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下的国家文化安全及对策研究
2014-05-29邹石川黄先蓉
邹石川 黄先蓉
[摘要]桌游《零次元》给我国的动漫文化带来安全隐患,其《火影忍者》的暴力范例、《航海王》的扭曲理想观、《圣斗士星矢》的武士道精神和等级制度对我国未成年人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影响。我国应警惕他国动漫的文化霸权输出,强化动漫的限制级系统和分时段系统,大力扶持国产优秀动漫,减少外国动漫所带来的文化安全方面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桌游《零次元》;国家文化安全;制度建设
[作者简介]邹石川,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3级硕士生;黄先蓉,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2&ZD025)的研究成果。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这个信息飞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文化大融合时期,我国文化安全正面临着全球化、流动化、特色化、网络化、科技化的全新变革。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项挑战。
一、桌游《零次元》带来的动漫文化安全隐患
零次元,又名《零次元》TCG,是一款包含《圣斗士星矢》《航海王》《火影忍者》《七龙珠》等众多知名动漫形象的一系列TCG卡牌品牌。该TCG卡牌由包括日本东映动画、东京电视台,美国漫威、孩之宝等多家版权授权,甲壳虫动漫集团设计生产,索易传媒渠道总代理和赛事支持。《零次元》将《航海王》《龙珠》《火影忍者》《圣斗士》等知名动漫作品的角色和世界观以卡牌为载体,以不难的游戏流程和简单易懂的卡牌形式,让玩家通过战术对抗进行集换对战。它所针对的受众群体跨度相当大,低至几岁的儿童,高至高校的大学生,乃至参加工作的对桌游有独特兴趣的成年人,都是《零次元》的消费群体[1]。笔者以《零次元》中登场的几部日本动漫为例,详细剖析《零次元》所引用的日本动漫噱头带来的文化安全隐患。
1.《火影忍者》的暴力范例
《火影忍者》简称火影,又译狐忍,是日本漫画家岸本齐史的少年漫画作品。作者岸本齐史成功地将原本隐藏在黑暗中,用世界上最强大的毅力和最艰辛的努力去做最秘不可宣和隐讳残酷事情的忍者,描绘成太阳下最值得骄傲的职业。在岸本齐史笔下的忍者世界中,每一位忍者都为了自己的梦想和坚持,在死亡的钢丝上独舞。
信念、梦想、友情,这是少年漫画的卖点所在,《火影忍者》也不例外。故事里拟真性语言形式和梦幻化的观赏机制,给观众提供了一种假象的心理满足。故事里优秀少男少女们那冷艳的眼神、华丽的转身、孤寂的背影,无不展现其冷漠外表下的孤傲;相爱相杀的人们所施展出的炫酷杀人技巧和优美杀人步伐,都在转角处迸发出绚烂的光芒;劲爆到极点的插曲和快节奏的节拍,更是让人热血沸腾。华丽的画面形成视觉奇观,给人从未有过的感官刺激,暴虐的形式满足了人们内心深处对暴力倾向的追求刺激,享受所谓“美感震颤”的心理需求[2]。然而,未成年人在满足内心暴力倾向的同时也会过多接受暴力范例。他们在感到满足之余,也会下意识地记住自己看过内容中的那些场面。美国的两位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看了暴力行为,已经不在意暴力行为,可能做出更令人震惊的举动。”[3]那么,未开智的未成年人过多接触暴力行为的动漫,会对其产生什么影响呢?他们会不假思索地将这些行为留在自己的潜意识之中,和正常的知识一起消化,形成自己的世界观。这种暴力积淀的后果是相当可怕的,无论对人与人之间的和平交往,还是对国家的和谐安定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2.《航海王》的扭曲理想观
《ONE PIECE》中文译名航海王,是一部连载的日本少年漫画作品,简称“OP”,作者为尾田荣一郎。故事讲述了时值“大海贼时代”,主角路飞翁蒙奇·D·路飞欲成为“海贼王”的故事。
《航海王》的主角路飞从小怀抱当海贼王的信念,并且和他的爷爷(海军军官卡普中将)不断反抗,最后成功出海,成为海贼王。没有任何判断能力的未成年人看到这些,他们会有什么想法呢?少年时所怀抱的理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的一生。6~14岁的青少年们会因为盲从偶像而随意改变未成形的理想观。就连海贼这种大逆不道的职业都被讴歌得如此高尚、激情,那选择崇高的理想又有什么意义呢?未成年人一旦产生困惑,就会用他们并不健全的思维方式去寻找答案,而最后得出的结论往往会有所偏激。
人在童年时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们对生活不关心,只关心生活中不能发生的事情,他们把这些视为新奇而非虚幻。所以,未成年人会因为“新奇”而高兴得大笑,而成年人却不会,因为他们早已明白这些都是虚幻的或者很难获得的。如果在人的童年时期过多灌输虚幻的东西,还无法分辨新奇和虚幻区别的未成年人往往会分不清现实和虚无的界限,而在精神层面上缺失正确理想观,最终影响成长。
3.《圣斗士星矢》的武士道精神和等级制度
《圣斗士星矢》简称圣斗士,是日本漫画家车田正美的代表作。内容以超神话为背景:自遥远的神话时代起,在智慧和战争女神雅典娜身边,围绕着一群充满希望与勇气的少年战士,他们被称为女神的圣斗士。这部漫画讲的是一个爱与勇气的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用自己的血和力量告诉人们:爱可以使人强大,勇气可以完成理想。多数人觉得这是一部适合儿童观看的漫画,可在这部作品中,也掺杂着大量日本的武士道和森严的等级制度。
《圣斗士星矢》中的圣斗士分为青铜、白银、黄金圣斗士,而同为神之斗士的海斗士、冥斗士、天斗士则各为其主,为了所谓的忠诚而展开赌上性命的残酷厮杀。这种设定,无论如何用欧洲的神话来粉饰其外壳,实质还是日本战国时代群雄割据乱世时期等级制度的幽魂。圣斗士们的忠诚是绝对、无条件的,是毫无自主目的性的——这也正是日本所崇尚的武士道精神[3]。日本推崇这种等级制度和武士道精神我们无法指责,他们制作的动画中满含这些制度和精神,本身是为了影响下一代去接受这种思想。但日本量身定做的“日本人养成教材”,真的适合我国未成年人观看吗?笔者认为不太适合。如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占领中国东北和华北以后,就曾经进行过“日本化”的“皇民”教育,试图模糊文化上的认同,令我国民众从根本上丧失文化自主权,从而失去反抗帝国主义统治的意识和斗志。在笔者看来,让未成年人过早接触诸如《圣斗士星矢》一类的作品,等于是让孩子们从小接受日本特性文化,这和自发性进行“日本化”又有什么区别?
二、《零次元》对国家文化安全的影响
文化安全(cultural security),在CNKI概念知识元库中给的学术定义是:一个主权国家保证其文化性质得以保持,文化功能得以发挥,文化利益不受威胁和侵犯的能力与状态。文化安全的出现源于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差异,当两种文化相互碰撞之时,难免会出现文化冲突。强势的文化、传播更为便利的文化会渐渐蚕食另一方,并让两者的文化强制靠拢,最终同化,这就出现了文化安全问题。
在古代,由于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并不频繁,文化冲突不明显,虽然存在文化差异但并不会引导主流文化。而真正出现本质上的文化颠覆,一般是首先通过武力征服敌国,在政治和经济上完全摧毁民众的退路,随后以大量文化同化民众思想。而在近代,威胁一国的文化安全显然更为简单。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先进的生产力和强大的经济基础、政治军事优势,不仅对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军事侵略和政治压迫,而且进行文化侵略、文化渗透,搞文化霸权。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因此变得更为突出和明显[5]。
少年饮酒,恐沉溺其中;壮士饮酒,则平添豪气。成年人通过时间的沉淀,自身已经具备足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去分辨自己接触的内容是否值得学习。但未成年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尚无能力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恶的时候,容易被接触的知识引入歧途。他们没有能力去分辨自己所接触的未知内容,只是一味吸收所接触的内容。
动漫拥有鲜亮的外壳和吸引人的内在,符合未成年人的口味。相较枯燥乏味的学习,他们更愿意看动漫,更愿意让动漫来影响自己的思维。低龄的未成年人如果长期接触这方面题材的内容,将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孩子3岁和7岁的时候,是成长发育的两个重要关节点。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直到死亡的总和。”[6]如果未成年人从小就被歪曲的事实引导着,在缺失正规文化思想引导的情况下,他们所形成的价值观、世界观会与我国所期待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目标相去甚远。
三、发达国家应对文化安全问题的经验
1. 美国的主动文化入侵策略
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并没有陶醉现有的一些胜利,反而从胜利的过程中看清了文化对国家的重要功能。他们对文化安全的重视程度,远远超乎其他发达国家。“文化手段和政治、经济、军事手段一样,不单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国间军事作用有限条件下,特别是在现代核战争无法严密保护本国不受报复的情况下,文化手段尤其成为美国穿越障碍的一种更加重要的渗透工具。”[7]美国应对文化入侵的方式很简单。他们“先下手为强”,在别国文化入侵自己文化以前,率先将大量的本国文化强行注入他国,以自己的是非标准衡量他们的行为与文化传统,通过各种手段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念,并运用经济、政治甚至直接的军事威胁迫使他们接受美国式的民主体制和“人权”标准[8]。美国以自己独有的霸道手法,强制性让世界认同自己的文化霸权主义,企图让全球文化美国化。这种明显的强权主义显然从根本上消弭了文化安全隐患问题,是极为霸道、彻底的一种方法。强权、霸权主义本身并不可取,所以对于中国而言,美国所采取的对策可参考性较小。
2. 法国、加拿大的“文化例外”
“文化例外”原则是一种为了保护本国文化不被其他文化侵袭而制定的一种政策。“文化例外”最早源于法国,在有关关贸总协定的谈判中,法国人为了让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保持独立性,提出了反对把文化列入一般性服务贸易,即文化不在任何谈判以内。在反对文化入侵,坚持“文化多样化”方面,加拿大是法国的坚定盟友。由于加拿大与美国毗邻,文化差异甚微,因此在美国虎视眈眈之下,加拿大对自己文化的独立性格外敏感。在争取“文化例外”的时候,两国纷纷在自由贸易中强调“文化例外”的必要性,并且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直接对本国的文化产业进行补贴,厚实自身文化产业。在出版业方面,两国更是对出版物所有权和出版物内容严加管控,以达到“文化例外”的目的。我国文化产业起步相对其他发达国家略晚,基础薄弱,随着入世对文化领域的冲击,我国的文化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如何在文化洪流的争端中取得更多抵抗,法国、加拿大所提供的“文化例外”对我国有重要启发。
四、我国应对文化安全的对策
文化是一个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质,是维系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只有拥有独特的风格,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站稳脚跟。“文化兴则国家旺,文化衰则国运竭。”健全文化市场体系,需要在促进文化发展的同时,保证文化安全。笔者仅以动漫文化产业为例,浅谈我国应对文化安全的对策。
1. 警惕他国动漫的文化霸权输出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用“文化霸权”这一概念阐释政治阶级在维护其对社会控制过程中与社会其他基层关系级控制的复杂方式。而我国则面临严峻的文化霸权危急——无论是虎视眈眈的美国迪士尼动画,还是风靡全球的日本动漫,都夹杂着大量的他国文化,这些国家伺机在进行所谓的“动漫外交”之中侵蚀我国的下一代。
当今时代,传播技术发达到一种令人咋舌的地步,人们可以用更简单、更便捷的手段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点开网站,我们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日本动漫网站,这既说明动漫这个行业的商机和可发展性,也说明通过动漫而引进的文化安全问题十分严重。“培养分析”理论认为,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他们形成人们的价值观,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9]。日本动漫通过大众传媒毫不费劲地进入我国青少年群体之中,令蕴含在动漫之中的文化、价值观等意识形态影响着我国青少年。这种情况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会削弱年青一代的国家观念和民族精神,令中国的自身文化丧失。
警惕他国文化霸权,要从实际入手。首先,在引进日本动漫的时候,我们需要严格把关,不能流于形式。其次,要加大网络传播的管理。很多人都是从网络上看到最新的外国精彩动漫资讯,而那些动漫资讯很大一部分都是盗链,没有经过任何审核和批准。这种情况在网上极其猖獗,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国的文化霸权才能视我国的文化防御为无物,长驱直入,直接影响我国的未成年人。最后,要提高未成年人的文化警惕意识。这是最根本的防护,也是最为牢固的保护。
2. 强化动漫的限制级系统和分时段系统
期刊、影像根据暴力、血腥、色情程度不同有级别之分。所谓限制级就是以上三种情况超过一定程度,就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在日本,每一部动漫都严格标明限制级:十八禁、十五禁、十二禁等;美国很多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作品也都有类似注释。可这些外来作品来到中国,在一些并不正规的渠道上一经流传,所谓的限制级就完全消失,甚至很多本该限制的作品却没有任何标注并直接在乐视、爱奇艺这种大型网络播放器上直接放映。这种做法不仅是对观看者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国家文化安全的不负责任。因此,无论是实体作品还是网络流传作品,都应通过严格的审查,并且标注年龄限制级。此外,日本在播放动画作品的时候,会严格按照时段进行播放。那些热血、正面影响较好的作品会在黄金时段播出,涉及少量暴力、血腥、色情的作品则在相对晚一些的时段播放,至于涉及大量不健康内容的作品,则会在深夜播出,或者直接做成光盘贩卖。笔者相当赞成这种做法,我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借鉴这种做法。
3. 大力扶持国产优秀动漫
外国动漫对我国未成年人的影响极大,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中国动漫无法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绝大多数人认为中国动漫无法与外国动漫相抗衡。在花费同样多时间和金钱的代价下,观众大多选择观看更好看的动漫。俗话说,堵不如疏,与其一味限制外国动漫的引进,不如多花点功夫去提高本国的动漫产业。
我国对动漫产业的扶持有些流于表面形式。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上亿资金到了动漫基地,但若干年之后却毫无成果。反倒是民间自由高手在默默无闻,虽然他们没有大量财力物力的支持,但出于对动漫的喜爱,也都做出了不错的成果,如《罗小黑战记》等。笔者认为,国家不仅要大力扶持成型的动漫基地,也应对这些民间有潜力的动漫制作者进行资助,令国产动漫发扬光大。当国产动漫强大起来,一旦形成可以和外国动漫分庭抗礼的局面,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去选择国产动漫,如此一来,外国动漫所带来的文化安全方面的负面影响就会逐渐降低。
[1]零次元[Z].百度百科词条.
[2]毛序竹. 樱花与武士刀——日本动漫暴虐文化批判[D].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3]于永丽. 日本动画暴力研究[D]. 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9.
[5]国家安全学[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6]朱文珺.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12.
[8]李金齐.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安全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9]刘晖. 略论培养分析的矛盾性与理论修正[J].当代传播,201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