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翻译高志凯“惊心动魄”做高管
2014-05-30
1983年,从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受联合国秘书处的委托办的联合国译员训练班毕业后,高志凯进入外交部翻译室工作。高志凯正式给邓小平做翻译是1984年。那年他22岁,被称为“建国以来为中央领导工作的最年轻的翻译”。
国企顽疾:一把手大权独揽
1988年3月8日,高志凯告别翻译室工作,去了他曾经无比向往的联合国。一年后,在基辛格的推荐下,他获得了去耶鲁大学读书的机会,4年后获得政治学硕士和法学博士两个学位。1993年,高志凯进入华尔街一家老牌律所做律师,后来干脆加入了摩根士丹利,彻底转向金融领域,帮企业发行债券、股票,做并购业务。后来,他的工作重心渐渐转向国内,一度担任大型央企的高级副总裁。在他看来,计划经济时代的遗存与痼疾,改革转型带来的漏洞与问题,新旧矛盾交织,令人震惊。
高志凯认为,权力的集中化是一切问题的症结。“权力大多集中在各级一把手的手中,没有制衡。统一采购、招投标规定都形同虚设,每个环节都有利益交换。”这种情况下,好东西可以当废料卖,次品可以按高价卖。高志凯认为,这是现在国内安全事故不断的原因之一。更有一些管理者,用国家资财牟取私利。“一个地区的总经理想成为集团副总经理。他对我说,如果我能把这个事给他解决了,要黄金有黄金,要外汇有外汇。”对此,高志凯用“惊心动魄”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政府原因:拼爹形成“权贵资本”
高志凯认为,改革开放一方面让国家财富和社会财富迅速积累,另一方面,改革滞后带来的政策门槛让大量资金找不到投资出口。在这种情况下,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很快被引入中国,并迅速生长。但是,其中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些风投和私募还没有發展壮大,就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资本权贵化。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政府扮演的角色有问题。
首要问题就是干预太多。“现在有很多政府引导基金。往往是政府出一部分钱,然后管理者由政府控制,资金投向由政府决定,最后上不上市还得由政府说了算,这就很容易牵扯裙带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负责人可以高价买一个亲戚朋友的资产进来,基金亏了,但亲戚朋友赚了。”
分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高志凯认为,要把这些问题改掉,关键是要让国企真正代表老百姓的利益。
此外,还要打破一把手大权独揽的局面,尤其是采购权和人事权。“国外很多跨国企业,像通用电气,规模很大,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但它只有一个采购部。通用电气中国区总裁的权力很大,但在公司里,他要买一支笔都不能做主。他只能统计一年里公司需要多少台电脑,多少张写字台,多少支笔,然后报给采购部,经过审核、批准,由采购部统一集中购买。人事权也由人事部垂直管理,你可以说你需要什么人,报上来,由总公司直接招聘,这样就减少了腐败的可能性。”高志凯说。摘自《环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