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心肺复苏训练方法的效果比较1)
2014-05-30喻爱芳周艳萍
喻爱芳,周艳萍
心搏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危急的急症,可迅速导致病人死亡。而心肺复苏术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就是对此所采用的最初级急救措施。护生即将毕业实习走上工作岗位,对其进行CPR训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不同的CPR训练效果,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有效的CPR教学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二年级中专护生200人,均为女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100人,年龄(17.05±0.95)岁,理论考试成绩(83.16±5.32)分;对照组100人,年龄(17.12±0.73)岁,理论考试成绩(82.35±6.13)分。两组学生年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训练方法 按照《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及治疗建议》[1],制定2010版心肺复苏操作考核标准(见表1)。将每组分为4小组,每小组25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由同一教师按照相同的方法示教,课后安排6学时训练。干预组采用北京医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医模)心肺复苏训练及考核系统(JW4101)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北京日正华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日正华瑞)心肺复苏模型PP2300进行训练。3周后按统一考试标准考试。考试所使用的模型为日正华瑞心肺复苏模型PP2300。比较两组操作考试成绩。
北京医模心肺复苏培训及考核系统(JW4101)具有训练、考核和竞赛3种模式,其中考核与竞赛可选择采用2005年或2010年心肺复苏版本。由心肺复苏模型连接计算机,在操作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时可以在计算机呈现吹气量、按压部位、按压频率及深度;操作结束时可以显示操作全过程的吹气正确率、按压的正确率以及抢救成功与否。日正华瑞心肺复苏模型PP2300则只有半截模型人,没有连接电脑等监测系统。由监考教师评判考生的按压部位、深度、频率以及人工呼吸的有效性和最后复苏效果。
表1 2010版CPR操作考核表
2 结果
2.1 两组心肺复苏考核成绩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心肺复苏考核成绩比较 分
2.2 两组操作项目扣分情况 干预组在第5项、第6项、第7项、第10项、第11项扣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即干预组由于训练使用的模型不同,在心肺复苏操作中按压部位、按压频率、按压深度、人工呼吸方法和吹气效果方面掌握程度较对照组高。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模拟医学教育方法同传统的教育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培训效果,现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2]。CPR技术的学习与维持,几乎可以全程借助于模拟人的训练来达成[3]。目前,我院使用的心肺复苏模型有北京医模心肺复苏训练及考核系统(JW4101)及日正华瑞心肺复苏模型PP2300。本研究受试的200名中职护生分别使用这两种心肺复苏模型,结果显示,干预组操作总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由于干预组学生使用的复苏模型可以通过电脑显示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按压部位是否偏移,按压深度是否足够,按压频率是否正确以及吹气量是否适量等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将以数据的形式客观记录。可以在训练过程中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利于下一次操作时及时纠正。这样不仅提高了操作的准确率,也提高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这种具有客观的定量评估系统的模拟人是学生课后进行CPR训练较好的辅助工具,学生可以自主练习。而对照组使用的为半截模型人,没有连接电脑,无法知道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能依赖老师或者操作较好的同学指出不足,而当老师不在或者指出的问题不客观的时候,这组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就会降低。这可能也是干预组操作总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原因。
另外,从考核结果看,由于训练使用的模型不同,干预组在心肺复苏操作中,按压部位、按压频率、按压深度以及人工呼吸方法和吹气效果掌握程度较对照组高,其余项目则无明显差异。干预组可通过观察电脑上客观记录自己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最后在按压部位、按压频率、按压深度以及吹气方法和吹气效果等方面错误率降低。而在其他方面如判断颈动脉搏动、按压的姿势和开放气道等方面,两组得分无明显差异。提示,客观的反馈能增强学生训练CPR的积极性。北京医模心肺复苏训练及考核系统(JW4101)具有客观的定量评估系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CPR操作的正确率。
由于CPR操作的特殊性,模拟人的正确选择是提高护生CPR操作合格率的保障。中职学生往往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尤其是在课后自行训练的时候,对此,学校应创造条件购置合适的CPR模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陈永强.《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及治疗建议》解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317-320.
[2]高晓红,金瑞华.医学模拟教育的应用概况[J].护理研究,2008,22(6C):1603-1604.
[3]许乐,李琳,陈欣彦,等.本科护生施行成人心肺复苏术训练成效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08,5(6):24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