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晶日教授从肝脾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总结
2014-05-30朱奎茹梁国英
朱奎茹 梁国英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及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谢晶日教授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脾胃病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名中医。谢师从事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与研究40余年,对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各种内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有着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对治疗UC效果显著。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谢晶日;肝脾;经验
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8-0007-0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及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和饮食结构等改变,本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1]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本病归属于中医学“肠风”、“脏毒”、“泄泻”、“痢疾”及“大瘕泄”等范畴。谢晶日教授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脾胃病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名中医。谢师从事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与研究40余年,对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各种内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有着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对治疗UC效果显著,笔者有幸侍诊于侧,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复杂,病程缠绵难愈
本病病位在肠与肝、脾、肾、胃密切相关。病性属于本虚标实。其中肝郁脾虚为本,湿热内蕴为标。中医认为本病病因复杂,主要论述有:1)饮食不节,如《素问·太阴阳明论》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入五脏则腹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2)情志不遂,如宋·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出:“喜则散,怒则激,忧则聚,惊则动,脏气隔绝,精神夺散,以致溏泄”。3)外邪侵袭,《景岳全书·痢疾》云:“痢疾之病……皆谓炎暑火行,相火司令,酷热之毒蓄积为痢。”4)禀赋不足,如《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5)脾胃虚弱,如《景岳全书·泄泻》所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2脏腑相互影响,调理肝脾为主
谢晶日教授在此基础上不断补充和深化对溃结病因病机的认识,从而提出了从肝脾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学术思想。肝与脾在生理功能上关系十分密切,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协调脾胃升降,并疏泄胆汁,输于肠道,促进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及对精微的吸收与转输;脾气健旺,运化正常,水谷精微充足,气血生化有源,肝体得以濡养而使肝气冲和调达,有利于疏泄机能的发挥。病理上肝脾病变相互影响。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易致脾失健运,形成精神抑郁,胸闷太息,纳呆腹胀,肠鸣泄泻等肝脾不调之候。脾湿健运,也可影响肝失疏泄,导致“木壅土郁”之证。[2]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怒与思又为本病的致病因素。
脾为阴土,乃运化水湿的主要脏器,性喜燥而恶湿,故湿邪外感留滞体内,常先困脾,而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发为腹泻等症。所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湿盛则飧泄,甚则水闭附肿”。脾虚失运,水谷不化精微,湿浊内生,混杂而下,发生泄泻,正如《景岳全书·泄泻》所谓“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可见肝脾关系的密切,肝郁脾虚等诸多病因可致脾气虚损,脾胃运化失常,湿滞肠中,日久化热,湿热蕴结,雍滞肠间,与气血相搏,使得肠道传导失司,脂絡受损,气滞血瘀,腐败成疡,化为脓血而致病。
3掌握治疗原则,灵活随症加减
谢师认为肝郁脾虚,湿热内蕴贯穿于本病的始终,故治疗以疏肝健脾,清热利湿为基本原则。
肝郁脾虚患者平素情绪紧张或抑郁恼怒,加之脾胃虚弱统血无力故表现为腹痛,腹泻,下痢赤白相杂,面色萎黄,纳少,体重减轻等表现。因此宜以疏肝健脾为治疗大法。药选炒白术、薏苡仁、苍术、白豆蔻等药物健脾燥湿。木香、香橼、陈皮等药物疏肝理气。
湿热内蕴患者湿热之邪雍滞肠道,脂络受损,气血瘀滞,化为脓血,湿热下注故表现为腹痛、腹泻、痢下赤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表现。此时以湿热内蕴为主,因此宜以清热燥湿为为治疗大法。药选黄芩、黄连、黄柏以清热解毒,苍术、薏米、炒白术以健脾燥湿止泻。
谢晶日教授认为在引起溃疡性结肠炎的诸多病因中以上两种尤为重要。但同时还有许多不同的病因如病久累及于肾造成脾肾阳虚,素体阴虚所致的阴血亏虚等证型。以上类型都要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而潜方用药。脾肾阳虚者用温肾健脾之品如用补骨脂补肾阳,黄芪补脾益气,排脓生肌,还可加入狗脊、杜仲、牛膝等。脾胃虚寒者用吴茱萸,肉桂。阴血不足佐以养阴补血之品如天花粉、石斛、阿胶等。治疗本病过程中还要加入涩肠止泻,生肌敛疮之品如诃子,肉豆蔻,赤石脂,五倍子等。收敛止血予三七、白芨等。脓多者加入白头翁,马齿苋等。
4治疗方法多样,中药保留灌肠
谢师认为中药内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可以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灌肠可直接作用于肠粘膜,增加与病灶的接触面积,缩短药物作用时间,可使药物充分吸收。同时由于局部给药,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防止药物在肝脏被破坏及胃肠消化液、消化酶对药物的破坏,药物的利用度得到了充分发挥。[3]谢晶日教授在白头翁汤方的基础上加减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灌肠治疗。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头翁汤可增强结肠黏膜防御功能,对肠道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多种致病微生物有较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还能降低异常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对抗脂质过氧化,减少氧自由基损伤,具有抗腹泻的作用。[4]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10
[2]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43
[3]呼军珍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9):29
[4]高原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12,30(12):141
(收稿日期:201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