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预防接种反应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2014-05-30吴雯

医药与保健 2014年8期
关键词:干预预防接种观察

吴雯

【摘 要】 目的 探讨与分析小儿预防接种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我院进行预防接种260例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0例,对对照组幼儿给予常规接种护理,对观察组幼儿对其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干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幼儿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选用全程干预护理的观察组幼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优于对照组的14.6%,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小儿接种预防疫苗的过程中,为降低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应给予幼儿接种全过程的干预护理,提高幼儿接种的依从性及家长的满意度,确保接种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

【关键词】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护理;干预;观察

【中图分类号】 R186 【文献标识码】 B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对易感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最为经济、有效的办法即为预防接种,定期对婴幼儿及儿童实施预防接种,是预防感染的关键[1]。然而目前在临床上,随着抗感染疫苗的广泛应用,小儿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副反应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大多数疫苗均为抗原体,对每个人来说,均属于异体大分子物质,加之每个人体质不一样,因此受种群体在接种疫苗时,可能产生非正常的免疫反应,同时可能对幼儿的身体机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2]。基于此,为降低小儿预防接种反应发生率,本研究对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于我院进行预防接种260例幼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于我院进行预防接种260例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接种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中男性90例,女性40例;年龄在2个月到6岁之间,平均年龄(2.6±0.4)岁;体质量在4到23kg之间,平均体质量为(6.6±0.4)kg;其中接种麻疹疫苗幼儿48例,乙肝疫苗16例,百白破疫苗66例。观察组中男性86例,女性44例;年龄在1个月到7岁之间,平均年龄(2.8±0.3)岁;体质量在5到22kg之间,平均体质量(6.5±0.3)kg;其中接种麻疹疫苗幼儿46例,乙肝疫苗14例,百白破疫苗7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接种疫苗类型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对照组接种幼儿给予常规护理。在接种前对所有用具进行消毒操作,为每位幼儿建立临床档案,包括其年龄、体重、姓名、性别、接种次数及其父母的一般资料。在其接种时实行常规健康询问,包括药物过敏情况,有无传染性疾病等。然后从其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注疫苗。在接种疫苗半小时内,幼儿无异常反应,则离开,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对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干预护理,接种前对疫苗的有效期进行核对,确保疫苗质量。叮嘱家长配合医师固定幼儿体位,同时主动与幼儿进行沟通,消除其对注射的恐惧及紧张感。拔针后迅速用无菌敷贴压迫注射部位,防止出血与感染。接种完后严密观察幼儿的临床反应,对接种后出现全身反应,体温在38℃左右,头痛、乏力、恶心、身体不适等症状的幼儿,叮嘱其多饮开水,做好保暖处理。对体温超过38.5℃的婴幼儿则嘱其及时就医进行对症处理。在接种1到2d内出现局部红肿且反应加重的患儿需选用清热消肿膏外敷2d,1次/d。对局部出现脓性感染患儿,则需将其脓肿部位切开排脓。必要情况下,配合抗生素及滴注治疗。对出现异常反应的患儿,则需立即抢救,取幼儿平卧位,充足保暖,给予吸氧,并注射肾上腺素,同时进行对症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参与本次研究的260例接种疫苗的幼儿,在接受不同方式的护理后,其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不尽相同。观察组幼儿中发热3例,恶心呕吐1例,腹泻2例,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显著低于对照组幼儿的14.6%,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人们对健康保护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3],疾病防治经验也在不断积累,对疾病预防、控制方面也有了新的认识[4]。一般来说,幼儿由于尚处于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身体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属于传染病的易感群体[5]。定期对幼儿进行疫苗预防接种,能够使其身体内部产生抗体,免受感染。但在接种过程中同样可能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可将其细分为一般反应与异常反应。

一般反应则主要包括局部反应与全身反应[6]。局部反应是指幼儿在接种1d内接种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疼痛、红晕等反应。全身反应则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幼儿出现发热反应。患儿一般会出现头晕、乏力、身体不适、头痛等症状,同时少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而异常反应则主要发生于少部分幼儿中,包括变态反应、精神性反应及非特异性反应等。据相关文献报道提示[7],在接种过程中给予幼儿针对性的干预护理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对预防接种后,幼儿出现局部反应,则可利用毛巾热敷,强化对其局部皮肤的护理,时间控制在15min以内。对接种部分疫苗后出现的不能热敷消退的小脓包等,则需保持幼儿皮肤的清洁,并使用无菌纱布包裹创口。对出现全身反应的幼儿,则可嘱其家属给患儿多饮温开水,对体温超过38℃患儿则可选择物理降温。对伴有肠胃不良反应的患儿,则注重饮食的调节,食用牛奶、粥等流质食物。对异常不良反应的患儿则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给予抗组胺及相关激素进行治疗。

在本组研究中,选用全程干预护理的观察组幼儿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显著低于选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幼儿的14.6%(x2=13.417,P<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同时证实在幼儿出现不良反应初期对其进行控制,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配备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减少患儿的痛苦,同样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扩散范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 胡燕华.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0:60,62.

[2] 王永秋.分析小儿预防接种后的反应和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34:43.

[3] 王成杰.护理干预在小儿预防接种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國医药指南,2013,10:766-767.

[4] 高红香,马滢滢.小儿预防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3,30:189-190.

[5] 招玉玲.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常见反应及应对措施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5:201-202.

[6] 饶兴妹.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在小儿预防接种中的150例临床效果观察[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05:447-448.

[7] 门朝霞.护理干预在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33:57-58.

猜你喜欢

干预预防接种观察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陕西理工学院大学生亚健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湖南:开启预防接种“掌上时代”
预防接种门诊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