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的改革探析
2014-05-30侯颖
【摘要】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项重要的技能课,当前中国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有着普遍性的特点。舞蹈教学的优化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就需要找出舞蹈教学的问题及有利因素,在教学中对症下药,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舞蹈教学 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前教育专业(藏教高[2012]19号,专业代码1104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92-01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专业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婴幼儿舞蹈教育知识,并具备基本的舞蹈训练技能。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舞蹈课是这门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其不同于舞蹈院校的教学性质,更有别于业余舞蹈教学。为了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国务院于2010年颁布了《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根据文件的要求,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的师资培训工作,积极探索舞蹈教学质量提高的路径。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学习目标有偏差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科学的课程设置,许多学者指出学前教育专业层次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与独特性,根本不能胜任学前教育的教学任务。作为培养学前教育舞蹈师资的教学活动,其主要培养幼儿园师资为目标,并要求培养的教师具有创作、表演、编导等综合能力,其不但能规范性示范,同时还要掌握舞蹈教学的基本方法及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只注重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少留有时间安排学生的舞蹈编排与设计,使得学生很难体会舞蹈的乐趣。同时,很多学生只是一种简单的模仿,很少有原创性的东西。[1]所以,教会学生掌握舞蹈技艺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才能及组织安排舞蹈节目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领悟舞蹈的精髓并在工作中运用自如。
(二)对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价值认识不足
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的舞蹈教学,同时又不同于舞蹈爱好者的训练,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只有更好的认识到这门课程的价值才能有效发挥这门课程的教学功能。在学前教育舞蹈技能课程中,教学、表演与编导是三门相互独立的不同学科,且每一学科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达到学科的要求。所以,舞蹈教学的任务是相当繁重,且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很多教师与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认识还停留在一系列的舞蹈组合、基本功及成品舞上,课堂教学与学习大多存在走过场及应付的心态,课余时间也很少进行练习,更缺乏经验的总结与思考。这必定会影响学生今后自身的发展,并为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设置了很大的障碍。[2]
(三)舞蹈教学课时少,学生基础较差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课课时大都很少,一种民族舞的学习时间一学年一般只有十几节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会一种民族舞蹈是非常困难的,这便使得学生刚刚对舞蹈有些基本的认识,就不得不结束专业课学习的现象。高校招生的对象一般为高中毕业生,大多数的新生舞蹈基础不好,还有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学习过舞蹈,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具备跳舞的条件。这就需要从最基本的舞蹈教育入手,同时这些学生还不得不学习诸如民族舞、儿童舞等的创作,有着基础差与课时少相冲突的问题。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有利因素分析
(一)专业目标明确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对象是未来的婴幼儿教师,其目标明确,舞蹈教学是培养婴幼儿的舞蹈教学能力。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不能与专业的舞蹈教师相比较,同时还与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学习有着较大的区别。这样,在教学训练上教师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训练的内容也会有所取舍。总之,舞蹈教学一定要突出婴幼儿教育的特点,这并不是降低教学质量,而是教育的可行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问题。只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才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舞蹈教学的成人优势
经过多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都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对于从来没有学习过舞蹈的学生而言,舞蹈便是一扇崭新的大门吸引着他们。这种强烈的求知欲与学习的自觉性会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另外,舞蹈训练是残酷的,对于成人而言,其抑制力明显高于少年,他们往往具有不怕苦的精神。對于大多数的学生而言,舞蹈训练是“痛并快乐着。”[3]最后,成人的大脑发育已经成熟,并有着多年的学习积累,有着较强的理解与学习的能力。在舞蹈学习过程中,他们接受能力强,对于技术性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理解并掌握。同时,较强的智力因素还能培养学生探索广阔的舞蹈学习空间,以补充课堂上的不足。
三、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的路径
(一)根据专业要求,注重情感表现力的培养
舞蹈技能的训练有着广泛的内容要求,其基本功的训练内容也很多,要想符合规范要求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例如,地面的练习使得很多学生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很难做到规范、标准。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训练应依据其专业要求,尽可能兼顾全面,突出训练内容。对于不同的专业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训练应抓好基本手位及身段的练习。通过这种练习便能很好改善学生生活动作的常态,体会到舞蹈的初步感觉。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训练,对学生的动作幅度、速度等的要求不能过于机械,对跳、转等技巧性的动作可以作为接触性练习。另外,婴幼儿的舞蹈虽然简单,但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应综合孩子对舞蹈的理解与感受,注重表演时的情感表达。教师通过自身充满感染力的表演将学生带入舞蹈的殿堂,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舞蹈所展示的内容。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忽视了对幼儿舞蹈兴趣的培养。这就需要在学前教育舞蹈创作上,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内容生动、有趣的舞蹈教程。我们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感知舞蹈的魅力,分析及处理人与物,这样就会产生艺术化舞蹈的乐趣,这样才能吸引学前儿童的情感与兴趣。另外,通过丰富的民间舞蹈形式来启迪学生,提倡适于学前儿童学习的舞蹈形式。这样,就能更好培养孩子对舞蹈的表现力、鉴赏力等,进而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4]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对幼儿教育有着重要作用,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训练,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舞蹈方面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进而创新舞蹈编排,这对学生毕业后的舞蹈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学生知识传授与能力的培养
舞蹈是一门艺术,主要是动作的学习,教师在教授舞蹈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动作的名称,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例如,可以采取舞蹈技术训练课的方式,在技术训练中融汇舞蹈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舞蹈动作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选择那些具有不同风格的舞蹈进行练习,增进对不同舞蹈艺术的认识。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引导学生组织舞蹈协会、排练舞蹈节目、参加文艺演出等,让他们对舞蹈艺术的美学有着更为真切的认识与感受,其舞蹈技能也能得到进一步锻炼与提升。另外,教学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在理解舞蹈动作语言的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教学语言能力。通过课堂学习、课外实践等形式促进学生对舞蹈艺术的思考。教师还应指导他们正确分析舞蹈动作,并培养他们良好的自我纠错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的建议[J].吉林教育,2003(1):36-38.
[2] 游洁.提高大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的途径新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3):85-88.
[3] 赖晶晶.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之浅见[J].科技信息,2012(7):31-33.
[4] 高依依.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的途径分析[J].小学科学,2004(1):7-8.
作者简介:
侯颖(1986-),女,河南郑州人,西藏民族学院教育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舞蹈创编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