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的日子红火了”
2014-05-30张万盈谭岷江
张万盈 谭岷江
2014年8月1日晚上7点钟,石柱县龙沙镇大沙社区。
50多岁的眭庭学准时打开电视,收看《新闻联播》。
老伴陈仪梅从冰箱里抱出一个西瓜,喊儿子切开,为大家解暑。
窗外是平坦的马路,路对面是几亩园地。
跨过园地,一条水泥路直通县城。
“变化太大了。一家人都跟着享福了,命运完全改变了。”老眭笑着说。
眭庭学偶尔会将眼光转向窗外东北方向——目光所至的遠方,是成片的高山。
那是老眭以前住的地方。
“永远都不想回去了。”老眭的声音里充满沧桑。
“高、贫、苦、难。”这是老眭对以前住的地方抹不去的记忆。
海拔1200米,山路蜿蜒崎岖、碎石遍地,交通极其不便。
下一次山要走两个多小时,一个来回要大半天时间。
“畜生都不愿意下山,走起来太费劲,更何况是人。”老眭边说边比划。
而且房屋破陋,一家六口人挤在两间房子里,冬季潮湿、夏天闷热。
人均年收入不足6000元,农作物主要是辣椒、烤烟和马铃薯。
“下面不上来,上面下不去。有好东西也只能贱卖。”老眭说。
要是赶上收成不好,生活就更拮据。
由于生活困苦,老眭所在的村流行着一句话:有女不愁嫁,有儿难成家。
就在老眭犯愁时,变化悄然而至。
借助22件民生实事的大力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的消息传到老眭耳朵里。
“这是真的吗?”老眭有些疑惑。
2014年1月28日,疑惑变成了现实——老眭带着一家人入住新家。
这一夜,他辗转难眠。
“总是不相信这是真的。我的新房子有118平方米,房子底下还有一个30平方米的门面房。”老眭说。
从破旧土坯房到宽敞小楼房,巨大的变化让老眭一时难以适应。
“房子是四室一厅,四面透光,设计得太好了。”
“两个宽大的卧室,一个给闺女,一个给儿子。”
…………
还不仅仅是这些。
2014年6月,由于山下土地肥沃,老眭家地里的庄稼收成不错,光玉米今年就能卖将近6000元。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是我们去年纯收入的一半了。”老眭掐着指头算着。
不远处,几家小型企业正在招工,也有蔬菜大棚在招技术指导员。
“我想去当蔬菜技术指导员,我对这个比较熟悉嘛。”老眭自信地说。
有这么多的挣钱门路,老眭心里无比舒畅。
老伴陈仪梅也有自己的打算:“我准备利用门面房,做做小生意。”
“那以后我们的日子就更加红火了。”老眭在一旁补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