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司马懿的王者之路
2014-05-30余儒一
余儒一
摘 要: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蕴藏无限的人文价值,其中不同时期的王者风范也各有所长,而东汉与三国时期之间的风华岁月就更加俊美风流,羡煞旁人。其中,晋宣帝司马懿的光彩人生不由令所有人肃然起敬,王者风范震慑四方。本文针对此人的传奇经历进行复述,充分灌输人们对其无限的崇敬之情,表现其对中国历史篇章改写方面独一无二的贡献,赞扬王者之路的无限丰功伟绩和光辉历程。
关键词:司马懿;传奇人生;策略才能;王者之路;细致分析
[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8--01
前言:司马懿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族里,其独特的见解能力令其受到魏国三代君主的长期赏识,是整个三国时代唯一能与“智圣”诸葛亮齐名、对峙的伟大军事策略家。都说一个人最终的价值是收获其经历的人生斑点,到底这样一位强人是如何树立自身高大的形象,并赢得众人的敬仰,这就需要对其细致的转折性经历进行阐述揭示,深刻反映其真实的心路历程轮廓,展现一代王者背后的细腻情感思路。
一、魏国天下背后的雄鹰形象
司马懿雄韬伟略,却长期位于曹操背后进行策略部署,与乖张高调的杨修不同,司马懿知道曹操天性多疑,并且尽量不做逾越主权的行为。其早期从政开始并不是十分显眼,就是在建安20年,他在具体了解刘备获得蜀郡举动的前提下,明白蜀中人心不够稳定的道理,所以建议曹操主动攻击汉中位置,争取灭其强大威势,将蜀地一举拿下。曹操听后不仅没有采纳,反倒斥责其贪心不足。而4年之后,曹操已然权倾天下,但是由于内心种种的顾虑,始终没有进行称帝仪式的开启[1]。曹操由于生性多疑,做事武断,因此身边谋士相对越来越少,司马懿也正因此逐渐被免去了长久的猜疑对待,并迅速受到青睐。其实这也是司马懿长期的赌注,在曹操魏王之名确立之后,主动要求辅佐世子曹丕,并成为曹丕身边不可或缺的谋士,一举进入了曹魏新时代领导人物的决策层级行列,国中政要大事尽掌其手。伴随魏王多疑性格愈演愈烈之时,司马懿适当寻找机会隐藏自己的光彩,并全面向曹丕靠拢,借以威胁曹操,令自己的安全境地得以保留。在魏王去世之后,这位贤士被曹丕任命全权负责了其先父的葬礼事宜,国中上下无不肃然,这就充分响应这为长期躲在猛虎之后的雄鹰形象,其隐藏的威信能力也就在这一瞬间倾巢而出,作为明朗之士司马懿当然順利运用这股东风,实现他在魏国后期风云历史的乾坤扭转期望[2]。凭客观资料分析,司马懿距离曹操的确有一定的差距,虽然生性多疑,行事霸道,自我主张,但曹操雄韬伟略、性格鲜明不愧一代枭雄之称,这种强势的皇者风范也严重影响了司马懿自身的性格。继朝中大权稳固之后,其广泛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改善,并广纳贤士,可以说之前的贤士风范也许不是很高尚,但此时的他已经全然蜕变为治国良才,懂得良性权变之谋,这正是魏国后期风光重现的历史必备因素,成就了耗尽半生的苦心之士一生的愿望。
二、拥有独到见解的军事奇才
说到军事指挥艺术的展露,主要是在曹丕驾崩之后的黄处七年开始,司马懿当时面临吴国将军诸葛瑾兵分两路的夹攻情境,坦然应对,不仅直接击杀吴将张霸,而且强力阻挡了诸葛瑾的计划进度,实现完胜。但真正展现其光辉伟绩和战事华丽形象的是其与蜀国诸葛亮之间的巅峰对决,古往今来,尚且未有人能够对峙卧龙,作为将士奇才,这头雄鹰拍打起庞大的翅膀,仿佛准备整编三个时代的残局并归为其所有。一个是蜀汉王朝中的丞相,忠心辅佐天子治国,以北伐中原为己任,致力于恢复汉室江山的大任;另一位是魏国政权组织中不可多得的人才,文武兼修的托孤大臣,统兵抗敌,义不容辞。这充满至尊光芒的龙争虎斗宿命,诞生出“六出祁山”这样极具代表性的作品[3]。事实历史资料记载与小说是不同的,因为诸葛亮实际出祁山的次数只有两次,就是真正对峙司马懿也只有两次,这是固化信仰造成的对正面人物的一味奉承,而导致客观成果的淹没。
就在魏明帝命令司马懿驻守宛城之际,新城守将孟达接到李严书信准备向诸葛亮开城门行使臣服之举,司马懿立即下令阻击蜀国援军,并且快速进军攻打新城,阻止了一场降将风波。直到三年之后,在卧龙多次北伐频繁骚扰困扰下,司马懿受命行军西城,连同无谷、斜谷三路同时出发,实现汉中位置的总体攻击,准备彻底拿下蜀地。持续对峙良久,诸葛亮大军与司马懿几经风波终于与卤城交会,秉承曹操多疑天性,司马懿放弃了主动攻击,转为掘营自守。直到当年6月,司马懿终于等到了蜀军粮草不济的时机,开始大肆追击蜀军,不料手中大将不才,在木门不幸为蜀军射杀,这就是著名的二出祁山对峙风云。另年,诸葛亮忌年迈老去危机,急迫进行北伐,蜀军直出斜谷,与魏军再次对峙。尽管诸葛亮百般羞辱,司马懿像是掌握什么天机似的,始终坚守不战,时耗八月,诸葛亮终于身体不支,于五丈原逝世。一个拖字耗尽了“智圣”最后的精气,令其壮志难抒,悲叹一生[4]。这种全面胜利的争取表面没有什么崇敬之举,但确实成就其名臣良将的威风史记,绽放了力抗吴蜀两国的赫赫战功。谁能料定其不知卧龙生命危机的秘密,又怎懂得干耗对手时光,承受多种讽刺挑衅,赢得最终的胜利,也许就是这位王者独有的心路历程,果然不负敬仰,扛起万丈光芒。
结语:后期权倾朝野的重复性举动已经不足以毁灭其多年的光辉业绩,因为特定历史时代的最终命运已经定型,使其成为了唯一见证结局的核心人物,他早已不负王者之位的信仰信条,成就了独特的风光伟绩,秉承自己全新的人生寄望。
参考文献:
[1]韩斌.司马懿为什么不进“城”?[J].语文天地,2008,13)(07).
[2]肖乐义.事前诸葛亮 事后司马懿[J].党员干部之友,2009,18(06).
[3]黄晓阳.诸葛亮、司马懿隐仕人生意义辨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1).
[4]于涛.一种解释:司马懿的“不欲屈节”[J].文史知识,2012,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