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南民间艺术“学习资源中心”平台研究

2014-05-30李凡吴翠兰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年8期

李凡 吴翠兰

摘要:该文主要研究在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前提下,将闽南民间艺术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将图书馆全新信息服务模式LC融入其中,构建闽南民间艺术“学习资源中心”平台。

关键词:学习资源中心;闽南民间艺术;图书馆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8-1629-02

1 平台建设背景

1.1 学习资源中心是图书馆全新的信息服务模式

现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读者需求也向知识化、专业化、网络化与电子化转变,数字化学习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将会逐渐成为主流。

LC(Learning Resource Center)学习资源中心,也译作“学习共享空间”,学界对它的研究,主要是伴随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出现的。IC被认为是由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所组成,是现代图书馆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LC在其基础上,强调图书馆与更多部门合作(如博物馆、艺术中心等),体现了更广泛的合作性;LC还以读者学习为主线,更重视虚拟资源的整合,为读者网络学习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便捷的资源交流共享机制。

LC是一种资源共享的多媒体学习环境,是资源中心、学习中心和服务中心,可提供读者需求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具体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读者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提供读者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種数字化的文字、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多媒体信息资源,从而更大程度满足了读者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提升了图书馆资源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1.2 闽南民间艺术资源现状

闽南民间艺术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的门类很多,有音乐、舞蹈、曲艺、戏曲、美术、工艺等,每一门类里有许多艺术品种,如戏曲,有人戏和偶戏,人戏又有梨园戏、北管戏、歌仔戏、高甲戏、竹马戏等;偶戏有“嘉礼”(提线木偶)、布袋(掌中木偶)、皮影等。闽南民间艺术是一个极为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

然而,正因为闽南民间艺术门类繁杂、存在形式多样,其资源载体类型丰富,出版形式多样,除了传统的纸质文献,还有绘画、图册、音频、视频等。而且很多艺术,如南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存在依托于人本身,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其特点是活态流变。这类文化的保存、保护以及传播、共享,需要特别的形式、特别的手段。

目前,已有不少图书馆及其他文化单位对闽南民间艺术资源加以数字化整合,形成特色数字资源供读者利用、学习。如华侨大学图书馆建有“福建戏曲文献资料库”,包括期刊论文、人物和图书书目三个数据库;泉州市图书馆建有“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库”、“地方戏曲库(视频)”、“泉州人物库”等等。它们都是对闽南民间艺术资源的整合、加工和传播利用,但还比较分散,独立进行,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更有大量的闽南民间艺术存在于民间,未被挖掘、整合,处于无序、分散的状态,无法得以充分利用、共享、传播和继承。

2 平台建设意义

闽南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很多作品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誉满中外。如泉州的提线木偶戏,多次参加国际木偶节表演并获得大奖,也曾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大雅之堂。但是,它们大多散落民间,许多艺术种类由于受到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受到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潮影响,逐渐失去了滋养的土壤和环境,导致这些宝贵的传统民间艺术长期缺乏传承与发展、传播,甚至有的濒临灭绝。图书馆如何挖掘这些艺术资源,把这一艺术瑰宝向广大读者展示,为读者提供更多学习机会,更好地弘扬闽南民间艺术,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是图书馆工作的一大挑战。

“学习资源中心”作为一种新型信息服务模式,可以很好地担此重任。闽南民间艺术“学习资源中心”就是将IC、闽南民间艺术资源、图书馆服务有机整合在一起,为读者构建一个自主学习闽南民间艺术的中心平台。在这个中心平台上,可以汇聚闽南各类民间艺术的传统文献、图文作品、音频音像、代表艺术家及其研究资料、艺术作品等,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这些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与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环境进行有效整合。读者通过这个学习资源中心,可以进行多种形式、多维生动、图文并茂地学习闽南各类民间艺术,弥补当前闽南民间艺术多以文本叙述,少有音像、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存在的状况。读者还可进行动态交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为深刻、更为形象地感受闽南民间艺术的魅力,也更方便和有利于闽南民间艺术这种传统的闽南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传播。

3 平台的构建

3.1 闽南民间艺术资源类型

1)传统文献资源:包括图书、期刊论文等,包括有关闽南民间艺术的各种著作、研究性学术论文、史料性文献(如地方志、地方文史资料、人物传记等);

2)艺术作品:包括各种闽南民间艺术创作的产品,如闽南民间舞蹈、戏曲曲牌、戏曲剧本、美术作品等;

3)实物资源:如高甲戏中的戏服、道具、乐器;

4)视频、音频等音像资料;

5)网络资源:包括各种有关闽南民间艺术的网络资源,如华侨大学图书馆创建的“福建戏曲文献资料库”,各艺术团体、单位网站上的资源等。

3.2 闽南民间艺术资源的收集

闽南民间艺术资源类型如此丰富,资源的收集是一个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对于正式出版的文献资源,在大多数官方收藏机构如图书馆、研究所等都有比较系统的收藏,而且超星、书生之家、方正阿帕比、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商业性的数据库大部分有全文收录。这类文献大多是研究闽南民间艺术的学术著作、论文和相关报导等。这些文献可以采取建设联合目录的方式供读者使用。

而一些非正式出版,甚至没有形成一定文献形式的艺术资源,收集难度也相对较大。这些资源的收集,一方面可以通过一些民间艺术组织或政府机构(如方志办、艺术馆)的帮助和支持来征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民间走访来收集。民间走访收集需要一支专门技术队伍,在充分论证后,对现有的艺术家及艺术团体进行采访,并对著名艺术作品(如提线木偶戏)进行录音、录像并数字化,建立专门艺术家、艺术团体及艺术作品档案库、数据库。

3.3 闽南民间艺术资源整合

收集来的各类闽南民间艺术资源,需要经过甄别、筛选、分类、加工,整合形成闽南民间艺术“学习资源中心”。以闽南民间艺术为核心整合异构的信息资源,将引进的艺术视频资源与图书馆自有视频资源相结合;将多格式的数字资源和馆藏纸质资源相结合;将传统文献类型与音频、音像等特种文献相结合;将本馆资源与其它机构、团体和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进行集成整合,构建闽南民间艺术学习资源中心。

3.4 闽南民间艺术资源共享

利用基于云计算的百链和读秀等知识服务平台快速形成全国范围的联合目录体系,实现多馆资源的联合导航与文献传递、资源调度服务,对资源和服务的整合性揭示更全面和深入,使信息的查找和定位更细化和快捷,为读者实现在线学习提供资源获取的云服务。

3.5 建立基于元数据的一站式闽南民间艺术资源统一检索搜索平台

闽南民间艺术学习资源中心的统一检索服务系统旨在通过与资源调度系统及馆际互借系统集成,针对各种异构数字资源进行应用检索整合。全文搜索引擎实现文章题名、主题、作者进行分析型检索,对文章内容实现全文检索,用户能够快捷地获得深入、合适的检索结果。

3.6 闽南民间艺术学习资源中心门户建设

闽南民间艺术学习资源中心门户可以分公共资源平台和个人学习管理空间两部分。公告资源平台提供读者各类闽南民间艺术资源的选择及相关资源的检索与利用,提供统一身份证、资源统一搜索、文献传递服务、信息发布、虚拟信息咨询服务、学习工具以及门户的访问统计等功能,构建完善的一站式闽南民间艺术资源服务体系。另外,该门户将由读者自主管理的资源学习空间嵌入平台,即个人资源学习管理空间。此空间为每位诸者提供资源学习、利用全过程的自主管理服务,包括资源的选择、获取、利用、评价、互动等,从而使读者的资源学习、利用空间充满个性化的氛围,满足读者自我发展的需求。

4 结束语

当前,网络已成为读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信息的共享顯得至关重要。闽南民间艺术“学习资源中心”就是要在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前提下,将闽南民间艺术文献资源及数字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将图书馆的服务融入其中,通过IC及网络平台来实现的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

闽南民间艺术“学习资源中心”注重闽南民间艺术资源的收集、整合,并提倡信息无限共享和协作,以读者为中心,通过各种最有效的资源组合及服务项目来促进读者对闽南民间艺术的学习、研究、利用,从而使闽南民间艺术得以传播、弘扬与继承。

参考文献:

[1] Donald Beagle.Conceptualizing an Information Commons[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1999,25(2).

[2] Beagle D.The information commons handbook[M].New York: Neal-Shuman Publishers, Inc, 2006.

[3] 闽南文化——闽南民间艺术[EB/OL].http://blog.163.com/mnwhyj@126/blog/static/66640163201111129533201.

[4] 房宝金,潘宏. 基于课程的“学习资源中心”平台建设研究[J].现代情报,2013(5):143-146.

[5] 余和剑.高校学习资源中心门户系统的构建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19).

[6] 于彬.基于B/S模式的高校自主学习平台分析与设计[J]. 软件导刊,2010(6).

[7] 焦迎春. 基于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的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的思考[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4).

[8] 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EB/OL].http://www.nerc.edu.cn/FrontEnd/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