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天人 篮球梦

2014-05-30

全体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张燕冠军杯篮球赛

入伏后的北京,黄昏时仍有些闷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生活区内却热闹非凡,两大块灯光球场围满了人,男女老少津津有味地点评着场上比赛。球场一端,一位穿着利落的高个子女性很是惹眼,站在边线外,大喊着指挥场上的球员。

她叫张燕,是研究院下属的总体设计部(简称总体部)“领航”男子篮球队的教练,正指挥球队参加院内一年一度的“CALT冠军杯”青年篮球赛,她另一个身份则是研究院“神箭”篮球协会会长。

作为一名基层篮球教练,同时又作为一名“航天人”,张燕的工作平凡又不平凡。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位于北京城南东高地南大红门路,整个院区被高高的院墙所包围,因为是涉密的单位,院外人员来此办事都要经过严密的入门手续,在外人看来,犹如一个封闭的独立王国。

大院代表着一种生活状态,员工们在院墙内工作,在一墙之外的生活区生活,离城区虽远,但附近的配套设施足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平时几乎不怎么需要进城——更何况,繁重的工作压在每个人头上,进城消遣几是一种奢侈。

两点一线的方式生活下,一些放松精神的途径成了人之必须,于是,篮球在大院里有了特殊意义,2010年以来每年固定举办的“CALT冠军杯”青年篮球赛几乎成了很多人工作外的精神寄托。

而这,就是张燕的工作。

张燕生于1963年,1985年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篮球专业毕业,曾代表中国中学生参加布鲁塞尔举行的世界青少年篮球锦标赛并获得冠军。最初,张燕被分配到北京市公安局,那里有一支女子篮球队,1990年,由于家庭原因调动到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在工会工作,一名“体育人”就这么进入了“航天人”的队伍。

“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体育人不服输的性格就发挥出来了。因为这是个科研单位,专业和我是不相干的,你到这来怎么工作?你是安于现状,还是把你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张燕选择了后者,她不想因为新工作就放弃篮球,来到新单位一段时间后,张燕开始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带武警某部的篮球队训练比赛,因担心招来批评,起初还不敢告诉单位。当时正采取夏令时工作时间,研究院每天早9点上班,下午4点下班,让员工有更多时间休息。不过张燕没这机会,她每天7点就去带武警球队训练,8点半练完,回家吃口饭后正常上班。下午4点下班之后,再去带队训练,一干就是两年。

这两年,张燕的球队在其所在师篮球比赛中拿到了两连冠,第三年,师篮球队要参加武警总队比赛,于是找到这位冠军教头,希望她能带队,这个时候张燕觉得,必须跟单位打声招呼了。“当时我就跟他们说,能不能跟我们领导去沟通一下,因为我有正常工作,还要8点上班5点下班。后来他们当时的副师长找到了我们单位的书记,书记又跟工会主席沟通,安排时间让我给他们带训练,一周带几次。”

在张燕的调教下,该师拿到当年武警总队篮球赛冠军,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就。张燕很快成了不少部队球队眼中的“香饽饽”,此后她带过武警,带过海军,带过空军,还带过雪豹突击队,在各种部队系统的比赛中冠军拿了无数。

张燕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总体部“大局系统 严谨 争先 包容”的优秀文化带给自己的影响,同时,“航天精神”中的“严谨务实”,也就是任何一个小数点都不能点错、任何一颗螺丝钉都不能拧过头的工作作风让她受益匪浅:“单位的文化对一个人的成长,你不走出去,体会不到,他带给你的一些理念,一些思想的东西,当你走出去,承担另一个工作之后,你会感觉到单位给你的悟性的东西。”

在研究院吸收了14年“营养”之后,张燕终于迎来了用篮球“反哺”单位的机会。

2004年5月18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篮球协会正式成立,张燕成了会长,之后一干就是十年。为庆祝协会成立,篮协举办了一届篮球比赛,当时只有6个队参加。此后两年,又举办了两届“八一杯”联赛,这些比赛还是篮协以“民间”形式举办。时间来到2010年,也就是院团委新任书记上任后,为了激发青年人的激情,增强团队凝聚力,缓解青年在院高密度发射任务期间的压力,就有了今天的“CALT冠军杯”青年篮球赛。

如今,“CALT冠军杯”已经办到第五届,参赛球队也基本保持在20支左右,分别代表研究院所属不同的单位。所有球队被分为两个半区共四个小组,小组赛决出八强后进行一场定胜负的淘汰赛,直到决出冠军。

“大家每年都会盼着这比赛,就像过节一样,场外观众都是自己熟悉的人,总体部参赛的青年人有博士、硕士,都是我们单位的技术骨干。我们队有个博士生还是‘三清,就是本科、硕士、博士都在清华读的。”张燕说。

每年赛事都将持续近一个月,裁判和记分员来自篮球协会,全都是工作在航天系统一线的员工,有科研人员,火箭总装厂的技能人员,还有负责档案信息工作的员工。负责裁判工作的是已经在大院工作了34年的黄殿阁,他是生产车间一名调度,同时也是篮协副会长及“CALT冠军杯”青年篮球赛的总裁判长,国家二级篮球裁判。

裁判工作不那么好做,院里这些裁判虽说经验丰富,但业余裁判毕竟水平有限,错、漏判难以避免,费力不讨好是常事。“CALT冠军杯”开始两年还好,判罚出些问题,顶多也就是大家在场下嚷嚷几句,可后来院里开通了网站,也有了员工论坛,场上一个错判转眼就可能上头条,用老黄的话说:“这边你刚吹完,那边他就上网发表意见了。”

倒是最近两年,比赛办得越来越好,赛场上球员更理智了,看球的观众也更理智了,他们不再苛求裁判不能有错、漏判,更多时候以平常心来看待比赛,这让老黄非常欣慰。

黄殿阁1980年参加工作,那会老百姓家里还没有电视,电脑更是全中国都没几台,运动是多数人业余生活最主要的消遣方式。当时,总装厂里打球的人非常多,工会每年也组织比赛让员工参与,放眼全国的国有企业都是这么过来的。但在30年后的今天,这种计划经济味道极浓的工厂体育已渐渐被时代剥离,唯独在这座很多方面都在向市场化转型的研究院里的球赛有其非凡意义。

大院里的生活简单,加班已是一种习惯。这里有所谓的“航一代”、“航二代”甚至“航三代”,老一辈人为中国航天事业奉献一生,后生们则把这种生活和态度延续下去,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默默无闻,但这里的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五十多年来,仅张燕所在的总体设计部,就走出了十三位两院院士,四十一位总设计师、总指挥以及众多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创造了以“长征”系列火箭为代表的千余项科技成果,被外界亲切地誉为航天人才的“黄埔军校”和“总设计师的摇篮”。

比赛最重要的作用是给员工减压,采访过程中,大院员工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后墙不倒”,意思是规定的项目完工时间绝对不可以推迟。这是一种头可断血可流工期不能拖的工作状态,同时,因为产品的特殊性,这又是一个不允许出现任何闪失的单位。

张燕深知自己工作的意义。有一年,一个火箭项目出了问题,所有数据都要“归零”,一切从头再来查找问题原因。负责汇总归纳所有数据的项目负责人压力巨大,他当时的一句话触动了张燕的心弦。

“他说,我只有想到晚上还有篮球打一打,还能调节一下心情,要不然我这个人真的要抓狂了。”

“这就是体育活动对他们的重要性,用这个缓解一下压力,再投入到工作里,可能就不一样了。那几年还没有心理解压,没有心理疏导,那个时候他们不知道怎么缓解这些压力,他就觉得我要去活动活动,打一打球吧。我们院里现在筹划“美好家园建设”,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这不是一个空洞的东西。我们的比赛,对于每个员工,对每个家庭,对我们院,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可能最初我们都没有觉得篮球赛能有这样的效果,但是走过来,经过实践验证了,就知道我们这样做是正确的。”张燕说。

技术人员冯玉志是张燕的“徒弟”,篮球协会裁判组成员之一。当年冯玉志非常喜欢篮球,却又觉得自己打球水平实在没前途,于是把裁判工作当成一种“曲线救国”,几年下来也算修成了正果——拿下了国家三级裁判的资格,比赛吹得好了,打球水平也有提高。

“我们平时工作也都比较忙比较累,如果没有体育活动,不锻炼身体的话,可能会扛不住。”冯玉志说。

大院内,像冯玉志这样热衷于运动的技术人员不少,研究院每年都会给员工安排体检,有些人被查出有脂肪肝之类的问题,就会主动“管住嘴、迈开腿”,参与更多体育锻炼。中国航天发展几十年,老一辈也总结出一些生活经验,运动便是其中之一。不久前,冯玉志遇到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主任,他发现老人家身体比之前瘦了,于是上前询问,得知老人之前查出有一点高血脂,遂开始每天走10公里,现在体重下来了,指标也下来了。

航天人很珍视自己的身体,往小了说,对自己负责;往大了说,国家也需要他们健康。

压力不仅仅在技术人员身上。

同为裁判组成员的彭铮是一名焊接工人,1999年参加工作,15年来,眼看着工作环境越来越好,员工活动越来越多,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

比赛多了,裁判也需要牺牲更多个人时间参与,这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并不容易。有人也会说,你工作一天那么累,下班怎么还去吹裁判?这点彭铮看得明白:“吹裁判是另外一种放松,这种累和工作的累不是一回事,一个是体力上的,一个是精神上的。我们平时压力比较大,一发火箭不是很简单就上去的,火箭上天之前,要经过大量的试验、测试,确保没问题。”彭铮平时的主要工作是发动机焊接,工作上要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走,技术要求也比较高,有些特殊零件、特殊产品工序,要有指定的人来手工操作完成,因此对个人技能水平的要求也非常高,航天产品在操作时不允许出现一丁点失误。“像我们焊工不是一毕业,一参加工作,实习个一年半载就能干活的那种。一般得有个几年的经验积累,才能慢慢地上手,这还是要从最简单最基本的开始干起。而要培养出一个成熟的高技能焊接人员,起码得十年,磨练十年才能干一些最主要的零部件。”彭铮说。

这些年院里“CALT冠军杯”青年篮球赛越来越红火,水平也越来越高,彭铮说这归功于院团委搭建的这个大平台,当然也有张燕的功劳。最初两年,张燕所带的总体部球队是一枝独秀,近年来各单位篮球水平都有所提升,已经形成了诸强争霸的格局,比赛也越来越好看了。

作为篮协会长,张燕的眼光也没局限于院内员工本身,大院附近有四所子弟小学和大量适龄学生,她在几年前就开始致力于将篮球活动推广至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积累,已经培养出一名国家一级运动员,三名孩子通过训练进入篮球重点传统校,并评为北京市三好生,篮球之花也开始在航天人的下一代身上绽放。

8月18日,在今年“CALT冠军杯”青年篮球赛半决赛一对“宿敌”的碰撞中,由张燕率领的总体部对阵总装厂,在一次激烈拼抢时,总体部一名队员的右侧肩膀被对方体重近两百斤的球员重重地压在了身下,当时胳膊就不听使唤了,场边的医护人员检查后告知必须马上送医院,但被严词拒绝,谁劝也不行!看着他拖着无法动弹的手臂,咬着牙给队友鼓励的时候,现场的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尽管最终张燕率领的总体部50-54不敌总装厂,憾失决赛机会。但张燕所率领的这支航天生力军在赛场上体现出来的“更快 更高 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不得不让人们佩服。而这种把航天精神的“勇攀高峰”与奥林匹克精神很好的诠释、有机的融合,对张燕和支持她的同事、院团委来说,莫不如说是一种更大的成功。

猜你喜欢

张燕冠军杯篮球赛
张燕副教授
科技前沿
The Most Exciting Basketball Match 激动人心的篮球赛
激动人心的篮球赛
不公平的篮球赛
FuzzinessinEnglishAdvertisingTranslation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冠军杯足球赛风险的研究
全胜夺冠
自知之明
篮球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