思考,通过实验、动手、观察、比较、总结和猜想等活动自己来总结数学中的知识,从而获得相应的数学经验。老师要尽量考虑到学生的适应性,并进行调节。老师要充分使用课本中的“做一做、试一试、想一想”等资料,和学生进行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发现新问题的时候能够有效地建立情境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老师的任务就是给学生更多探索的空间。
3.合作沟通
合作沟通的形式可以是建立合作小组,积极进行组内合作,进
行相应的讨论、沟通,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也可以进行组内竞争,通过相应的讨论、辩论,使用多种方式来有效地表达学生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展现自我、大胆表现。
4.思考创新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然后再引导学生探寻新的思路,提出思考、研究或是可持续发展的数学问题,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建立思维模型,引导学生向数学的深层发展。
(作者单位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