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美术教学新走向

2014-05-30孙健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教育

摘要:今天的全球化语境下,信息时代带来了社会生活各方面节奏和方式的转变。社会发展的现代性诉求,又使中国高职教育的现代化成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在新的文化语境下,如何加强艺术教育的现代性建设,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实践能力和独特创新能力的全面创意人才,是每个高职艺术教育工作者都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 创意人才 高职美术教学 新走向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急需大量具有独创能力的艺术人才,而学校美术教育就是培养现代艺术人才创意思维和能力的主要途径,高职美术教育更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因此,高职艺术教育必须以国际化、现代化的视点来优化整体教学,以期让学生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一、高职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重技能,轻文化素养

高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班里考本科院校剩下的,本来这些学生的文化修养就比较弱,学习效率比较低,加上学校旧的教学理念,只注重绘画技巧的传授,不注重文化素养的加强,这就造成了学生技能提高了,文化根底修养却提不上去,影响了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而现代职业人力资源所急需的艺术创意人才,则要求其既要具有实践能力和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还必须具有创造思维的内涵基础——人文素养。今天的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如果忽视了文化素养,那么终身学习的能力会大打折扣,被时代抛弃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这对于学生的人生职业生涯会带来很大的隐患。

(二)教学观念保守,限制了学生创新的空间

现代美术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独立能力、实践能力,以适应当代社会所需的全面型人才。但长期以来,高职美术教学观念和方法比较保守,仍然沿袭着旧有的教学体系,强调室内描摹、技法继承训练,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缺乏活力,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们的想象力与创意思维,抹灭了学生们对艺术感知观察的独特个体感受,限制了他们创新的空间;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仍是“绝对权威者”,不利于自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及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建立,对学生主动学习、自主钻研能力培养的不到位,使得他们的创造潜力得不到激发;在教学过程中,高职美术教学的评价方式陈旧单一,导致学生的很多闪光点被忽视,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思维的培养,限制了他们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更使得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

(三)课程设置定位不准确,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很多高职美术教育不能敏锐感知时代和社会需求,在课程设置上不够科学、调整缓慢,定位不准确,这就导致教学的局限性;还有的学校盲目增设课程,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些现象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创造能力的缺失、学习杂而不精、综合能力平庸,而这些直接造成学生毕业以后的竞争力不强,不利于他们的就业。再加上,高校盲目扩招导致的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以及设施硬件不全,导致美术教学质量下滑,这都影响了培养优秀美术专业人才——这一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高职美术教学现代性改革尝试

在当代社会,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快速进步和产业结构的重组,对于劳动者的要求已不仅仅是体力,而是具有更高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级“蓝领”。职业教育是培养“蓝领”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在具备熟练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强继续学习能力和独创思维能力,提高适应职业更新的能力。而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高职美术教学的现代性改革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更新现代教育理念,进行创新思维培养

在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单一,教学过程枯燥刻板,教师占据着绝对的权威话语权,学生只是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学习的主动性无法调动,教学效率低是必然结果。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变被动为主动,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意思维。具体到高职美术教学上,教师要做的是课堂教学的“导演”,要用自身的艺术、教育理念和技能,引导、启发学生的审美直观感受,激起他们的艺术热情,在师生平等、互动、互赏、共进的和谐教学氛围中,引爆他们的每一点创意思维。例如,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师“示范式”教学,设计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拓展传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走出教室去户外写生、去博物馆参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会感受美的欣赏和创造;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在保证基本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因材施教,个别指导,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独特个性,提高其竞争能力;在评价环节,教师要遵循现代教学理念中的及时鼓励、肯定评价原则,改变以往的呆板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都及时予以鼓励、肯定,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热情;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技能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尊重、爱护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简而言之,具有艺术专业技能和现代创新意识,及时更新现代教学理念,并以此指导、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品兼优的创意人才,是每一个优秀高职美术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加强人文艺术素养

高职美术教育是面向学生就业的技能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美术专业技能,因此,大部分专业设置都是设计类的,比如动漫、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装潢设计等。由此可以看出,高职美术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复合型能力的关键点不仅仅是美术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人文艺术素养的提高。

今天的流行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传统的人文艺术知识已经淡出了他们的生活,加上高职的学生本身的文化知识水平偏弱,这对于他们创意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和国际艺术设计理念的接轨都有不利影响。正如著名设计大师乔治·亚罗所说的那样:“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对于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认识、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东方民族特有的魅力,结合新时代诉求提高对文化内涵的学习和理解,才是艺术创新走向世界的立足所在。结合丰富的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化抽象为 具象,化枯燥为有趣,把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结合专业教学内容,全面系统地开展人文艺术理论教学,避免追求片面技能的单一的示范和说教,让学生在学习艺术基本功的同时,拓展思维空间,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为自己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图像技术,让学生欣赏、比较、分析传统和当代艺术作品,鼓励他们认真思索、直抒己见。在讨论、研究中,引导学生认识艺术家之所以享誉国内外艺坛,正是由于他们艺术创作的独特文化内涵,加强学生对于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学生欣赏国际大师们的设计作品,在分析中让他们认识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培养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探究欲望和挖掘兴趣,以提高他们的设计理念的文化底蕴。

(三)拓宽课程综合度,开阔学生艺术视野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艺术的国际交流已成为现实,在学习西方世界先进艺术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应该不断拓宽课程综合性,把原有的课堂“封闭式”教学,改为“开放式”教学,这样才能丰富学生思想、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竞争的能力。首先,学校应该科学地设置课程,立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社会发展和需求出发,使学生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并能学以致用。另外,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让他们成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全面型人才,在专业本身的教学广度上也要综合拓展、整合。其一是设计类专业本身的基础知识整合,相互穿插,学生可以自由补充自身感兴趣的其他专业知识,以挖掘他们更多的内在潜力;其二是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穿插,可以通过讲座等活动,让学生汲取更多的知识精华,积累他们自身的文化底蕴,培养发散思维,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例如,在课程设置中,将基础课训练与现代艺术设计课程结合,结合本地特色民间艺术增设校本课程,从中汲取营养,以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去参观本地的黑陶工艺制作和走访当地的农民画家,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从中汲取艺术知识,增加设计元素和灵感,开拓创意思维广度,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互联网,让学生寻找、发现现代设计元素,了解当代前沿设计走向,学习现代设计理念,在课内外进行分享、讨论、探究,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还拉近了和社会需求的距离,利于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和面对就业。

(四)利用多种实践渠道,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高职现代美术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创意个性培养的前提下,更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让他们把自己的艺术创造从设计变为现实,体会到这个过程中的艰辛和快乐,激发他们的设计兴趣和创新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该利用多种实践渠道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更多的艺术创新灵感。例如,定期举办学生主题展览、创设校园艺术环境,设立项目活动基地等,通过活动参与的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加,艺术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学校和企业结合,建立自己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具体实习中参与企业设计,发挥自身专长,体验从设计思路到产品的成功喜悦,提高自信和学习的自觉性,这对于他们适应现代社会需求、面对将来的职业竞争以及其人生长远发展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利用现代媒体,鼓励学生走出去参加各种创意技能大赛,在增加阅历的同时,磨砺自己、提高自身的心理和技能。通过这些举措,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认知水平迅速得到了大幅提升。

三、对高职美术教学新走向的展望

在飞速发展的21 世纪,培养创意人才、进行创新教学是国家教育的重要战略目标,而高职美术教育正是培养现代人才独创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开展面向新语境的创新美术教学刻不容缓,这是我们每一个高职美术教师都要面对、探索的重要课题。在新世纪的教育目标指引下,高职美术教学已经迈出了现代性改革的新步伐,假以时日,高职艺术学校一定会成为现代优秀创意人才培养的摇篮。

参考文献:

[1] 韦静涛.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与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河池学院为例[J].丝绸之路,2009(14)

[2] 王岗峰.美育与美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3] 王志明、许笑松.艺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孙健,首都师范大学艺术硕士,山东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美术专业基础教学和研究。

猜你喜欢

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车内教育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教育心得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让教育成为终身之择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