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士林官邸变身记
2014-05-30
1949年,被迫下野的蒋介石撤退到台湾,住在台北北郊草山上的台湾糖业公司招待所。不久,“台湾省主席”陈诚在士林区为他新建了“总统官邸”。士林区古名“八芝连林”,是平埔族语音译,意为“温泉”,现在士林区北部的北投区是著名温泉胜地。清代,八芝连林改名芝兰,后又改成更具书卷气息的“士林”。1950年5月,蒋介石搬进士林官邸,他把草山改名为阳明山,寓意纪念王阳明,据说也是为了一扫“落草为寇”的晦气。
士林官邸所在地原为日据时代的园艺试验所,台湾光复后被国民政府接收,成立园艺试验分所。蒋介石认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最不喜欢砍树,官邸周边保持热带植物园的风貌,如今是台北历史最悠久的生态公园,占地达5.2公顷。花园中有百余株梅花,梅花是中华民国的国花,也是蒋介石的最爱。宋美龄喜欢玫瑰,请人开辟了玫瑰园,从各国引进名贵品种。
穿过玫瑰园,生态园,鱼塘,喷泉等,才得见官邸主体建筑真容。这是一座二层西式别墅,占地1300平方米,梁柱采用了当时台湾罕见的钢骨结构。当时有一个宪兵营在福山负责外卫,还有一个装甲兵排驻扎山麓,主要任务是防范大陆的米格战斗机袭击。
蒋介石和宋美龄居住在士林官邸的时候,花园及周边山坡禁止市民进入。在官邸东面的山坡上,蒋介石命人建了一座慈云亭,纪念母亲王太夫人。现在,慈云亭已成台北一景,站在这里可以远眺风景优美的北投和天母。
蒋介石去世后,宋美龄赴纽约长岛隐居,官邸的警卫人员像往常一样驻守,就像主人从未离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神秘的士林官邸被视为专制的象征,民进党人士扛着标语到官邸门前示威,要求让公众享有这个巨大的花园。在紐约,宋美龄每天阅读台湾的报纸,有一天看到报上有人说要把她从士林官邸赶出去,她轻掷一笑,并未露出生气的神色,但从那以后,她很少翻台湾报纸。
当时台湾各地的蒋介石雕像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民主运动冲击着“蒋公”曾经的权威,士林官邸不可能再维持大内深宫的状态。1996年,时任台北市市长陈水扁收回了士林官邸的花园区,供民众参观,不少新人喜欢在这里拍摄婚纱照。那时宋美龄尚健在,旧时随从极力争取,在花园和别墅之间围上了铁栅栏,为她保留一部分私人空间,不过花园开放之后,她再也没有回来。
2000年,在时任台北市市长马英九和“文化局”局长龙应台的主导下,士林官邸作为“蒋中正宋美龄故居”列为市定古迹,后来升级为“国定古迹”。2003年,宋美龄在美国逝世,“国安局”立即撤走了士林官邸的驻留部队。偌大的官邸仅剩一位忠心耿耿的警卫室主任钱义芳,他谨记夫人生前的嘱托:“看好士林官邸,因为我和先生两个人都很喜欢这个地方”。蒋家王朝一手遮天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钱义芳写信给美国向孔家求援,曾经在士林官邸充当大管家角色的孔二小姐孔令伟已经去世,大小姐孔令仪也没有对策。钱义芳孤立无援,只好将官邸整个交给“总统府”,“总统府”又移交给台北市政府整修。2011年,士林官邸一楼的原会客区域开放,次年开放了二楼的生活空间。摘自《国家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