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

2014-05-30陈丽丽

医药与保健 2014年8期
关键词:指导糖尿病

陈丽丽

【摘 要】 目的 探讨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血糖监测(SMBG)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03月—2014年03月糖尿病患者12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糖尿病患者分为B1组(观察组 60例)与B2组(对照组 60例)。B2组:护理人员对患者血糖进行监测;B1组:护理人员对患者SMBG加以指导,并且有效运用。对比B1组与B2组糖尿病患者住院第7天自身血糖发生的变化。结果 B1组与B2组糖尿病患者完成治疗后,自身血糖水平都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下降。在住院第7天,B1组患者早餐前、早餐后、午餐后以及晚餐后,血糖控制水平优于B2组患者极为明显(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患者,对其SMBG加以指导,并且有效实施,有效明确患者进行血糖监测的方法,成功促进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最终有效保证患者的血糖水平恢复正常。

【关键词】 糖尿病;自我血糖监测;指导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糖尿病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患者患有此种疾病后,需要对其实施终身治疗以及终身管理。针对糖尿病患者,使其明确对自身疾病进行有效控制以及管理显得至关重要[1]。为了分析SMBG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有效实施SMBG后,临床获得的效果肯定,现将具体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03月—2014年03月120例糖尿病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本次所有糖尿病患者分为B1组与B2组。针对B1组的60例患者,男35例,女25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0岁-6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6±1.5)岁;患者的病程为2年-29年,患者的平均病程为(15.6±1.2)年;针对B2组的60例患者,男33例,女27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2岁-70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7±1.6)岁;患者的病程为1年-29年,患者的平均病程为(15.5±1.3)年。对比B1组与B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

1.2 选择标准 所有患者全部满足糖尿病疾病的诊断标准;患者的年龄为30岁-70岁。

1.3 排除标准 将合并出现其余疾病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排除;将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将合并出现心功能、肾功能以及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排除;将妊娠期妇女或者哺乳期妇女进行排除;将合并患有肿瘤、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患有免疫系统疾病以及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2]。

1.4 方法 针对B1组患者主要选择一对一指导的方式,主要由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演练,患者从旁进行练习。①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可以正确通过血糖仪对自身血糖进行监测。在准备测量血糖之前,利用酒精棉签对患者指尖进行擦拭,待干后,保证指端垂直向下,将患者的皮肤绷紧,之后进针(在患者指腹侧面),之后利用患者第一滴血准确测出患者自身血糖值。在进行血样采集时,需要合理控制针刺深度,保证患者血液可以自然渗出,防止过度对患者施压,避免出现组织液渗出的情况,从而对最终的血液测定结果造成影响。控制患者血量不小于3μl。患者在出院后,可以有效實施SMBG,如果患者测量后发现血糖变化幅度非常大,或者表现出低血糖情况后,需要到医院就诊治疗。②制定具体的血糖监测表,对自身血糖进行监测的时间进行规范:患者在住院的过程中,对患者测量血糖时,需要保证7次/天。分别于三餐前、餐后2h以及睡眠前进行测量。③护理人员主动对患者进行示范,患者明确监测方法后,实施SMBG,在此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需要从旁监督[3]。针对B2组患者,主要由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测。

1.5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B1组患者实施SMBG的依从性,对比B1组患者与B2组患者住院后第七天7次血糖平均值。

1.6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本次实验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通过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通过卡方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B1组与B2组糖尿病患者完成治疗后,自身血糖水平都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下降。在住院第7天,B1组患者早餐前、早餐后、午餐后以及晚餐后,血糖值低于B2组患者极为明显(P<0.05)。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3 讨论

针对糖尿病患者,在对其治疗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对患者实施饮食控制、对患者进行运动治疗以及对患者指导SMBG等[5]。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SMBG指导,可以有效保证患者血糖达标。并且患者在出院后,可以有效实施SMBG,最终能够有效对自身血糖进行监测,避免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如果患者自身具有糖尿病家族史,需要对其血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一经表现出血糖异常情况,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有效纠正,防止自身疾病情况有所严重[4]。

在进行本次的研究过程中,患者有效明确SMBG的具体方法后,在血糖的控制方面,B1组患者优于B2组患者极为显著(P<0.05)。从而能够证明,针对糖尿病患者,指导其实施SMBG,最终能够获得显著效果,自身血糖可以获得有效控制,从而显著促进临床治疗效果,成功凸显SMBG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瑜.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现状、影响因素和干预研究[D].复旦大学,2012,5(30):105-106.

[2] 杨萍,熊晓庆.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中外医疗,2010,7(11):99-100.

[3] 张美彪,杨水冰,刘春梅,等.自我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0,7(25):599-600.

[4] 夏伟珍,陈雪珍.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因素及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2(25):1023-1025.

[5] 彭红侠.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的影响[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4,5(1): 1673-8799.

猜你喜欢

指导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