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似蜜,终究是水
2014-05-30姜浩端
姜浩端
新技术恐惧症不过是一种本能性自我保护,大数据技术本身所引发的问题终将被技术进步所克服。需要思考的,是基于大数据重大意义的深层次应用, 是在更高框架上如何获取利益的主导思想
源于数据挖掘又高于数据挖掘的大数据思维已成为当前阶段创新思潮的主导力量,大数据应用对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几乎已成定论。在科学研究范式层面,已出现从推理演绎驱动向数据驱动拓展的苗头;在商业创新层面,对大数据的主流讨论由概念层面向专业技术层面延伸,数据分析文化逐渐普及,预示着各厂商和组织正尝试突破技术障碍,以快速实现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大数据创新应用。大数据的兴起有三个层面的重要意义。第一个层面是技术层面:作为分析的基石,大数据将加速消减现实世界的信息不对称及交易成本,由此更快地实现信息技术对现实世界的改造。那些基于信息不对称而存在并盈利的商业组织和模式将受到更为严峻的挑战,引发生产模式、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第二个层面是知识层面:通过大数据发现以目前的认知能力难以发现的新知识,有可能使最先应用这些新知识的企业获得竞争者尚未具备的竞争力,其核心价值在于相关性预测;第三个层面是经济社会层面:数据作为一种与现实世界相映射的人工编码,使在逻辑基础上通过人工语言构建映射现实世界的泛在数字世界成为可能,并通过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互动与融合,深刻改变经济、社会的治理框架。在大数据的商业应用推进过程中,大数据中蕴含的浅层知识目前尚未被充分挖掘。领先于竞争者挖掘出有价值知识并与商业需求结合,是当前阶段大数据应用企业的取胜之道。由此驱动相关技术发展,不断突破大数据应用中计算能力的技术瓶颈。随着数据公开和共享的进展及知识挖掘的不断深入,比“快”的竞争最终会陷入“红海”。数据本身将不足以支持企业的竞争优势,竞争会沿着大数据产业链展开相关整合,综合竞争优势将得以体现。如果大数据技术是一种通用目的技术,从技术层面,理想的结果是你最终感受不到大数据的存在,正如你感受不到车轮、火药、塑料、内燃机。但是,大数据应用已将人性在更深层面拖入了这场创新。大数据应用的重大利益,远不只技术和知识层面。对大数据的理解和应用,不但取决于对时代背景的认识,更取决于对人的生存方式及社会运转方式的终极思考。在消减现实世界的信息不对称及交易成本的同时,数字世界会不会有更大的新的信息不对称?以直观方式难以认知的新知识的应用将以何种方式来迎合和挑战人性?以数字方式对现实世界的全景映射和把控是否也可以定型出一种你不想得到的治理架构?软件定义世界,什么定义软件?新技术恐惧症不过是一种本能性自我保护,大数据技术本身所引发的问题终将被技术进步所克服。需要思考的,是基于大数据重大意义的深层次应用,是在更高框架上如何获取利益的主导思想。正如对货币的比喻。“货币似蜜”认为货币在经济体内游走,所到之处摩擦力不同,因此,能够暂时改变资产与商品的相对价格,并刺激投资、消费行为的改变。“货币似水”认为:货币流到经济领域就迅速均匀地流淌开来,对所有人机会均等,不过影响了总体物价水平。更深层次的隐喻,我想可能在于通过操纵货币价格来调控经济走向,短期内还是很有甜头的。但我们没有看到靠操纵货币能成为经济强国的案例。获取竞争力的根本,还是来自创新所提升的效率。在以大数据构建映射现实世界的数字世界过程中,决定真正竞争力的,不是数据。大数据应用如果在框架上具有可持续性,我们终将看到:数据似蜜,终究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