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路径研究

2014-05-30汤敬施祺琪陶裕欧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发展道路城镇化意义

汤敬  施祺琪  陶裕欧

摘要 分析了推进农村城镇化的作用和意义,对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城镇化的路径。

关键词 城镇化;意义;存在的问题;发展道路

中图分类号 S-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08-02468-02

1 推进城镇化的作用和意义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发达国家对我国的需求逐渐减少,发展中国家各项产业的崛起有替代我国的趋势。同时,人民币的升值又导致出口产业的成本上升,利润下降,最終导致我国产能过剩。在这种情况下,推进城镇化是一个较佳的选择。与同工业化创造供给不同,城镇化创造需求。城镇化可以从投资和消费两方面产生大量需求,这为我国下一阶段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发展空间。大规模的人口城镇化具有巨大的收入增长和消费效应,由此,便可提高国民收入和国民购买力,扩大内需。同时,大量农民进城落户后,他们的消费倾向、消费结构的变化,也利于增加国内工业品消费。另外,城镇化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从发达国家的过往经验来看,当工业化打到一定程度以后,推进城镇化可以增加第三产业的就业率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同时,城镇化也给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加速制造业的强化和升级。当工业化达到一定阶段后,城镇化是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且也是一个国家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的必然选择。由此可见,城镇化是提高我国GDP,提升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率的一个有力措施[1-3]。另一方面,按照我国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要求来看,在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基础上继续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矛盾,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关键就在于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建设,让更多的农民实现身份、职业和观念的全新转换,能够缩小社会成员在财富分配、发展机会、享受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增强社会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城镇化建设,把大量的农村人口变为城市居民,既可以转变旧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收入水平,享受现代城市文明。同时,使留在农村的人口提高资源占有水平,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共同富裕。

2 我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

2.1 工业化长期快于城镇化

一般发达国家,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是同步的。城镇化优于工业化,是一些拉美国家的通病,我国则是工业化超于城镇化的典型国家。我国内需不足的问题越来越显现出来,内需不足的根本原因就是工业化发展快于城镇化所导致的。政府从工业化获得的巨大财力没有及时充足地投入到城镇化建设中,没有为城乡居民提供充分平等的公共服务,导致工业化与城镇化差距越拉越大,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匹配,52.6%的城市化率离70%的中等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率标准还相差甚远。

2.2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的城镇化,而部分地区在“经营城市”的理念下,大肆追求土地的巨大利益,大量占用耕地,强行不合理拆迁,导致失地农民增多,而后续社会保障又跟不上,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户籍制度的缺陷使得农民工即使“进城”,也很难成为“城里人”,因此导致“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若按此模式继续推进城镇化,失地农民数量还会继续大量增加,农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资源的份额将进一步减少。农村土地的减少快于农村人口的减少,不仅危及国家粮食安全,而且势必更加加剧“三农”问题的矛盾。

2.3 城镇发展不均衡

我国发展经济30年,形成了特大城市、大城市发展迅猛,中小城市发展落后的特有格局,这对人口有序转移、土地空间优化形成了强大的制约。我国城市规模和城市行政等级相一致,大城市的发展优势不仅在于其自身资源积累和规模效应,更由于其行政等级高,通过政府系统支配的资源也就更多,再加上先前的发展政策一直倾向于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导致很多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发展已经超出了其承载能力。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中小城市在资源竞争和政策的扶持方面一直处于弱势,发展受到各方面的抑制。由此,便出现了我国大城市过大,小城市太小,大城市拥挤,小城市无人的不均衡现象。我国城镇化过程中需要转移的人口数量庞大,单单依靠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不仅不能完成城镇化的任务,反而会引发大量的城市问题和空间发展问题。中小城市有其自身的地理、资源优势,如不能充分发挥中小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优势,通过多种模式和多种途径推动城镇化全面发展,则很难做到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城镇共同发展、功能互补、相互支撑的城镇体系和城市群的形成。

2.4 居住质量下降、资源利用紧张

居住质量下降、资源利用紧张的问题虽然在西方国家的城市也爆发过,甚至在一些国家至今仍然存在,但是他们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我国,由于过多的资源和人口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加上发展速度过快,城市空间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现如今出现了城市发展严重挤压绿色空间的现象。大规模集中建设开发区,在远郊建设大型居住区,致使城市内部空间严重失调,交通拥堵、环境破坏等城市病越发严重,最终导致城市的宜居性下降,居住质量不断变差。除此之外,一些特大城市由于人口和用地的不断膨胀,各类资源利用急剧紧张,不得不采取远距离、跨区域调取的方法解决燃眉之急。通过外区域的资源来解决本区域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区域间资源利用的矛盾,而且严重违背了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于此同时,问题的暂时性解决又带来进一步的规模膨胀,如此恶性循环,负面积累越来越大,一旦到达无法缓解的地步,爆发的危害性无法想象。

2.5 城镇化进程管理不统一,城市文化破坏严重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不同的政府部门出于各自的职责范围和自身利益对城镇化的过程进行管理,导致多头管理的现象非常普遍。虽然城镇化的进程涉及许多领域、各个方面,但其始终是在统一市场的框架内,具有区域整体性的特征。分割管理的模式不符合城镇化这一特征的要求,不利于统一城镇化的规划和实施,各项政策制度在实施中也难以形成合力,影响城镇化进程高效、有序、统一发展。此外,城镇化建设不重视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大规模的建设往往伴随着旧城改造和老城拆迁,由于对历史上留存的建筑、遗迹,文化遗产和城市景观缺乏足够的尊重和保护,致使大量的历史留存在新建的过程中残毁消失,造成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城市的文化性和历史感顿然消失。

3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路径

我国以前传统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是盲目扩张、重物轻人、城乡分割、高消耗、高污染、粗放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多年的实践表明,此类城镇化发展模式是有违我国转型升级方向,缺乏持续性的。因此,我国要想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水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理性发展、城乡一体、低碳集约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

3.1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要逐渐消除城乡户籍差别。

我国历来实行的是一个封闭式的城镇化推进模式。通过户籍制度、住房制度、就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把城镇居民和农村居

民严格的分隔开来。改革开放后,城镇居民地位高于农村居

民的现象并没有消失,城乡隔离化也并没有被打破。从长远角度看,这种城镇化发展战略不仅妨碍了城乡间人口、资源的流动,给大中城市的经济建设带来阻碍,更不利于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因此,加快城镇化的首要环节就是改革户籍制度,取消城镇与农村户口的划分,消除户籍制度所带给农民的种种不公待遇,实行城乡户籍的统一。

3.2 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 要消除单纯的政府强制征地制度模式。

一是要建立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有效机制,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非农建设占用的农村土地,不论是经营性用地还是公益性用地,都应按市场价格公开出让,不应以政府的名义强征抢夺。二是要加快建设农村土地市場化交易体系。允许农民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土地使用权转包、出租、入股等形式的土地经营性交易。

3.3 强化外来常住人口公共服务覆盖率 要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依靠政府统筹监管、市场参与竞争等改革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通过政府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土地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引入民间资本等一系列举措,完善城乡公共服务的投入和分担机制,同时,加大对公共服务管理部门的约束和激励,实现农村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机会均等化。此外,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还将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双赢的局面。

4 结语

农村需要靠城镇化来进一步发展,农民的生活需要靠城镇化来进一步改善,我国的经济更需要靠城镇化来进一步推动。但是,传统的城镇化道路已经表明是行不通的,是不可持续的。因此,要转变城镇化发展模式,朝着以人为本,科学规划,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化新型城镇化道路前行。

参考文献

[1] 辜胜阻.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大动力[J].农村工作通讯,2010(1):23-24.

[2] 尚合慧,舒永久.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述评[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2):23-24.

[3] 刘宗义.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对外贸易,2009(3):12-14.

猜你喜欢

发展道路城镇化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俄罗斯职业体育发展再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简约化的发展道路
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几点思考
中国医药城的特色发展道路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诗里有你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