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2014-05-30程波涛
丁梦周先生1934年生于宿州,著名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淮北师范大学教授,原美术系(现为美术学院)系主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淮北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安徽书坛八老”之一,在安徽有“南黄北丁”之称。丁梦周教授长期致力于文艺理论、书法研究和教学,在书法创作、理论、美学、文学、美术及教育等学科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理论专著有《书法艺术概论》、《中国书法与线条艺术》、《风雨南窗》等。在《书法》等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有《论书法线条的属性》、《论书法线条艺术》、《论书法线条的品格》、《论书法艺术线条的造型规律和原则》《论书法的完善性及其发展惰性》等。其中《论书法线条的品格》一文已被上海书画出版社收入“20世纪书法研究丛书”《审美语境篇》一书中,其中书法理论专著《中国书法与线条艺术》多重再版,被列为我国很多高校书法理论丛书之一,被台湾高校列为美术类硕博必读书目。在当今书坛,既有扎实的传统功底,又有敏锐的前瞻性视野;既有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并为书学界所瞩目的“艺舟双楫型”书法家是不多的,丁梦周教授便是其中一位。先生的书法诸体兼善,其行草作品,意气足,笔力健,笔姿多变,章法灵活,束放巧拙互见,疾涩浓淡相呈,形成了苍健雄浑、壮采纷呈的个人风貌。
一、骨力苍健 沉着酣畅
丁梦周先生的书作以行草积力最深,其行草作品大都跌宕雄伟,笔势开张,具有法度森严的风格和沉着遒劲的韵致。行草作品《随风潜入夜》,以中锋行笔为主,结构跌宕开阖,云涌,一气盘旋;草书《鱼龙潜跃水成文》,以颜体筑基,掺以二王,又终以己意行之,字势雄强,骨峙于外,神藏于内,雄犷之气,磊落之意,喷泻于毫端,作品中那灵动跳跃的点、线,随着激情旋化为雄浑、高亢而激昂的力之“交响”;而草书《绿杨烟外晓寒轻》,亦以气胜,结体夸张,返熟以生,傲兀奇崛,不拘于成法。先生的极少数草书虽给人以仓然捉笔、率尔操斛之感,实则为先生兴到之作,充溢着遒媚互生、飘洒奇丽的书法意味。当然,他偶尔也会有个别书作因气格过于老辣苍浑,略有枯索、伤韵之嫌。
清代刘熙载曾云:“杨子以书为心画,故书也者,心学也。”书为心画,亦如其人。丁先生的草书老笔纷披,苍浑奔肆,线条苍而不滞,带有悍强意味和浪漫气质,由此可见出他性情和气质的一面。
二、笔墨灵活 意境开阔
丁梦周先生的书法创作,从不刻意追求形式和笔法上所谓的“精致”,而是注重在创作中传达书家个人的精神深度和审美品质,故其书法极具表现张力和艺术内蕴。先生书法创作中用笔、结体、布白、行气控制得当,爆发有力,书法意趣丰富而多变。在笔法和墨法上,他师古而不泥于古,循法而不固守成法,勇于突破传统创作中一些惯常思维定势;在笔法运用方面,他时常中锋、侧锋、绞锋、逆锋并用,且擅于以笔摄墨,墨法活脱,很多书作中焦墨、渴墨、枯墨、淡墨并置,燥润相间,从而达到了出奇制胜、技道互融的艺术效果。
先生的书法创作讲求笔墨的品格和气象,更注重意境的营造。他还善擘窠行书,《涛》、《云》、《滄》、《神怡》等作品,皆落笔苍茫,雄浑沈古。可以想见先生创作这些榜书大字之时,似鲁阳挥戈,万象在旁,神与天游,心手两忘。这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丁先生具 有鲜明的现代书法特征的一些作品,这里仅以《江空秋月》为例,这幅作品以墨的变化开启意境,将浓墨、湿墨、淡墨的互渗和晕化,充分运用水、墨相融的奇妙变化,营造出充满化机的形式空间,给人以萧疏、淡远的审美感受。
三、格高情深,意多于法
丁梦周先生经历过社会的动荡和人生的浮沉,这使得他的文化素养和人生体悟较一般书家要厚重得多。他的书作能与古人相遇于精神寂寞之处,创作能够把生命诗情与书法意绪有机交融。先生以篆籀笔法创作的扇面《不拘小节,终累大德》,迹简意淡,笔姿古雅;草书《寥廓江天万里霜》,字势流转跳越,恣意酣畅;隶书《野渡无人》、《君子无逸》和《独鹤于飞》,结体宽博、疏朗,书作中巧妙地融入了画意与文心,这种闲适趣味所营构的书法意境空濛而迷远,一片化机。这类“大象”与“大意”交融的书作,现代意味浓厚,意象性特征鲜明,与先生深沉苍浑风格的书作不类。
丁梦周先生的很多作品都是意多于法的,如现代书法作品《秋江》,水墨交融,意境凄迷。在我看来,这并非是先生追求笔墨效果的浅薄“炫技”之为,而是含有精神意味的书法形式探索,浮泛在尺幅之间的瑟瑟寒意更像是秋荼世味,亦不乏人生的错愕伤感,或者说潜含着沧桑岁月回眸时的刹那悲凉之感。他的草书《寥廓江天万里霜》、《醉卧清风》、《踏浪》等,皆为“率意触情,草草便得”的率性之作,多来自于先生平素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时意与境会的瞬间“触动”,故而能够纵横中度,左右逢源。这类极富时代感的现代书法作品,新意叠出,不仅有让人赏心悦目的形式意味,更能见出书法应有的精神内蕴和人文厚度。
四、学养有素,艺舟双楫
丁梦周先生数十年勤于临池,敏于创作,先生晚年的书作落笔益壮。他曾说:“世上没有不拿笔的书法家,也没有只顾写字的书法家。”在长期的书法教学和创作实践之余,丁先生还经常对美术史、文化史、书法史及理论中一些主要问题进行过审慎而精深的思考,他的专著《中国书法线条艺术》,体大思精,博雅宏通,见重于艺林。
退休后,丁梦周先生遁迹喧嚣,淡泊名利,书作中常落款“半隐”。他在“虚静庐”(书房)中安然地澄怀味道,游心书艺,把书法作为参悟生活和超然人生的一种方式。作为学者型书家,丁先生注重书品与人品的知行合一,他一生耿介刚毅,气骨铮铮,故其书艺与学术不肯随人俯仰,亦不愿曲学阿世。他的书房常挂一幅自撰的隶书条屏“与千卷图书为伴,留一根脊骨做人。”先生的风节高标,由此可见。
作者简介:
程波涛,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