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例分析类比教学法在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4-05-28陈金健

化学教与学 2014年5期

陈金健

摘要:文章通过例举化学式的有关计算问题、饱和溶液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改变温度等情况下所引起的一些项目改变等问题,分析了类比教学法在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类比教学法;化学式有关计算;硝酸钾饱和溶液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5-0085-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5.032

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类比,可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学会应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记忆和思考,使学生由具体的事物去认识抽象的知识,由已知的知识去认识未知的领域。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当学习到物质构成的奥秘时,常常会遇到一些与化学式有关的计算问题比较抽象,解题时不容易进入题意所述的情境,很难准确地把握题中的要素,很难顺利地解决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采用类比教学法,运用一些形象的比喻,进行合理分析与引导,就能化难为易,化繁琐为简单,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例1.某硝酸铵化肥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28%,试求该化肥中含NH4NO3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氮)

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本例中硝酸铵化肥、硝酸铵、氮元素这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分别类比成花生、花生米、花生油,同学们比较熟悉的生活中的物品,引导学生将题目中的问题理解成某批花生样品中,含花生油的质量分数为28%,试求这批花生中含花生米的质量分数。这样一来,学生们很容易就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问题的难度自然会大大降低,学生能快速理解,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本例中可以将样品的质量看作m,设样品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x,列式如下:

m×x×■×100%=m×28%

例2.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A与B的质量比为3∶1,A与B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为12∶1,此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A.AB B.AB3 C.AB4 D.A2B

本例中提供了该化合物中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并且提供了两种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确定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运用类比教学法打个比方,现有400g鸡蛋,假设每只鸡蛋个体大小且质量完全相同,都为50g,请问这400g鸡蛋一共有多少只?对于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很快有了答案,共有8只鸡蛋。追问学生,你是如何计算的呢?学生回答说用400g除以50g,即得结果。我们需要的就是同学们求得鸡蛋只数的思路与方法,用鸡蛋总质量除以单个鸡蛋的质量就可以得出鸡蛋的只数,那么,我们要确定化合物中原子的个数,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思路与方法。用某种元素的总质量除以某种元素原子的单个原子质量,即得原子个数。A、B原子的个数比的确定方式如下:

■=■=■

本例中,我们就将A元素质量看作3,B元素质量看作1,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代入上式中,很快就能得出A、B原子个数比为1∶4,从而确定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例3.某地区部分氮肥的销售价格如下:碳酸氢铵(NH4HCO3),480元/吨,尿素[CO(NH2)2],2400元/吨。某农民用500元钱去购买氮肥,为了使所购得的氮最多,他应选购哪种氮肥?

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类比教学法利用计算性价比的思想方法,来解决本例中出现的问题。预设这样的问题,在某超市里有同种品牌的两种小包装牛肉干,一种小包装净重80g,售价10元。另外一种小包装净重150g,售价15元。请问同学们,花同样的钱购买哪一种包装更合算?同学们利用净重除以售价,很快就知道购买包装为150g的牛肉干更合算。因为当购买包装80g的牛肉干时,花一元钱只能买到8g牛肉干,而购买包装为150g的牛肉干,花一元钱,能买到10g牛肉干。据此思路,利用例题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碳酸氢铵和尿素中氮元素与钱之间的性价比分别为:

1000kg×■×100%=0.396kg/元

1000kg×■×100%=0.194kg/元

根据计算结果不难发现,用500元钱去购买氮肥,为了使所购得的氮最多,他应选购碳酸氢铵更合算。

类比教学法是创设真实生动情景的最有效工具之一。教师运用类比法创设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发现新知识、新方法。学生在类比教学情景中,可以将要探索的问题与已有经验联系起来,找到类比的对象,进而运用对此类比对象的知识等进行分析比较,建构类比以寻求规律,做出猜想并找出解题思路。通过类比,学生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自然界现象以及学生身边的事例联系起来,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4.现有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现在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分别采取加入一定质量的水、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恒温蒸发、升高温度、降低温度等不同的措施,可能引起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液状态、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等发生怎样的改变?

对于这类问题九年级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极易出现理解不透,思维混乱,知识错位的现象。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类比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易于听懂,易于理解,易于将知识能力化,提升解题能力。我们可以将硝酸钾饱和溶液,类比成教室里50张课桌位置(溶剂质量)和50名学生(溶质质量)(注:一定条件下,一张课桌位置容纳一名学生,即教室里的位置坐满了学生,相当于溶液饱和了)。

向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类比成向教室里又添加了一定数量的课桌位置。教室里原先一人一桌正好饱和,添加了一批课桌后,出现了位置上无学生而空位的现象,即溶液状态由饱和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学生人数)不变,溶剂质量(课桌位置数)增加,溶液质量增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溶解度不变(一张课桌位置仍然容纳一名学生)。endprint

向一定量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再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可以类比为原先50张课桌位置,坐满50名学生的教室里,又走进来了一批学生,这批学生无位置可坐,只能站在空地,相当于溶质不能再溶解的意思,所以刚加入的硝酸钾不能算成溶液的成分,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液状态、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都没有发生改变。

另外,将一定量硝酸钾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可以类比为把课桌从教室里搬到教室外(作为溶剂的水减少);如果将硝酸钾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可以类比为温度升高后,课桌就会因为热胀冷缩的原理变成原来两张那么长,位置就增加了;如果将硝酸钾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可类比为温度降低后,因为热胀冷缩的原理,教室里的课桌缩小成原来半张课桌的大小,两张课桌拼凑到一起才能坐上1名学生。

综上所述,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类比教学法,学生能够很形象地理解易混淆的化学原理与化学概念。通过以上几个实例的分析,可以体会到类比教学法,就是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问题通过类比变得容易理解,把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通过类比变得清晰,把学生难于记忆的知识通过类比变得容易记忆,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等思维过程和形式,把科学的客观性、逻辑性与一些艺术手法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5.化学实验中,我们知道液体药品通常存放在细口瓶中,大多数细口瓶配套玻璃塞,可是存放强碱性液体,如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用橡胶塞或木塞,这是为什么呢?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易讲解清楚。其中的化学原理是,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玻璃中二氧化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硅酸钠(玻璃胶的成分之一)。如果用玻璃瓶塞,生成的硅酸钠会将瓶塞与瓶体牢牢地粘在一起。需要再次打开取用液体时,很难打开或打不开,所以必须要用橡胶塞或木塞。多数学生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整个瓶体就是玻璃质地的,那么为什么可以用玻璃瓶存放氢氧化钠溶液呢?

教学过程中,运用类比教学法,这样进行类比分析,皮肤完好的手掌伸入食盐水中一会儿,并无明显异样症状,如果将皮肤蹭破的手掌伸入食盐水中,就会感觉到明显刺痛的症状。细口瓶瓶体内壁光滑,只有在瓶口部内侧进行了磨砂处理,破坏了光滑的内表面,每次倒完液体后,残留在瓶口的液体极易从瓶口部内侧处渗透,与瓶体中二氧化硅发生反应生成硅酸钠,使得瓶体与玻璃瓶塞粘到一起,而瓶体其它部位,极难出现这种情况。这样一类比,学生易懂易接受,很好理解了为什么存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细口瓶应当用橡胶塞或木塞。

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运用类比法可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善于开动脑筋,通过设想、猜想、逻辑推理、分析探索得出结论。在类比联想过程中,学生的联想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灵感思维和创造思维可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实践表明,把类比法应用于教学,不仅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使学生逐渐掌握类比联想等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学生持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夯实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美玲等.化学教师教学指导用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endprint

向一定量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再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可以类比为原先50张课桌位置,坐满50名学生的教室里,又走进来了一批学生,这批学生无位置可坐,只能站在空地,相当于溶质不能再溶解的意思,所以刚加入的硝酸钾不能算成溶液的成分,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液状态、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都没有发生改变。

另外,将一定量硝酸钾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可以类比为把课桌从教室里搬到教室外(作为溶剂的水减少);如果将硝酸钾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可以类比为温度升高后,课桌就会因为热胀冷缩的原理变成原来两张那么长,位置就增加了;如果将硝酸钾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可类比为温度降低后,因为热胀冷缩的原理,教室里的课桌缩小成原来半张课桌的大小,两张课桌拼凑到一起才能坐上1名学生。

综上所述,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类比教学法,学生能够很形象地理解易混淆的化学原理与化学概念。通过以上几个实例的分析,可以体会到类比教学法,就是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问题通过类比变得容易理解,把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通过类比变得清晰,把学生难于记忆的知识通过类比变得容易记忆,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等思维过程和形式,把科学的客观性、逻辑性与一些艺术手法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5.化学实验中,我们知道液体药品通常存放在细口瓶中,大多数细口瓶配套玻璃塞,可是存放强碱性液体,如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用橡胶塞或木塞,这是为什么呢?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易讲解清楚。其中的化学原理是,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玻璃中二氧化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硅酸钠(玻璃胶的成分之一)。如果用玻璃瓶塞,生成的硅酸钠会将瓶塞与瓶体牢牢地粘在一起。需要再次打开取用液体时,很难打开或打不开,所以必须要用橡胶塞或木塞。多数学生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整个瓶体就是玻璃质地的,那么为什么可以用玻璃瓶存放氢氧化钠溶液呢?

教学过程中,运用类比教学法,这样进行类比分析,皮肤完好的手掌伸入食盐水中一会儿,并无明显异样症状,如果将皮肤蹭破的手掌伸入食盐水中,就会感觉到明显刺痛的症状。细口瓶瓶体内壁光滑,只有在瓶口部内侧进行了磨砂处理,破坏了光滑的内表面,每次倒完液体后,残留在瓶口的液体极易从瓶口部内侧处渗透,与瓶体中二氧化硅发生反应生成硅酸钠,使得瓶体与玻璃瓶塞粘到一起,而瓶体其它部位,极难出现这种情况。这样一类比,学生易懂易接受,很好理解了为什么存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细口瓶应当用橡胶塞或木塞。

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运用类比法可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善于开动脑筋,通过设想、猜想、逻辑推理、分析探索得出结论。在类比联想过程中,学生的联想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灵感思维和创造思维可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实践表明,把类比法应用于教学,不仅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使学生逐渐掌握类比联想等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学生持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夯实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美玲等.化学教师教学指导用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endprint

向一定量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再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可以类比为原先50张课桌位置,坐满50名学生的教室里,又走进来了一批学生,这批学生无位置可坐,只能站在空地,相当于溶质不能再溶解的意思,所以刚加入的硝酸钾不能算成溶液的成分,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液状态、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都没有发生改变。

另外,将一定量硝酸钾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可以类比为把课桌从教室里搬到教室外(作为溶剂的水减少);如果将硝酸钾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可以类比为温度升高后,课桌就会因为热胀冷缩的原理变成原来两张那么长,位置就增加了;如果将硝酸钾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可类比为温度降低后,因为热胀冷缩的原理,教室里的课桌缩小成原来半张课桌的大小,两张课桌拼凑到一起才能坐上1名学生。

综上所述,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类比教学法,学生能够很形象地理解易混淆的化学原理与化学概念。通过以上几个实例的分析,可以体会到类比教学法,就是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问题通过类比变得容易理解,把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通过类比变得清晰,把学生难于记忆的知识通过类比变得容易记忆,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等思维过程和形式,把科学的客观性、逻辑性与一些艺术手法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5.化学实验中,我们知道液体药品通常存放在细口瓶中,大多数细口瓶配套玻璃塞,可是存放强碱性液体,如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用橡胶塞或木塞,这是为什么呢?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易讲解清楚。其中的化学原理是,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玻璃中二氧化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硅酸钠(玻璃胶的成分之一)。如果用玻璃瓶塞,生成的硅酸钠会将瓶塞与瓶体牢牢地粘在一起。需要再次打开取用液体时,很难打开或打不开,所以必须要用橡胶塞或木塞。多数学生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整个瓶体就是玻璃质地的,那么为什么可以用玻璃瓶存放氢氧化钠溶液呢?

教学过程中,运用类比教学法,这样进行类比分析,皮肤完好的手掌伸入食盐水中一会儿,并无明显异样症状,如果将皮肤蹭破的手掌伸入食盐水中,就会感觉到明显刺痛的症状。细口瓶瓶体内壁光滑,只有在瓶口部内侧进行了磨砂处理,破坏了光滑的内表面,每次倒完液体后,残留在瓶口的液体极易从瓶口部内侧处渗透,与瓶体中二氧化硅发生反应生成硅酸钠,使得瓶体与玻璃瓶塞粘到一起,而瓶体其它部位,极难出现这种情况。这样一类比,学生易懂易接受,很好理解了为什么存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细口瓶应当用橡胶塞或木塞。

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运用类比法可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善于开动脑筋,通过设想、猜想、逻辑推理、分析探索得出结论。在类比联想过程中,学生的联想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灵感思维和创造思维可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实践表明,把类比法应用于教学,不仅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使学生逐渐掌握类比联想等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学生持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夯实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美玲等.化学教师教学指导用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endprint