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举措

2014-05-30曾蓉

关键词:阅读兴趣

曾蓉

【摘要】 阅读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手段,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它关系到个人未来的发展乃至国家社会经济的进步,因而阅读素养的培养也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小学生阅读素养培养方面的现状,并提出了提高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阅读素养现状 阅读素养评价 阅读兴趣 打造阅读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9-070-02

0

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民族进步,都与人的阅读素养息息相关。因其重要,故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阅读。近年来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浪潮,都把儿童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来实施。相比较而言,我国中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一、我国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教育现状

1. 中小学生的阅读素养问题未受到全社会应有的重视

有专家表示,中国的孩子们阅读的主要是作文书、教辅书和课本,中国的孩子有可能成为无知的下一代。这一说法或许有些危言耸听,过分夸大了事实,但也折射出我国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教育的匮乏。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中小学以及社区已开始关注学生的阅读素养的教育问题,积极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局面还没能转变,教育的急功近利思想还在泛滥,导致人们把教育的主要功能放在应试方面。重视分数的高低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潜力的开发和全面的发展。中小学生的阅读素养问题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2. 阅读资源相对匮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儿童的阅读资源相对缺乏,阅读环境相对滞后。

有研究者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儿童的读物拥有量偏少,在全世界排名第68位,是以色列的五十分之一,日本的四十分之一,美国的三十分之一。这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民文化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总背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我国家庭藏书数量不多,家庭藏书100本以上的只有10%,51至100本的约有14%。某个城市对中学生的调查显示,约有60%的学生是通过与同学、朋友互相交换个人存书来进行课外阅读的,20%的学生是通过个人购买书籍进行的,但不论通过哪种形式,可供选择阅读书籍数量少,已成为严重制约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客观原因。 另据调查显示,我国有超过40%的小学目前没有图书馆。而一些学校虽然建立了图书馆,但很多时候却是无人问津,图书馆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功能。对于广大的农村学生来说,有些地方的学校甚至连教科书的解决都成问题,更不可能给他们提供起码的阅读条件。

3. 学校对阅读的重视与落实有待加强

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为了考出好成绩,很多教师只好围绕考试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则终日埋头考试科目和大量的题海中,其它与考试不直接相关的内容和书籍基本上不涉及到,也不敢去涉猎。学生通过阅读来增长知识的任务只能放在课外进行。但由于学校没有专门的阅读素养课,许多中小学老师把指导停留在口头督促,仅仅提醒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没有举行阅读实践活动巩固阅读成果。

不过,目前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儿童阅读能力提到了重要的地位,明确规定:“九年制义务教育阅读总量应该在400万字以上,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因此,许多学校开始重视阅读教学,比如有的学校开设了专门的阅读课、阅读拓展课,甚至还有阅读兴趣小组,许多学校有“读书节”、积极建设书香校园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一些阅读素养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4. 阅读时间不足

虽然教育部几次出台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但由于目前以考试为主的选拔人才的体制没变,以分数为主的学习评价方式没变,总的来看,这些措施暂时还没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当重,导致学生根本没有可独立支配的阅读时间,除了埋头作业之外,也很少有精力去广泛地进行阅读。

回家后由于许多家长视课外阅读为“读闲书”,不但不允许,还强迫孩子去读教辅类书或补课,挤占了孩子们正当的阅读时间。

5. 家长对于孩子阅读的支持不够

许多父母对儿童阅读抱着很强的功利心,鼓励孩子们读课外书,往往都是教学辅导类或者百科知识一类的书籍。一项统计证明,绝大多数父母希望孩子阅读的书籍是能够对孩子学习有帮助的,而对有关孩子成长或娱乐性的书籍,赞同的比例较低。

中国父母对亲子阅读重视程度不高,能够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家庭偏少,尤其是上了小学高年级后。即使在北京,比例也不足20%;能够有意识为孩子准备书房、书柜和书桌的家庭比例不到3%。在首都尚且如此,更别提在广大的农村了。

二、提高我国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措施

从中国两国阅读教育的现状比较而言,我国的阅读状况令人堪忧。那么如何去改进呢?国际著名教育评价项目PIRLS和PISA的测试结果都表明,学生阅读素养与学生家庭背景、各国教育制度、教学方式和其它社会因素都有关系。其中阅读兴趣的高低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

(一)提倡自主阅读,以提高阅读兴趣

自由自主阅读(Free Voluntary Reading)是阅读教育理论研究者斯蒂芬·克拉生教授在其著作《阅读的力量》中提出的名词,是指纯粹因为想阅读而阅读,不需写读书报告,也不用回答章节后的问题。即孩子为乐趣而阅读,读自己喜欢的书,而非教师和家长推荐或要求读的书。

自主阅读时,阅读态度和阅读动机是最积极的。学生自主阅读,能够让他们目的明确,在阅读实践中主动探索,获得理解、体验感情、启迪思想。在如今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阅读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人。每个学生的阅读都是个性化的、独特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的生活、知识经验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认知结构,自觉地进行阅读,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方式等。

但要注意,提倡自主阅读,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去读,并不意味着永远只读轻松有趣的读物。只读轻松的读物是不够的。因为阅读理解力与词汇的增长和阅读的内容有关。轻松的阅读可以是发展较高阅读能力的阶梯。但广泛阅读的人最终都会选择专家说的“好书”来读。而且研究证实,当读的较多时,有兴趣阅读的主题就会扩展开来。

(二)提倡亲子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家庭教育环境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终身性的奠基作用,这是学校和社会教育中所不具备的。

OECD在分析影响学生阅读表现的因素后发现,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职业、家庭财务、家庭教育资源、家庭文化资源等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指数对学生阅读成绩有影响。

家长在家阅读时间越长,态度越主动,孩子的阅读素养成绩越高;家庭阅读资源越丰富,孩子的阅读素养水平越高。家长的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确实会影响孩子的阅读能力。但家庭文化的影响力更胜于财富。也就是说,家里的文化作品、诗集、艺术品越多,父母越常和孩子讨论书籍、电影电视节目的内容,通常孩子的阅读能力越强。这一点给家长们带来的启示是,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在家庭环境中适当进行趣味性阅读的引导。

国内外学者大量研究证明,亲子阅读是父母影响儿童阅读行为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国外,一些儿童阅读素养较高的国家,亲子阅读已经被父母视为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在知识社会的今天,中国父母也应意识到,阅读是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儿童今后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陪伴孩子阅读是父母重要的职责。

(三)家校社合力,打造阅读环境

众多研究结果都支持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当书很容易取得,当环境中充满读物时,阅读就很容易发生。

父母应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包括物质和心理环境,如丰富的阅读材料、安静的阅读场所、愉快的阅读情绪等。

就学校环境和教学情况来看,学校提供的阅读资源丰富程度、学校的安全状况与学生的阅读水平有较大的关系。那些阅读资源比较丰富、校园内外安全状况较好的学校,学生阅读表现会比较好。教室里有较多的书籍会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当老师准许学生将图书角中的书带回家时,孩子自由阅读的量也会增加。此外,充实学校图书馆的馆藏也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就国家这个大背景来说,国家的经济情况和教育情况也会对孩子的阅读素养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人均GDP高的国家,学生阅读平均水平会相对较高。国家在学生教育上的投入状况也会影响学生的平均阅读水平。

在我国当前家庭阅读教育和公共阅读教育体系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升更有赖于学校阅读教学的有效展开。学校的阅读教育有必要教授儿童各种各样的阅读策略,尤其应重点教给儿童阅读理解的方法,以促进儿童的有效阅读。

(四)政府重视,统筹优化阅读环境

政府要倡导全民阅读、改善儿童阅读环境。政府文化、宣传部门应在机关、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广泛宣传,让公民认识阅读对于孩子教育、对于家庭和谐、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

政府应提供足够的配套政策资源和公共服务来促进儿童阅读,利用国家工程促进青少年阅读。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形成教育合力,大力倡导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社会氛围。

社会各相关机构比如图书馆、出版社等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建立和开展推动阅读活动的制度和措施。尤其是图书馆因为在推广和指导儿童阅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应把儿童阅读目标与图书馆工作目标联系起来,建立起指导儿童阅读的服务体系,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家长培训,普及儿童阅读指导,并采用跟踪服务、定点上门指导等服务方式,帮助儿童形成长期有效的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结合地区性的特色,调整馆藏藏书结构。

(五)减轻学业负担,保障课外阅读时间

苏霍姆斯基有一个观点:“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小时的空余时间时,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的人。”

当目前我国的课程体系不太可能将阅读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去开设时,阅读更多的要依靠学生的课外时间。因此,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把更多可支配的时间给予学生,为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阅读之意义,于个人、于民族,是不言而喻的。

它是儿童适应社会变化、跨越文化沟壑、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保障,是儿童终身发展的关键。只有发挥儿童自身的主动性,整合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社会、学校、家庭三者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共同推动和促进儿童阅读教育事业的进步,才能改变儿童阅读的现状,促进儿童阅读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张颖:“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项目评介[J].中学语文教学,2006(12).

[2] 许明,王唏.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3(12).

[3]OECD. Reading literacy: Home Definiton[EB/OL].http://www.pisa.org/read/def.htm.2000.

[4]黄云姬:我国儿童阅读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6).

[5]刘悦:后信息时代少儿阅读素养分析解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

[6]阅读素养:孩子面向未来的基础能力[N].中国教育报,2011-03-17.

[7]刘向春:关于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

[8]张燕: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阅读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9]斯蒂芬·克拉生:阅读的力量[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年版.

[10]艾登·钱伯斯:打造儿童阅读环境[M],五洲传播出版社,2011年版.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
给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以兴趣为导向的说明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
播种“兴趣”,收获“习惯”
中班幼儿绘本阅读兴趣巧培养
简析亲子阅读中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后进生进步
阅读无处不在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