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轨道交通川杨河车辆基地工艺设计
2014-05-30魏强
魏 强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251)
1 概述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由单线建设向网络化建设、单线运营向网络化运营的趋势发展,轨道交通在规划、建设和运营等方面“资源共享”理念的提出,正好顺应了形势的发展,得到了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各方面的广泛重视和应用。
轨道交通线网需要配置大量的车辆,随之配置大量的车辆基地,相应占用大量土地和配置众多维修设备,如果能从网络的角度统筹分工布局和建设,通过网络通道实现集约化生产,在满足车辆检修需要的同时,避免重复建设,充分促使维修设备设施的共享和合理利用,节省工程投资和运营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通过资源共享,整合线网资源,还可以进一步节约土地资源,稳定后续建设必需的用地范围和位置,城市规划部门可以有效地进行用地控制,以减少征地拆迁的社会矛盾,降低前期成本。
上海轨道交通川杨河车辆基地就是根据线网规划,将11号线、16号线、13号线三线的车辆基地共址设置、资源共享的车辆基地,其场址位于浦东新区华夏路和罗山路东南角、规划御桥路北侧、磁浮线的西侧,由定修段、综合维修中心、材料总库3部分组成。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主要对川杨河定修段工艺设计进行介绍,综合维修中心和物资仓库两部分的介绍从略。
2 功能定位及任务
2.1 功能定位
上海轨道交通川杨河车辆基地定位为11号线的定修段、16号线的定修段、13号线的停车场,11号线和16号线的大架修由赛车场车辆段承担,13号线的定修及大架修由北翟路车辆段承担。川杨河车辆基地以共址合建、资源共享为原则,统筹分配各部分功能定位,详见表1。
表1 川杨河车辆基地功能定位
2.2 任务范围
川杨河车辆基地的任务范围如下。
(1)三线各自配属车辆的管理;
(2)车辆的停放及日常保养任务:承担三线配属车辆的停放、列检、客室清扫和定期消毒、外体清洗、双周双月检、司乘人员换乘及出退勤、技术交接等;
(3)车辆检修任务:根据车辆检修制度的安排,承担11号线和16号线车辆的定修及三线的临修,包括检修计划的安排、定修及临修作业、检修质量的验收及技术交接等;
(4)设备维修任务:负责车辆基地设备机具的管理和保养、管理范围内各系统设备的日常巡检和维护工作;
(5)物资供应任务:负责各系统在运营、检修过程中所需的各类物资材料、备品配件及劳保用品等的采购、存储和发放;
(6)车辆基地行政技术管理;
(7)列车救援工作。
3 资源共享的内容
(1)资源共享的网络通道
川杨河车辆基地三线站场线路之间设置了地面联络线,形成三线之间的网络车辆通道,直接在车辆基地内实现3条线路之间的列车转线作业,不必再设置正线车站的联络线,列车转线便捷且投资较小。
(2)定临修资源共享
定临修设施包括定修库、静调库、吹扫库、不落轮镟库、临修线、试车线和相关车间及设备,根据检修规模集中设置检修库1座,架车机、不落轮镟床等检修设备均按1套设置,能满足三线车辆检修作业的要求,其他线路不再重复建设,实现定临修资源的共享。
(3)列车救援资源共享
列车救援设施包括内燃机车、救援工具车以及其他救援设备和机具。列车救援用内燃机车、平板车应与车辆基地调车设备、综合维修正线巡检设备统筹配备,并满足内燃机车多机重联功能要求,实现互为备用。
(4)综合维修及物资仓储资源共享
根据三线功能定位,集中设置综合维修中心及物资总库、易燃品危险品库。综合维修分别设置工务、供电、通号、机电等工区,实现正线及车辆基地设施的检修和抢修功能。物资总库采用自动化仓库,负责三线备品备件及物资的仓储。
(5)生活办公设施资源共享
生活办公设施如基地办公楼、食堂、浴室、乘务员公寓等,三线集中设置,统筹分配使用,统一管理,实现共享共用。
4 车辆运用、检修工艺流程
(1)车辆运用工艺流程
列车入段后,如需洗刷,则直接进入车辆洗刷线完成洗刷作业,并通过牵出线进入双周三月检或停车列检库;如不需洗刷,则直接进入双周三月检或停车列检库。列车经过双周三月检、列检或停车待班后,按行车组织出段运行。车辆运用整备作业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车辆运用工艺流程
(2)车辆检修工艺流程
按车辆检修计划,列车入段后,需要镟轮的车辆通过场内联络线进入镟轮库完成镟轮作业,或者用调机将车辆推入检修联合库,进行除尘、检修作业或临修作业。车辆检修作业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车辆检修工艺流程
(3)各修程作业内容
定修主要是对转向架、牵引电机及主要电器进行全面细部检查,对重点部分如走行部分、受电弓、空调、电气控制系统、牵引、制动等的部件进行检查、修理、测试,需要时则对轮对的踏面进行不落轮镟削,定修后应进行整列车辆的静调、动调。
双周双月检主要对车辆的重点部件及系统状态如走行部、牵引制动系统、空调等进行检查、部件清洁、润滑,对易损件和磨耗件进行检查更换。
列检的主要任务是对牵引制动系统、空调系统、车门、车灯、蓄电池等进行外观检查和保养,及时处理影响行车安全的故障。
5 总平面布置
5.1 总平面布置原则
车辆基地的总平面布置应充分利用所选地段的地形地貌和周围环境,以确保修车质量和作业安全、满足工艺要求为前提,以提高作业效率、改善劳动条件、节省工程投资、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佳企业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为目的。主要设计原则如下:
(1)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出入段线不小于2条,且按双向进路考虑,确保列车进出段顺畅、互不干扰;
(2)车辆基地应有汽车运输及消防道路,并应有不少于2个与外界道路相连通的出入口;
(3)总平面布置应以车辆检修为主体,统筹考虑综合维修、物资仓储等各项设备设施的工作性质和功能要求,按照生产、生活、办公三区独立的基本原则合理布置,力求工艺顺畅、作业方便;
(4)房屋设施适当集中布置,综合考虑消防、管线敷设、绿化、环保、卫生及道路等因素,尽量减少占地面积,为安全作业、文明生产创造条件。
5.2 总平面布置
川杨河车辆基地总平面布置如图3所示,11号线和16号线出入段线从就近高架站通过高架桥梁引入,13号线出入段线从就近地下站通过地下隧道引入,顺向分别接三线的运用联合库和工程车库,采用尽端式布置,作业便利。在基地中部设置检修联合库,采用倒接式布置,三线之间设置了转场联络线和牵出线,为三线资源共享提供便利条件。车辆基地集中设置试车线1条,位于磁悬浮西侧,通过2条联络线与场区内股道连接,形成一条自然灯泡线,方便车辆掉头,可以解决车轮偏磨等问题。
综合维修中心、物资总库等建筑集中布置在场区北侧,乘务员公寓等生活设施集中布置在运用联合库尾端,便于职工出行与作业。集中设置基地办公楼1座,与生产区相对独立。车辆基地内各道路互相连通,形成较完整的环形道路系统。
图3 川杨河车辆基地总平面布置
6 运用检修主要设施
(1)运用设施
运用设施主要由停车列检库、周月检库、洗车库及辅助边跨等组成运用库。三线运用库按照各自独立的原则设置,确保互不影响,根据配属车辆数及周月检列位数确定大库规模。
停车列检库每股设检查坑,在库侧设置二层生产办公辅跨,内设运转值班室、出乘室、班组用房等房屋。周月检库设置检查坑、混凝土检查作业平台及防护栏,设置伸缩臂悬挂吊,以满足车顶空调及受电弓检修作业的需要。洗车库设置自动洗车设备1套,采用折返洗,洗刷用水经处理后循环利用。
(2)检修设施
检修设施主要有检修库、试车线等,检修库由定临修库、吹扫库、静调库、不落轮镟库及辅助边跨等组成。检修设施按集中设置考虑,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节省投资。
定临修库共有定修线3列位,临修线1列位,设10 t和2 t起重机各1台,定修线设检查坑及混凝土检查作业平台,临修线设1套地坑式架车机,供车辆起架及落转向架使用。辅助边跨内设置了电气及机械两大检修区及各班组用房。吹扫库为单线库,相对封闭,避免灰尘污染,库内设检修平台。静调库设置检修平台和静调电源1套,供新车及检修后车辆调试。不落轮镟库设不落轮镟床1套,3 t起重机1台。地坑式架车机、不落轮镟床等检修设备均满足三线不同车辆的检修要求。
7 川杨河车辆基地主要特点
(1)三线资源共享
川杨河车辆基地是目前上海市2个三线资源共享的车辆基地之一,资源共享设计应以“先网络,后单线”为原则,结合各线的网络规划、功能定位、建设时序等因素,明确具体资源共享的内容,明确三线的界面划分,避免投资分劈混乱、工程界面不明等问题,实现了在检修设备设施、综合维修、物资仓储、生活办公设施等方面的资源共享。
(2)岛式车辆基地
经河道改移后川杨河车辆基地被3条河道包围,形成岛式基地,共设3处出入口,通过公路桥与场外道路连接,供电、通信信号、给排水等管线通过出入段线及公路桥进出基地,公路桥两侧需考虑管线通道及相应荷载,还需考虑河道及防汛通道与车辆基地的接口。
(3)车辆型式引起的特殊设计
11号线和13号线近远期车辆均采用6辆编组,16号线车辆初期采用3辆编组,远期采用3+3的6辆编组形式,共4个司机室,4个受电弓,列车长度、车门、空调、蓄电池定位等与常规A型车均不同,其编组形式如下:
基本编组形式为:-Tmc*M*Tmc-
重联编组形式为:-Tmc*M*Tmc--Tmc*M*Tmc-
其中,Tmc表示带司机室车辆,司机室端配置无动力转向架,另一端配置动力转向架;M表示中间动车;-表示自动车钩,*表示半永久性牵引杆。
不同的编组形式给资源共享设计带来困难,在工艺设计中需特殊考虑。
因两单元车组重联后中间是不贯通的,所以停车列检库中每列位登司机室平台需设3个,两端设固定式,中间设移动式,为司机及作业人员提供了便利。当2种车型车辆共用一座检修平台时,检修平台的长度、两侧开门位置均需考虑2种车的使用要求,如吹扫库、静调库等。静调库还要考虑静调电源柜的位置,满足2种车都能使用静调电源的要求。
临修线设置了6车位地坑式架车机,可一次性起落1辆、3辆、6辆编组列车,但不同的编组形式、不同的列车长度使架车机的布置有多种形式,综合考虑车辆解编的复杂程度及临修线使用频率,采用11号线车辆编组形式设计临修线,16号线3辆编组列车可直接架车,重联列车架车时,需先解编成3辆编组形式,但要求三线每辆车的架车点需一致。因16号线正线采用三轨供电,其转向架两侧空气弹簧下方均带有集电靴,整个转向架的宽度达到了3.1 m,不同于接触网车辆的转向架,而车辆的架车点正好位于空气弹簧上方,所以常规架车机无法完成车体的起架,需进行改装。为了避开集电靴,将每个架车机的车体架升柱向轨道外侧偏移,架升柱升上去后再由电机驱动横臂伸进车体下方的架车点起架车体,实现了2种车型的起架功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4)试车线设计
为满足三线新车调试及车辆检修后的动态调试,川杨河车辆基地设置了一条高速试车线,长2.57 km,是目前上海最长的一条高架试车线,可满足11号线接触网授电车辆最高速度100 km/h、13号线接触网授电车辆最高速度80 km/h、16号线双制式授电车辆最高速度120 km/h的试车要求,也可作为网络高速试车线使用。试车线采用接触网和三轨两种授电制式,可满足不同授电制式车辆的调试。为保证安全,接触网与三轨联锁,不能同时得电,且在线路两端适当位置设置带电标识,显示当前带电型式。试车线桥面布置充分考虑了安全因素,接触网支柱与三轨分别布置于股道两侧,并在接触网支柱一侧设置了一条贯通的检修通道,方便后期运营检修使用,在检修通道与轨道之间设置了安全栏杆,保证人员安全。
8 结语
川杨河车辆基地设计过程中借鉴了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的许多成功经验,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充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通过资源共享、优化工艺设计,减少了投资及运营成本,提高了车辆基地运用检修的水平和综合实力。
[1]北京城建设计研究学院.GB 50157—2003 地铁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104—2008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3]上海市建设管理委员会.DGJ08—109—2004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S].上海:上海市建设管理委员会,2003.
[4]何宗华,汪松滋,何其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与维修[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6.
[5]殳企平.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工艺及设备[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6]朱捷.节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投资及用地的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03(9).
[7]钱缘君.浅谈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地铁车辆架、大修的管理[J].交通与运输,2011(7).
[8]马晓彤.天津地铁1号线车辆段、停车场工艺设计[J].铁道标准设计,2009(7).
[9]张永贵.天津市区至滨海区快速轨道交通工程车辆基地工艺设计[J].铁道标准设计,2006(1).
[10]温清.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维修体制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