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植术中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不足临床研究

2014-05-30马才顺徐辉杨佳

中国疗养医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牙槽骨种植体自体

马才顺 徐辉 杨佳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口腔科,266071)

种植术中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指的是植体放入种植窝后,与周围骨之间通过相互锁结及摩擦固位作用获得的稳定性[1]。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是获得种植成功的必要条件[2]。随着种植技术广泛的开展,临床上遇到的初期稳定性不足病例较多,我科自2007年开展ITI、Nobel Biocare等系统种植牙技术以来,遇到68例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不足的患者,经过我科种植小组研究采用增加种植体长度和(或)直径方法、种植窝植入自体骨和(或)骨代用品等方法,重新获得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08—2013-08在我科种植牙1 000余例患者中遇到所有初期稳定性不足者68例,其中男性22例,22颗;女性46例,46颗;年龄23~65岁。牙位分布(表1)。

表1 初期稳定性不足牙位分布表

1.2 治疗方法 ①采用单纯增加种植体长度、单纯增加种植体直径或者增加种植体长度和直径方法。②种植窝植入自体骨、种植窝植入骨代用品或者种植窝植入自体骨和骨代用品。选择方法①或②需结合患者曲面断层片和CBCT等X线影像学的条件,若牙槽骨高度和/或宽度足够且同一种植系统有接近长度和/或宽度的植体可供选择则可选择方法①,反之选择方法②,重新获得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

1.3 疗效判定 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准确性和减小误差,治疗方法选择和操作均由同一主任医师操作。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不足表现为松脱、滑丝、扭矩扳手扭力接近0牛顿;成功标准:采用方法①、②处理后植体获得初期稳定性为扭矩扳手扭力达到30牛顿以上;失败: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不足经再处理一年内松动或脱落者。

2 结果

68例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不足的患者,经过再治疗处理后,并进行冠修复,观察1~6年,62例获得种植成功,成功率占91.2%。失败6例中,上下前牙各占1颗,后牙4颗;男性占3颗,女性3颗。6颗脱落牙情况:①某男,58岁,26脱落,牙槽骨质疏松Ⅲ度。②某女,52岁,15脱落,牙槽骨质疏松Ⅳ度。③某男,60岁,17脱落,吸烟>1包/d。④某女,42岁,46脱落,重度牙周病。⑤某男,28岁,12脱落,意外脱落。⑥某女,32岁,31脱落,原因不明。脱落牙位与采取再治疗方法失败关系(表2)。

表2 脱落牙位与采取再治疗方法失败关系表

3 讨论

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不足是种植术中并发症,主观原因主要是术者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手术操作不当所致,因此要求术者技术必须熟练,操作必须仔细。客观原因主要是患者骨质疏松、牙周疾病存在造成[3],有研究提示对诊断为牙槽骨质疏松者在种植牙术前,要进行系统完善的全身补钙,对牙周病患者进行系统治疗稳定3个月再进行种植手术[4]。

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不足一旦在术中发生,手术操作者不要慌张,可根据患者曲面断层片和CBCT等X线等影像学检查,再结合患者选择的种植系统,研究分析采用两种处理方法中的哪一种或者两种方法相结合。如果牙槽骨量高度和/或宽度足够,而患者选择的系统又有相接近的植体,如我科使用的ITI系统、Nobel Biocare系统等。对ITI系统均可采用相同直径的较长长度如12 mm替代10 mm的植体,或以较大直径4.1 mmRN替代3.8 mmRN较小直径相同长度植体,以获得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最后达到种植牙手术的成功率[5]。如果牙槽骨量高度和(或)宽度已到种植体选择最大极限,而种植体已松动无锁结,且选择种植体已是最大直径植体,则取出种植体,可在种植窝内植入一些自体骨或其他骨代用品并且在植体上贴附一层骨代用品颗粒,再植入种植窝内,从而达到摩擦固位的目的。如果间隙大于0.5 mm,则选择较大自体骨块作为楔子固位,间隙内可填充骨代用品,常能达到骨性融合[6]。如果患者自身条件允许或者采用单一治疗方法仍不能达到理想的初期稳定性的效果,可采用两种方法相结合应用,但必须在治疗前决定治疗方案,防止反复操作,增加失败的风险,本文未对此法做重点研究。

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不足再处理后6例失败除与患者自身条件有关,如骨质疏松、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嗜酒及使用不当有密切关系。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上下颌缺失牙位关系无明显差异[7]。

虽然本文所涉及的种植系统较少,且病例数较少,但经过再治疗成功率可达91.2%,故认为临床应用其他种植系统如遇到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不足,均可参照此方法具体分析处理,同样可以获得种植体初期稳定的效果和要求,从而提高种植成功率,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1]周磊.口腔种植学临床实践[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2003:154-155.

[2]伍颖颖,宫苹.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9,36(6):726-728.

[3]Turkyilmaz I,Tumer C,Ozbek EN,et al.Relations between the bone density values fro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and implant stability parameters:a clinical study of 230 regular platform implants[J].J Clin Periodontol,2007,34(8):716-722.

[4]于书娟,刘洪臣.骨质疏松症与颌骨种植体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1(4):49-51.

[5]Renouard F,Nisand D.Impact of implant length and diameter on survival rates[J].Clin Oral Implants Res,2006,17(suppl 2):35-51.

[6]Anitua EA.Enhancement of osseointegration by generating a dynamic implant surface[J].J Oral Implantol,2006,32(2):72-76.

[7]邓天政,吕晶,杨捷绯,等.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29(1)32-34.

猜你喜欢

牙槽骨种植体自体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口腔正畸中牙槽骨高度的研究进展
自体血清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脂肪推土机 Bulldozer “自体脂肪填充”大揭秘!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