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审美心理的四要素
2014-05-30吴馨
吴馨
摘 要:中国艺术涵盖丰富,门类众多。凡流传至今着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够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人与人的交流可以通过语言、肢体来进行交流。但是许多无声作品也能够影响到现在,一代一代的流传与世人交流,使作者的思想能够延续下来。就是因为该作品充满了情感,是创作者们思想与情感的结晶。情感性的表达在中国艺术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充分的展现。作品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情感反应。创作者们寄情于景,在作品中情景交融。没有情感,一部作品就没有灵魂。而情感只有与人们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生活相结合,受现实环境影响以及在思想状态、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使艺术的表现更加引人入胜。
关键词:情感共鸣;中国艺术;影响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8-0-01
大千世界,色彩缤纷,人们都喜欢美的东西,崇尚美、追求美、创造美,但是你要问美是什么?答案可能就是众说纷纭,什么样的都有。这是因为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不同的美的标准、美的含义。
审美心理包含了知觉、直觉、联想、想象、体验、情感、领悟、共鸣、感觉、理解等众多因素,但是感知、想象、情感、理解是审美心理里的四要素,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交融,对审美有着千变万化的外在表现。以下是我对“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的拙见:
一、感知
人类用心念来诠释自己器官所接收的信号,称为:感知。
有的东西是需要我们用手或者身体来感觉的,有些东西是需要我们用眼睛来感觉的,有些东西我们需要用耳朵来感觉到的;可见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大的“接收器”,经过某种事务的刺激,器官就能将其接收,并转换成为感觉信号,再由我们的神经系统传输到心念思维中,成为感知。感知是人心里功能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是人认识外界事物必不可少的第一步。也就是说感知是审美活动的第一步,首先通过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对物体进行初步接触,不同的作品,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媒介所感知到的方式和内容也不同。感知是审美心理的低层次,只局限于物体的表面,要想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就需要深入的去进行。没有审美感知,就不可能有审美的想象、情感和理解的和谐活动,也就无法实现具体的审美心理功能。
二、想象
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也可理解为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称为:想象。
韩非子说过的一段话,也许可以让我们得到一点启发。《韩非子·解老》:“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按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想象在审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说感知的作用是打开了审美世界的大门,那么想象就为审美插上了翅膀。想象是审美主体所具有的能使审美活动顺利展开的一项重要的能力,是在审美过程中高于感知心理的层次活动,它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现实,但是又植根于现实,于是想象就分为知觉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前者是一般审美活动中的现实想象,不能完全脱离开眼前事物;创造性想象则是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想象,它可以脱离实体,在内心情感的驱动下对记忆中的形象进行改造、加工、创作出美的艺术品。
三、情感
人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如喜、怒、悲、恐、爱、憎等。称为:情感。
情感相同时往往会得到双方的共鸣。俗话说“同病相怜”便是如此,就狭义讲,患同样疾病的人,在一起时很容易谈病史及用药情况等,同样当都是新生宝宝的妈妈聚一起时,在一起都会主动聊奶粉、聊成长等;就广义讲,当人感情相同时,很快便能寻找共同语言,一见倾心。这些因素中情感是最为突出的心理因素,因为审美可以说是一种遵循情感逻辑的情感判断,情感在审美心理中是动力、中介,没有情感审美;便不成其为审美,情感,它伴随感知直接产生,总是被审美主体看作感知对象的一种客观性质或固有特征。审美使人动情非常的重要,不能使人动情的美,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美。审美情感的产生,会达到物我两忘,心旷神怡的境界。
四、理解
理解就是因每个人的大脑对事物分析决定的一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称为:理解。
理解经过以上三个心理过程,一个物体在受众心里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个感受就是每个人的理解程度或者说是对作品的喜好程度。喜好这幅作品,为什么喜好,有着他本身独到的见解,理解一种是物体表面的喜好程度,一种是通过作品的技法、表现形式、意义而产生的理解,后者的理解是真正了解了作品的内涵,与创作者产生了作品的共鸣。清朝,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六合之内,固无奇不有,而此则尤难理解者矣。” 毛泽东 《实践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作家阿炳是我国有名的盲人音乐家,生活在旧社会一生坎坷,疾病缠身,以拉二胡度生,《二泉映月》是阿炳流传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几首曲子,但是却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听者,婉转凄凉的曲调,仿佛使人们感受到创作者在寒冷的深夜,独自一人走在街头巷尾,迈着蹒跚的脚步,拖着孤残的身影,走向自己不知在何处的家。阿炳虽是盲人,但是他的作品《二泉映月》却为他带了人们对他永远的怀念,这首曲子曾长期占据美国中国音乐流行榜的榜首。在这个例子中就是首先通过听觉对《二泉映月》这个作品产生印象,再由此作品想象到了曲中所要表现出来的含义,最后小泽征尔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情感,泪如泉涌。
以上是对审美的心理四要素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四要素在审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四个要素相辅相成,由始至终,如果感知中没有理解,想象中没有情感,情感中没有感知,那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审美?那是一个毫无头绪,没有思想的审美,浅显的审美,没有意义的审美。美的存在离不开人的存在,人的存在离不开我们心里的那份“美”。
参考文献:
[1]贾 涛《艺术美学》 2013年06月第1版
[2]许自强《美学基础》 2003年08月第1版
[3]李澤厚《美学三书》 2007年0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