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技术产业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2014-05-30李津

中国市场 2014年8期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生产总值

李津

[摘要]本文应用菲德模型将国内产业分为高技术产业和非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两个部门,并将国内31个省市按行政区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块进行回归分析。从模型结果来看,资本、劳动力、高技术产值的增长对31个省市的生产总值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对传统产业的溢出效应并不明显。对区域回归分析结果中,高技术产业在东部、中部地区对当地生产总值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对西部地区并不显著,反映西部高技术产业相对落后的现状。总之,高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比传统产业高出超过20%,发展高技术产业对未来经济高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菲德模型;高技术产业;生产总值;技术溢出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8-0014-04

1 研究背景

自2012年第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随之产业结构的调整呼声越来越高。针对制造业,现今中国面临着来自海外市场需求疲软及国内市场劳动力成本及土地价格上升的挑战,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已成为缓解中国制造业困局的有效方式。

高技术产业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发现基础上发明的,对国防和社会经济意义重大的,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具有知识密集度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高的特征。我国的高技术产业早期是军用为主,民用为辅,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出台“863计划”、“攀登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是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迅速发展时期。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崛起,及外资投资的加大,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快速增长,200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为10411亿元,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为13.86%,至2011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为88434亿元,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为12.05%;2000年中国高技术出口总值为3388亿元,占制造业出口比重为23.87%,2011年高技术产业出口总值为40600亿元,占制造业出口比重为40.90%。如图1所示,高技术产业持续快速的增长,对制造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

2 高技術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已被广泛接受,如以Robert Solow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但技术进步是外生的(Solow,1957),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Romer(1986)和Lucas(1988)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打破传统理论中技术进步外生性假设,认为经济增长是由经济系统内生地决定,提出技术进步内生、外部性和资本边际收益递增等假说,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生源泉,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是R&D。高技术产业具有高智力密集、高技术密集,即高R&D投入的特点。因此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对于技术进步内生性的探讨,Romer(1986)和Lucas(1988)的模型分别借助于有形资本和人力资本进行研究,而Romer(1990)开发了直接基于R&D的内生增长模型,认为技术进步体现在中间产品的增加上,它是由受市场利益驱动的私人机构专门的R&D投资所形成。赵玉林、魏芳(2006)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认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大力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王玲(2008)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业部门水平上各类技术投入和生产率变动之间的关系,得出R&D 具有提高进口技术吸收能力的作用,从而带动经济增长。余甫功、欧阳建国(2007)应用菲德模型研究高技术产业对于工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得出我国高技术产业对工业发展存在高带动高溢出、低带动高溢出和高带动低溢出三种形式。

3 模型构建

本文首先采用菲德两部门模型,将国民经济分为高技术产业部门和非高技术产业部门,以此构建两部门模型来研究高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假定Y代表生产总值,H,N分别代表高技术产业及非高技术产业产出,Kg, Lg分别是高技术产业部门投入的资本(本文选取年度固定资本投资总额数据)、劳动(本文选取年度就业人员数据),Kf, Lf分别是非高技术产业部门投入的资本、劳动。则:

式中,C0为常数项,m为误差随即扰动项。为避免出现用短期时间数列数据少的问题,本文选用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克服我国高技术产业数据统计时间,短样本不足的问题,同时更好的研究近年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4.2 数据来源

样本取值的时间为1997—2010年,截面为31省自治区,于是样本数据为T=14,N=31的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于《新中国60年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2》。

4.3 模型结果及分析

在模型1(由31个省市数据组成),无论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变量K,l,系数的显著性水平均在1%以内,说明资本和劳动力对于区域生产总值的增长影响十分显著。以固定效应模型为例,资本增长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5.21%,劳动力增长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9.31%,这与中国长期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的现实相符合。

高技术产业g系数C3是高技术产业对生产总值的直接影响,其显著性水平在固定效应模型中为10%以内,说明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率对于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影响较为显著,贡献率为16.75%;在随机效应模型中为1%以内,影响十分显著,贡献率为22.78%。由C3==0.1675,得到q=0.2012,说明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比传统产业劳动生产率高出20.12%。所以,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将是我国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变量Gf的系数估计值C4 代表高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溢出效应。在模型1中,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中C4值分别为0.01和0 .013,显著性水平固定效应模型中并不显著,而随机效应模型在10%以内较为显著,从统计结果来看,高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外溢作用并不高,这与所期待的高技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的发展的预期相差较大。说明现阶段我国高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改造和提升作用不明显。

上述模型结论中,以31个省市作为整体考察,高技术产业对生产总值的总体影响,并没有考虑各地区较大的差异。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研发水平、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故将31省市按地理区域分为三个部分东部地区11个省市,集中了国内沿海最为发达省市。中部地区10个省市,均为人口大省,基础较好,但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有一定差距。西部地区10个省市,地理较为偏僻,经济基础较东部地区有较大差距。

在模型3中,专门针对中部10省市进行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其回归结果显示资本、劳动力对生产总值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内,但无论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中,高技术产业对生产总值直接影响及对传统产业的溢出效应均不显著,说明过去10多年中高技术产业对中部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劳动力及资本密集型的传统产业。

在模型4中,也同样看到高技术产业对西部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并且也未对传统产业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与中部不同的是,从西部经济增长模型中反映出其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而劳动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并不显著。这与西部地区地缘广阔,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口相对稀少的实际情况较为贴近。

5 結 论

从上述四个模型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与劳动力的增长,特别是固定资本投资的增加。从四个模型中,资本在全国和各地区中均对当地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的拉动效应。

(2)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已经产生了显著带动作用,从整体模型中,这种效应更为明显,而且在国内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这种影响更为显著,而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回归分析结论中并没有体现出高技术产业对当地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拉动效应,说明当地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3)从总体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高技术产业的效率要高于传统产业约20个百分点,发展高技术产业可有效提高国内目前资本和劳动使用效率,带来更高的经济增长效益。

(4)高技术产业对于传统产业的溢出效应在4个模型中并不显著,反映出目前中国高技术产业对于传统产业的带动效应有限,这与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偏重于加工、组装环节,基础研发存在明显不足不无关系。

6 政策建议

(1)发展高技术产业必须依靠市场力量,政府应充分发挥调动民营企业研发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政策上更多给予真正从事研发的企业相应的扶持。

(2)促进高校与高技术企业的产学合作,让基础研究更为紧密贴近生产实际,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储备人力资本,促进高技术产业的溢出效应。

(3)国内东、中、西三个自然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存在显著的差异,加快产业升级,必须首先促进劳动及传统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内迁。随着产业升级换代加速,东部及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将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4)西部地区受多种因素影响高技术产业发展滞后,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西部发展不能走东部发展的老路,必须发展高技术产业增加产值,减少对资源和环境过度破坏,现阶段可行的发展方法,便是提高西部地区教育水平,提升人口素质,为未来依靠高技术产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Feder,G,On export and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82(12).

[2]史丹.高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数据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04(12).

[3]余甫功,欧阳建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工业的带动作用和溢出效应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7).

[4]王玲.Adam Szirmai 高技术产业技术投入和生产率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8(4).

[5]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6]中国国家统计局,科技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高技术产业生产总值
2020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2019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什么将取代国内生产总值?
本地生产总值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东北三省国有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分析
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
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系统集成创新研究
本地生产总值支出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