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机会教育”帮女儿学数学
2014-05-30樊一中
尽管我和太太年纪都很大了,女儿年纪却还小。每每听到周围中国朋友的孩子如何有出息,总有些压力。我们经常对彼此说,也对孩子说:“我们不和别人比,只要自己尽力就行。”但完全否认这种压力显然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我数学好,英语差,所以好几次“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爸爸英文不好,你只有靠自己努力了。爸爸会帮你学数学,但你也要自己配合。”数学怎么个帮法,说来容易,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
小朋友不会喜欢上课式教育,勉强听了,事后也很容易忘掉。何况在学校听老师上课是没办法,干吗回家还要听爸爸妈妈上课?一次偶然的机会,太太说了一句“机会教育”让我恍然大悟。
于是,我开始留意女儿在家庭作业中出现的机会,进行“机会教育”。从三年级开始,她每次做完数学作业都要让我过目。做错的题目我会指出,但不许她“改正”,否则老师就以为她什么都懂了,从不犯错。有时候她做对了题,但方法欠佳,我也会指出。
做除法总是比较困难,她至今还没完全掌握。我就对她说不要着急,连计算机做除法都比加减乘要慢得多。她瞪大了眼睛:“真的?”我告诉她以前的计算机做加减乘与除法的时间比大约是1:5,现代计算机是1:2.3,爸爸测试过的。
她喜欢图形规律,但有点走火入魔,连做选择题也要从四个选项中找点“规律”。我告诉她寻找规律是一个很宝贵的优点,门捷列夫从已知的50多个元素中寻找规律,从而制作出包含近100个元素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但选择题答案的字母顺序是随机的,要寻找规律就是浪费时间了。
除此之外,我更喜欢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机会,引经据典,激发她对数学的兴趣。
有一次出去旅游,她问了一个关于金字塔的问题,我就给她讲了关于多面体的欧拉定理:多面体的顶点数V、棱数E及面数F有简单关系:V+F-E=2。结果,有段时间她看到任何多面体,不论是华盛顿纪念碑还是水晶蜡烛台,都会情不自禁地停下来验证欧拉定理。
当然,这种“机会教育”需“投其所好”。我有一位朋友是相当有名的北卡大学教堂山校区的博士。有一次我和他两个女儿(大女儿和我女儿一样大)聊天,我女儿也在场。我给他们讲了拉丁方的故事。4种花色的扑克牌共16张,如何把它们排成4X4方阵,每一行每一列不能有同样大小、同样花色的牌。现在假定一副牌有6种花色,能不能把6种花色、6种大小的牌排成6X6方阵,要求与前面的4X4相同。我也给她们讲了问题的起源——腓特烈大帝阅兵的真实故事。我告诉她们,大数学家欧拉这次也出错了。自从知道了“欧拉定理”,欧拉成了女儿的偶像,偶像出错,她简直觉得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接着对朋友的女儿说:“这个问题最后是你爸爸学校的数学家解出来的。”大家可以想象,小女孩听到这儿有多么激动,她说要回去告诉爸爸。
因为我见缝插针的“机会教育”,女儿觉得数学是一门饶有趣味的学科,学习的热情也大大提高。当然,要进行这种“机会教育”,施教者必须博览群书,且过目不忘。
(樊一中 上海松江人,现居美国。著有《华尔街数学——我的数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