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氯地平联合雷米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2014-05-30李明生

医药与保健 2014年8期
关键词:氨氯地平高血压

李明生

【摘 要】 目的 观察探讨氨氯地平联合雷米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雷米普利治疗,对照组则予雷米普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降压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为74.4%,两组间的临床疗效存在明显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雷米普利能够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症状,血压控制理想,且副作用少,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高血压;氨氯地平;雷米普利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2102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每年有710万患者死亡可归因于高血压[1]。降低血压可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同时降低死亡率。大量临床实践表明,临床单一用药对血压的控制效果不显著,因此临床治疗高血压普遍采用联合用药。本文将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于我院诊治的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氨氯地平联雷米普利和单用雷米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入选标准:静息状态:收缩压(SBP):152-195mmHg, 舒张压(DBP)95-115mmHg。年龄40-89岁,其中男占42例,女占44例。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等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氨氯地平5mg/d,口服qd,雷米普利2.5mg/d,晨服qd;对照组:雷米普利2.5mg/d 晨服qd,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可增至5mg/d,最大剂量为10mg/d。两组疗程均为8周。

1.3 疗效观察 疗效评价:①显效:收缩压(SBP)下降≥30mmHg或者降至正常,舒张压(DBP)下降≥10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或者DBP下降≥20mmHg;②有效:SBP下降<30mmHg,DBP下降<10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或DBP下降10-19mmHg;③无效:血压无变化或者未符合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每组人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处理,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降压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2例干咳,1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对照组出现3例干咳,1例腹泻,2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以上发生的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均可耐受,未做任何特殊处理。

3 讨论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心脑血管疾病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其中1/2以上与高血压有关 [2]。目前高血压患者总体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24.7%、6.1%[3],较发达国家相比,明显低下,为高血压的治疗率、控制率,可采用长效制剂,提高患者依从性,主张长期、平稳降压,氨氯地平和雷米普利均为长效制剂,联合治疗,降压效果肯定,可有效预防预防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符合指南精神。

氨氯地平是钙离子拮抗剂,其可以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及心肌细胞,可促进血管平滑肌舒张,扩张外周动脉,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此外,氨氯地平具有抗动脉硬化的作用,减少脂肪在动脉壁累积以及抑制胶原合成[4]。雷米普利是新型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药物,可明显降低高危心血管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生率[5]。其药理作用是通过抑制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从而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促使血管阻力降低,醛固酮血浆浓度下降,肾素活性升高;同时抑制缓激肽降解,降低血管阻力,起到降压的作用。雷米普利降压的同时不会引起水钠潴留,不会加快心率。本次研究分别采用氨氯地平联雷米普利和单用雷米普利治疗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结果显示:氨氯地平联雷米普利的降压效果较单用雷米普利明显,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出现干咳、头晕等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未做特殊处理。氨氯地平联雷米普利能够有效控制血压,且作用温和,副作用少,减少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心、脑、肾等靶器官起到保护的作用,是控制血压的理想药物。

综上所述,氨氯地平联雷米普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压效果理想,同时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汪全海,宋秀丽,等.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7(6):423-425.

[2] 王文,馬丽媛,刘明波,等.初始低剂量氨氯地平加替米沙坦或复方阿米洛利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影响的阶段报告[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8(8):701-707.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4] 马春华,华琦,陈慧敏,等.左旋氨氯地平和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2):135-136.

[5] 李沅洲,陈爱文,郑如义,等.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片联合舒心降脂片治疗高血压伴血脂异常[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2):309-311.

猜你喜欢

氨氯地平高血压
分清氨氯地平和左氨氯地平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非杓性高血压宜选用左旋氨氯地平
这些高血压的治疗误区你知道吗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瑞舒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造影剂肾病的保护作用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