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夏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
2014-05-30贺思媛贺思娴
贺思媛 贺思娴
摘 要:课堂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不仅存在感知、记忆、思考等活动,同时,也必然伴随着学生的情感、意向等活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应该是情感交流的过程,这是再高新科技的人机对话也无法替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很难实现的,本文通过对“会说话的眼睛”、“能传情的肢体”、“可互动的教学”等几种课堂交流方式的剖析,阐述了音乐课堂中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重要意义和途径。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交流
作者简介:贺思媛(1984.6-),女,籍贯宁夏,宁夏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音乐理论与音乐表演;贺思娴(1987.4-),女,籍贯:宁夏,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钢琴教学与表演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8--02
情感是人对某种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是人类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这是人类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活动,这种活动更需要情感作为支撑。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积极的情感交流既是一种客观要求,又是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从长期的学习实践中也可以看出,师生的情感交流与教学效果成正比。因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教师如果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等,都会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一种愉悦与满足,进而就会促进学生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就会由厌恶教师进而厌恶学习,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当前师生互动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这固然有外部客观环境,如长期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教师自身对积极情感支持作用的重视不够和不善于利用情感支持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整天忙于日常的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曾有同学在贺卡中写道:“希望老师多笑,多与笔者们交流。”所以说教师要正确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出现在课堂上,那么学生也会以愉快、轻松自信的情绪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反之,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受阻,就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所以,就要求教师克服“领导心理”和“自笔者中心”的倾向,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权威心理”,这样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角色距离,从而培养师生的融洽情感,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學任务。笔者认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交流更是具有很大的作用。
一、师生情感交流是教学成功的保证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笔者认为教师要取得教学的成功,不仅有赖于丰富的知识、良好的品德及合理的能力结构,而且还取决于教学过程中是否能运用情感来感染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信任和亲近。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爱听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课。一个好的教师,他会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用情感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来。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本身就是情感的教育,音乐教学更应体现情感的发展与变化,应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体验活动,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体验、理解、想象等活动,引起学生在情感方面的“震撼”、“撞击”、“抒发”、“宣泄”与“体验”,才能达到音乐的审美境界与教育的最终目的。笔者国著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音乐课堂里,如果电脑课件代替了板书与演示,教学光盘完成了范唱与伴奏,那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就不会得以实现。事实证明,再高新科技的人机对话也无法替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必须注重“情感交流”的实施。
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情感交流”不可忽视的几种方式
(一)会说话的眼睛——无声胜有声的情感交流。
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首先,它的魅力在于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等不同形式的交流活动,使笔者们的音乐教学信息得到不断的更新与提升,不断地信息交流,能为音乐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使笔者们的音乐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这也是最先进的多媒体手段所无法达到的。其次,笔者觉得在音乐课堂里,要特别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应试着用眼睛和学生说话。因为这无声胜有声的交流,有时也能超越千言万语。尤其是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老师引导学生们静心聆听,并将自己的所听、所想、所感用会说话的眼睛表现出来。以培养学生们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提高其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与水平。
眼神的交流不仅融洽了师生间的关系,更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中的专心听讲。听课效果好了,教学效率自然也稳步上升。会说话的眼睛,以音乐课堂中无声的语言交流着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与体验,同时也成了学生宣泄内心情感,表现音乐作品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能传情的肢体语言——音乐情感灵动的表现。
活泼、好动是少年学生的天性,于是“手舞足蹈”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表情达意的最合适的方式之一。因此,笔者认为在平常音乐教学中,可以巧妙地溶入歌表演、歌伴舞、集体舞等体态律动来进行辅助,因为这些形式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又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不失为深受学生们欢迎的教学方式。
(三)可互动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绪。
新一轮的音乐教育课程改革非常重视音乐实践,指导教师的教学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学内容与故事情节融合起来,把学生们引领进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里,让课堂成为故事的现场,游戏的乐园,邀请学生参加,常常能让学生们乐不思蜀。这也更有利于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其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利于吸引学生走进音乐课堂,从而喜爱音乐,喜爱音乐课。
当然,要与学生以情感进行对话,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面对几十双纯洁无瑕的眼睛,教师不仅需要具有对教育事业的真情实感,更需要具有对教学业务的真材实料,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笔者们的眼睛永远不会说谎;肢体语言表达的是真情,永远不能虚假;可互动的教学设计考验的是师生的综合实力,永远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这些音乐课堂中特殊的语言,如一串串闪亮的珍珠,如画龙点睛般点缀着笔者们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其熠熠放光。
三、重视并实施“情感交流”
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特点和活泼好动的天性,通过,笔者觉得在音乐教学中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在实践中笔者认为以下三点至关重要。
(一)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老师们都喜欢聪明、漂亮的学生,但任何班集体中总有那么几个性格孤僻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平时少言寡语,性情忧郁,无论干什么总是那么唯唯诺诺,自卑感较强。笔者觉得作为一名教师,绝不可忽视这部分被遗忘在角落里的“丑小鸭”。教师应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表现的场所和机会。比如有的同学会因先天性的“五音不全”或后天性的“莎士比亚”,从而失去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会因生理上的不足而失去人类智能的“催化剂”——音乐。爱因斯坦在“相对论”诞生前的一段日子心神不定,但有一天他在钢琴上弹了一组旋律后,茅塞顿开,发明了物理世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相对论”。是音乐启发了爱因斯坦的灵感,使他完成了伟大的科学发明。所以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对所谓的“丑小鸭”学生,应尽量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哪怕是拍一条简短的节奏,回答一些常用的音乐知识方面的问题,教师也应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欢乐,促使他们积极融于群体中,切身体验老师真诚的关爱,最终他们也许就会向你开启紧闭的心扉,说不定伟大的科学家就会出自他们中间。
(二)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产生兴趣的前提。笔者认为老师也应不断加强自身的藝术修养,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积累经验,博取众家之长,灵活运用于自己的音乐课堂教学。说不定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别具匠心的课堂设计,会让学生觉得你就像个“魔术师”,对他们永远有展示不完的新奇世界。
学生的兴趣最初主要在那些比较感性的事物上,但只要教师能因执利导,便很自然地能培养学生对理性事物的兴趣。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年级有一个男同学,他平时上课特别好动,精力很难集中,对任何学科都很少产生兴趣。但有一次,老师教同学们“学做机器人”的律动,他不但学得像,而且非常投入。于是老师便抓住这一很难的机会让他到讲台上,带动全班同学一起做,并表扬他学得认真,不但自己学会了,还能帮助别人时,他幸福地笑了。从此,他变了,上课认真听讲了,回答问题积极主动了,与其他学科的老师交谈起来,都说他成绩进步了许多。他还被选入了校合唱队,成为一名合唱队员,所以说老师虽似无心但却留意的关心,将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极大的作用,激发起学生的上进心,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让学生感受情感的沟通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老师满怀爱意的目光应环视到每个角落里的学生,学生们会回敬你一脸的灿烂阳光。老师在教新歌之前,应熟记歌词,把目光由书本转向学生。用眼睛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召唤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老师喜欢笔者,而且把老师的关爱理想化。老师爱学生,学生就会有所反应,有所表示。一句话语,一个表情,都会让这些善解人意的“小东西”心领神会。师生情感沟通了,教育就会在学生身上产生明显效应,他们会很自觉地和着节奏鲜明的旋律成为老师很好的“听众”,继而成为合格的“演员”,使其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感受音乐,体会音乐,表现音乐,从而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本身就是情感的教育,音乐教学更应体现情感的发展与变化。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也必须重视“情感交流”的实施,因为,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总而言之,在教书育人活动中,对教师来说,渊博的知识是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条件,“爱”是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基础,缺一不可。正确引导青年学生成长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国家的兴衰和教育的发展,教师只有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才能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才能圆满完成教书育人的光荣任务,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www.cnki.net 中国知网
[2]www.hongxiao.com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3]马玉玺 《教育理论与实践》(月刊)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7年09月
[4]张弦 《人民音乐:评论》(月刊) 大学出版社 2008年07月
[5]戴定澄 《音乐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6]郭声键 《艺术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