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画人物造型审美的历史流变

2014-05-30苏晓明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审美观念人物造型国画

摘要:国画艺术中蕴含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彰显我们民族文化艺术魅力的瑰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国画作品中人物的造型审美观念也是不同的,其中体现出了时代和历史流变的特征。在人物造型方面,早期的国画注重通过“以形写意”的方式来表达意义,其中体现着我国传统思想的含蓄美。近现代以来社会动荡不安,国画的人物造型比较偏重于转向西方的写实笔法,也是对传统国画人物造型的技巧进行的补充。20世纪80年代之后,大家对于忽视已久的传统笔墨技法又开始了关注,在国画的人物造型方面又开始回归传统,其中对人物造型的写实方面有了减弱的趋势,力求凸显其中的笔墨情趣和民族的主体精神。

关键词:国画 人物造型 审美观念 历史流变

一、国画人物造型审美的内涵

国画艺术中蕴含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对国画作品中人物的造型审美观念也是不同的,其中体现出了时代和历史流变的特征。

(一)国画人物的造型

国画的人物造型,指的是作者通过运用毛笔、宣纸或者绢帛等材质并结合自己的创作笔法,对人物进行“以形写神,以意写形”的描绘过程。其中体现出了创作者对于绘画的人物对象的情感及认知。

(二)国画人物审美的发展与变化

国画艺术承载着中国优秀文化传承的价值及意义。我们知道,艺术都是源自于生活的,因而国画的创作在其发展历程中,也是历经了时代和社会的冲击和影响。从造型审美方面来看,其中存在着由古代的意象造型到现代写实主义造型转换的鲜明特征。

二、传统国画中的人物适型审美

传统的国画时期,主要是对明清以前的人物造型审美的特征及发展状况进行探讨,从国画人物造型的源头方面对整个人物造型观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及认知,我国自身的艺术特质及传统的哲学思想在这一时期的人物造型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它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一)传统国画中人物造型的特点

1.在造型基础上是以线性勾勒为主。早期的国画在人物造型方面的技巧,主要是采用线条勾勒骨干的方法。虽然这种笔法仅限于线条,但它却具有很强的概括及表意功效。楚汉时期绢帛采用的是质朴古拙的线条、梁楷采用的是粗笔写意式的线条、唐代的吴道子多用粗细快慢转折的线条等。这些线条的风格完全不同,其造型的结果也体现出了创作者不同的艺术素养及内心情感。通过对线条笔法方面疏密、节奏还有墨色的干湿、浓淡等技巧的运用,可以让人物的造型富有丰富的艺术魅力。

2.采用书画同体的方式为画意添色。我国有“书画同源”的思想,也就是说在书法和绘画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共同点,它们在进行创作时采用的技法都是要运用毛笔的节奏变化来完成作品的创作,因而,书和画之间有着天然的关联,宋元时期就非常注重以书入画的技法运用。当文人画兴起后,书和画之间的关联更加的紧密,这是我国绘画艺术中的独特现象,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征。把书法融入到国画的人物造型中,是对人物造型的进一步补充,这种方式的技法,会让人物的造型与题词的笔法风格及意境相吻合。

3.运用以形写神的技法进行抒情达意。传统绘画艺术中基本的造型观念就是“以形写神”,这是东晋时期的顾恺之提出的,也就是说在写意和写实之间,更加强调写意的造型技法。这一方面是源于创作者主体情感传达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传统的笔墨技法在写实方面有着巨大的局限性,因此,创作者往往追求的是毛笔的韵律及节奏感,以此来达到神似的目的,这就让写意的笔法成为了我们国画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4.善于遵循各家的技法。我们的教育理念都认为“万事都有法度”,就是说有规律可循。在国画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经过许多文人和艺术家的不断积累及总结提炼,在人物造型的绘画技巧方面总结出了许多的规律,包括墨法、笔法、色法等一整套的技法系统及相应的审美标准。比如,六朝的陆探微开创出了人物绘画造型的“秀骨清像”, 石格、法常、梁楷等则开创出了以粗笔墨对人物进行大写意的技法。这些都可以给国画学习者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路径。

(二)传统国画人物造型的审美价值

我国传统的国画人物在造型方面的笔法主要是以意象为主,这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精神的一种体现,和我国人民推崇的中庸及含蓄思想有密切的联系,也和我国人民的审美需求相吻合。同时,人物造型的这种表达方式又反作用于人们的审美体验。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不同历史时期人物造型方面的风格也是完全不同的,这些造型风格也是对于当时时代人们精神状态及审美风尚的反映,它起着传播文化的作用。

三、近代国画中的人物造型审美

近代探讨的主要是从清朝后期至新中国时期这段时间国画在人物造型审美方面所产生的诸多变化。这个时间段是我国文化发生巨大变动的时期,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之后,国画在人物造型方面也具有了很大的革新局面。

(一)近代国画人物造型的特点

1.受复古思想的影响,缺乏创新观念。清朝时期的陈洪绶及任伯年等都是成就很杰出的画家,但在清朝后期整体的社会衰落局面下也呈现出了衰败的景象。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封建思想和保守思想为主的政治统治下,文化艺术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阻力,再加上当时面临的是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因此,艺术上的创新几乎是举步维艰的。

2.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革新中国的创作。在“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下,我国在美术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这时候人们普遍都认为传统国画中注重人物意象风格的造型是保守和出世心态的体现,人们开始大力把西方的写实主义技法引入到中国,希望借此对我国国画中人物的造型方式进行革新。一大批画家开始出外留学,20世纪初,如徐悲鸿、林风眠等画家都前去海外留学学习绘画艺术。1932年,徐悲鸿提出了要对中国画进行改良的“新七法”,主要包括,“一,位置得宜;二,比例正确;三,黑白分明;四,动态天然;五,轻重和谐;六,性格毕现;七,传神阿堵。”这些人物造型的方式实际上是通过借鉴西方的写实笔法对中国传统画进行的补充和改进,这都让人物造型审美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通过绘画艺术来对现实进行描绘。在社会动荡,内忧外患的时代,传统国画中的“不求形似”的造型方式无法有效的对黑暗势力进行揭示,也无法有效地鼓起人们的战斗精神,因而,在人物造型方面,笔法就偏向了写实主义描绘现实的一面。比如,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就用写实的笔法传达出了丰富的社会思想,表现出了作者对现实和社会的忧患意识以及对于振兴中华民族的坚强信心。

(二)近代国画人物造型的审美价值

近代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国画的人物造型方式开始转向了写实主义的倾向,这是对于传统写意笔法的补充和改进,开辟了20世纪国画发展的新路径,这种表现方式也成为了近代国画人物造型审美的主流思想,对中国国画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四、当代国画中的人物造型审美

1979年后,党的文艺方针促进了国画艺术的繁荣发展,国画的人物造型审美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局面,人物的整体造型风格体现出了时代发生的革命性的变化和变革情况。

(一)当代国画人物造型的特点

1.发展格局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我们在对西方的人物造型技法进行去粗取精的借鉴基础上,对我国的国画人物造型进行了革新,西方的写实主义造型观念给我国国画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启示,这本身也是和绘画艺术的自由精神相符合的,同时这种表现方式也让大众的审美取向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态势。

2.对传统的继承及回归。20世纪的国画发展中比较注重西方的写实主义笔法,对于传统的笔墨意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忽视。20世纪80年代之后,大家对于忽视已久的传统笔墨技法又开始了关注,在国画的人物造型方面又开始回归传统,其中对人物造型的写实方面有了减弱的趋势,力求凸显其中的笔墨情趣和民族的主体精神。

3.通过人物造型来反映生活。现代的艺术氛围更加崇尚自由化和多元化,这就让国画的创作者可以有自己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当代的国画人物造型多是体现创作者的生活感悟,在其中也逐渐把都市文化风尚融汇了进来。比如,通过在人物造型中采用非规划化的笔法来描绘出现代科技化社会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压力,还有一批创作者走出了城市去描绘世外桃源的理想生活面貌,因此,也出现了不少描绘原生态生存意义的作品。

(二)当代国画人物的审美价值

从整体上来说,当代的国画人物在造型审美方面呈现出了创新和继承相融合的特点,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当代的人物造型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描绘出了人们在现代工业化生存境遇下的生命感受,这些都有极强的艺术价值,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

(三)影响当代国画人物造型审美变化的因素

1.西方的绘画文化对国画的人物造型审美产生的影响。西方的绘画文化对国画人物造型审美所产生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西方的绘画艺术偏向于理性的写实笔法,而我国国画中却带有鲜明的传统古典哲学思想,比如重“道”轻“器”,“无拘无束”等思想,这些都使得传统国画所追求的是形而上的神似,西方的绘画艺术是对国画的一种革新和补充。二是西方的素描手法增强了我国国画中人物造型的精确性,用明暗变化的手法凸显出了人物的立体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国国画艺术的多样化发展。

2.市场经济环境对国画人物造型审美产生的影响。市场经济对于国画艺术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们开始寻求精神文化的满足。如沙龙、画展以及艺术宣传等方式,让中国画的市场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这种基于市场经济的审美取向也让国画创作产生了新的转变,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国画人物创作体现出了更多的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五、关于国画人物造型的创新思考

国画作为我国文化的象征,凸显出了我们自身的民族文化特色和魅力。要想让国画的人物造型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我们必须要坚持以民族文化为主的思想;其次,在坚持和继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在国画人物造型中融入更多的时代精神风貌,让国画艺术成为传达时代人文气息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西安:陕西美术出版社,1987

[2] 张启亚.中国画的灵魂—哲理性[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

[3] 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4] 卢辅圣,徐建融,顾文达.中国画的世纪之门[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5] 张望.水墨象形—张望意笔人物写生[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苏晓明,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美术系讲师。研究方向:国画工笔人物。

猜你喜欢

审美观念人物造型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山西面塑人物造型动态概括法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苗家织女(123cm×122cm)
国画欣赏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雅”
论通过网络文学培养青少年“仁善”的审美观念
Toy store stops selling drug—dealer dolls
国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