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又一次科技泡沫?

2014-05-29宁薇

IT经理世界 2014年10期
关键词:斯基泡沫科技

宁薇

亚当·拉辛斯基(Adam Lashinsky),美国财富杂志(Fortune)的科技记者,在今年3月份采访了阿里斯塔网络公司(Arista Networks)的CEO杰仕瑞·乌拉尔(Jayshree Ullal)。科技记者采访初创公司CEO的事儿本就稀松平常,一位女CEO如何帮助新东家在同一领域与老东家竞争的故事大抵也就是那么个套路,在风起云涌的科技圈儿,这样一篇采访文儿顷刻之间就能被铺天盖地的IPO新闻淹没。

就这样,两个月过去了,没想到这则已经沉下去的采访却因为一通电话重新翻起了浪花。一个平静的午后,拉辛斯基收到一通让他惊讶的电话,是阿里斯塔网络公司的代表打来的,他受CEO之命向拉辛斯基传递一份“亲友”要约,这份要约可以让拉辛斯基在该公司即将到来的首次公开发行(IPO)中购买股份,其内容甚至具体到他可按发行价购买的股份数目。

拉辛斯基,如同其他优秀得不让职业操守失贞的记者一样,在拒绝的同时即刻询问是否有其他记者收到此类要约,不出所料,答案是一个隐隐约约的“YES”。“我周三打电话去询问,对方表示其上市文件S-1表格中存在一份股份计划,但没有透露更多信息。” 拉辛斯基在近期的一篇报道中详尽地叙述着一切细节。这种反应表明,在阿里斯塔公司,除了CEO之外,还有很多人参与了此次贿赂记者行动。这似乎是一场有组织的公关活动,并受到该公司高管的大力支持,但同时他们也没有想到他们会意外地把购买股票的机会送给有正义感的记者。拉辛斯基为此撰文,大标题:是的,我们正处于科技泡沫中,我就是这么知道的。

这类事情在之前也发生过。上世纪90年代末的网络泡沫前,拉辛斯基的同事,圣荷西信使报 (San Jose Mercury News) 的记者,也曾收到过这样的“亲友”股份配售要约。当然,在这样一个时机下,除了公司管理层的这种不顾伦理的行为之外,我们还可以找到很多关于泡沫的讯号,比如软件工程师的工资越来越高,硅谷的房地产价格升温,就连旧金山一个餐馆的座位都变得格外紧俏。“科技行业记者岗位的过剩就是一个预兆。”拉辛斯基这位美国科技圈的名记者如是说。近些年,除了纽约时报、纽约客等传统媒体之外,报道科技行业的新兴数字出版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如PandoDaily、The Information、Re/code、Mashable等,这也近一步促使非业内媒体加大对科技行业报道的力度。事实上真正有意义的新闻就那么多,以至于过剩的从业者都去挖掘“微独家”,这类新闻看上去新鲜有趣,但实际上只与一小撮儿人有关。在上一次泡沫时,很多冲在前面挖科技独家的媒体现在已经鲜有人知,下一次泡沫也会淘汰不少此类公司。

可以与泛滥的科技新闻相媲美的还有无穷无尽的业内会议,“移动社交”、“电子商务”、“生物科技”、“大数据”,各种正式非正式的会议打着相似的名头如火如荼地展开着,也有行业评论员挥汗如雨赶场似的参加着。除了科技新闻和行业会议,更不用说美国那些殷殷期待被收购的创业小团队还有排队等待上市的小公司。《纽约时报》曾发文分析说,当前的美国股市越来越像1999年互联网泡沫危机爆发前的情景,4月的黑色的周五似乎也在印证这个说法。美国当地时间4月4日,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暴跌2.6%,创下两个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其中Facebook大跌4.6%,电动汽车厂商特斯拉跌5.8%。不仅仅是Facebook和特斯拉,几乎所有的科技企业都未能逃过这一轮股价暴跌。科技股的集体跳水,市场恐慌情绪也随之增加,诱发了几乎所有股指下跌,即便后来纳指连续三日跌幅之后反弹,也无法抵消市场阴影。不仅股市存在投机性过剩的现象,IPO市场看起来也像处于泡沫之中。除了美国本土的公司,中概股板块聚美优品、京东、阿里巴巴都已经站好队登陆,还有触控科技、爱奇艺等潜在的小伙伴。

科技股的业绩可否说服市场,其发展前景可否支撑高估值,是分辨泡沫与否最核心的问题。纵然各个科技公司的业务状况、商业模式、管理团队各有千秋,但是目前经营业绩是否可以支撑市场对未来成长的预期应该才是扎破泡沫的最后一根针。当科技创业公司在IPO前愿意向任何人提供机会购买股票,甚至不惜贿赂科技记者时,泡沫破裂的一声“啪”似乎就在不远处。

拉辛斯基说科技圈的公司都在玩抢椅子的游戏,总有人会被剩下,最后坐在椅子上的人才是历史的选择。这个圈子总会经历急速增长、平稳发展、泡沫破灭的周期,但总有一些公司,透过泡沫看,也许它们的业务模式并不清晰,但保持创新和有趣会让它们一直坐在椅子上,至少Google一直是这样的。

猜你喜欢

斯基泡沫科技
毒泡沫
建筑史话
废弃的泡沫盒
“搞死”国家的泡沫
科技助我来看云
名导波兰斯基再遇性侵指认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穆索尔斯基艺术歌曲的创作思想浅论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