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的“约会时间” 等
2014-05-30
刘墉的“约会时间”
刘墉,被称为“沟通青少年心灵的专业作家”。
他奉行的约会时间规律是:约定几点就几点到,有时宁可晚到一点点,也绝对不早到1分钟。
跟我们理解的恰恰相反,我们宁可早到,觉得显得尊重,其实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因为主人是按照约定时间准备的。
2013年5月31日,刘墉应邀来到西安交大讲学,约定晚上19点开始。
几天前,他在电话中问负责人:“门口到演讲大厅要走多长时间?”
负责人迟疑了一下说:“大约5分钟。”
刘墉说:“那好,我18点55分到门口。”
负责人赶紧说:“好,我们接您,这里堵车很严重,希望您早点到。”
刘墉笑了笑说:“放心。”
那天下午16点的时候,刘墉来到距交大门口几步远的咖啡厅喝咖啡,到18点45分起身结账,出来后便看见交大门口焦急等待的学生们。
刘墉走过去,负责人赶紧握住他的手说:“您这么准时,说18点55分就18点55分,您是飞过来的吗?”对方眼中满是紧张、兴奋和佩服。
这就是刘墉,尊重别人的时间,也掌握着自己的时间。
(摘编自《幸福阅读》 任万杰/文)
人生的节气
夏初,我到菜市场买菜。老人对我说:“买我的吧。”
看他的菜摊,西红柿摞成金字塔样。
我拿起一个说:“这么小啊,还青,远没有冬天时我吃的西红柿好呢!”
老人口中吐钉一般说道:“记着:永远吃正当节令的菜,节令节令,节气就是令啊!”
我買了老人家的西红柿,慢慢地向家中走。他的话,浸着一种晚风的霜凉,久久伴着我。
人生也是有节气的啊!快乐的时候笑,悲痛的时候洒泪。
少年需率真。过于老成,好比施用了植物催熟剂,抢先上市,或许能卖个好价钱,但植株不会高大,叶片不会密匝。
老年太轻狂,好似理智的幼稚症,让人疑心脑幕的某一部分让岁月的虫蛀了,包裹不住漫长的人生。
老是走向死亡的阶梯,但年轻也是临终一跃前长长的助跑。五十步笑百步,不必有过多的惆怅或是优越。
死亡是生命最后的成长,有如银粉色的西红柿被摘下以后,在夕阳中渐渐地蔓延成浓烈的红色。此刻你只有相信,每一颗西红柿里都预设了一个机关,坚定不移地服从节气的指挥。
(摘编自《莫愁》 毕淑敏/文)
真相有时不重要
出差外地,在好友家留宿。
那天,我们在大排档吃了夜宵,肚皮溜圆地回家。好友拿出两盒鲜奶,递给我一盒。
刚要喝,她的婆婆忽然喊道:“赶紧吃点东西,不能空腹喝牛奶!”
好友拿出一片面包,给我撕了一点,自己又撕下一点。
老太太看我们将半口面包塞进嘴里,喜滋滋地忙别的事去了。
“我们刚吃了那么多东西,根本不是空腹。你为什么不和她说呢?”我不满。
好友拍拍我,笑着说:“如果她能在这件小事上获得成就感,我们又何必告诉她真相呢?真相对她不重要。”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真相不重要”。
不久后,与另外一位朋友闲聊,说起公司流水线上的一件小事。
两位员工用同样的方式打包产品,老板每次经过都要说,哇,这看上去不够结实哦。A总是一声不吭地加一根绳子,B则会长篇大论地证明自己的包装多么科学。
可是不久,A升职了,B依然在流水线上。
半口面包与一根绳子本身并不重要,长辈、领导或朋友在关心你的肚子是否饱足、包装是否结实的同时,更关心的是当自己的话落地时,能否看到想要的效果。
如果你一味坚持那并不重要的真相,于他而言,就是一种失败。
(摘编自《领导文萃》 艾小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